幼虫移行症是指动物蠕虫幼虫侵入人体并在组织中移行所引起的一类疾病。人不是它们的适宜宿主,故该类蠕虫在人体内一般不能发育成熟,但却能在人体内长期移行,破坏组织,引起病变。幼虫移行症属人、畜互传的寄生虫病,它的概念应不包括人体蠕虫,如人钩虫、人蛔虫幼虫等移行所引起的疾病。幼虫移行症可由线虫、吸虫和绦虫幼虫引起。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分为皮肤幼虫移行症与内脏幼虫移行症两大类。
皮肤幼虫移行症 又称匐行疹,是由某些动物钩虫幼虫所引起,尤以巴西钩虫最为常见。犬钩虫、羊钩虫(Bunostomum phlebotomum Railliet,1900)、牛钩虫(B. trigonocephalum Rudolphi,1908)、狭头刺口钩虫(又名欧洲犬钩虫) (Uncinaria stenocephala Railliet,1884)的感染性幼虫(丝状蚴)也可引起匐行疹。其它线虫幼虫可引起匐行疹者尚有棘腭口线虫等(表1)。
上述各种钩虫分别寄生在动物如狗、猫、牛、羊、猪的肠内。除宿主不同外,其生活史与十二指肠钩口线虫以及美洲板口线虫相似。在国内,羊钩虫幼虫引起的匐行疹在四川省汉源县农村发现流行。
人体皮肤与污染土壤接触后,其中的感染性幼虫即可从皮肤侵入,以足部皮肤多见,手部次之。数小时后局部发痒,出现红色丘疹。1~3天后幼虫在皮肤的生发层与真皮之间蜿蜒移行,每天数毫米至数厘米,形成红色蛇形皮疹,略高出皮肤表面。患者有难忍的奇痒,尤以夜间为甚。匐行疹持续半月至数月。皮损搔破后可继发细菌性感染。
表1 引起皮肤幼虫移行症的线虫
种 类 | 正常宿主 | 流行 | 人皮肤损害特点 |
巴西钩虫 | 猫、狗 | 较多见 | 红色线状蜿蜒爬行 隧道,呈绣花样,奇 痒持续数周至数月 |
犬钩虫 | 狗 | 少见 | 红色丘疹为主,有 时呈线状,两周内消 失 |
牛钩虫 | 牛 | 罕见 | 典型匐行疹,持续 10天左右 |
羊钩虫 | 羊 | 罕见 | 同上 |
狭头刺口钩虫 | 狗 | 罕见 | 同上 |
棘腭口线虫 | 猫、狗 | 罕见 | 匐行疹少见,多伴 有游走性皮下肿块或 结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