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二、放射损伤与其他伤害的复合效应
    来源:辈宠网

复合伤时常表现为“相互加重综合征”。放射损伤复合其他损伤后,如放射损伤为主要损伤,也经历几个时期。初期反应期的症状要被复合的烧伤、创伤所致的疼痛、休克、出血、创面或伤口等所掩盖,假愈期常难以出现或时间缩短,或有“假缓期”的表现;极期不仅提前,而且症状严重,白细胞数急剧下降,并发生进行性贫血,感染出血严重,全身状况急剧恶化,低温败血症常很突出,并发症增多;如进入恢复期,症状消退缓慢,伤口或创面愈合延缓,一些后遗症持续较久。这些临床表现有其病理学基础,最主要的即是发生复合效应。复合效应是极其复杂的,有时难以用“相互加重”来概括。复合效应反映在整体、组织器官、细胞和亚微结构以至分子的不同层次水平上;表现在重要的病理过程中;在病程发展的不同阶段,在各个脏器组织的变化,在轻重致伤因素作用先后及间隔时间不同的时候,实际发生和表现的复合效应也不尽相同。

(一)整体效应

整体效应主要反映在死亡率、平均活存时间和射线剂量效应方面。

1.死亡率

死亡率认为是整体效应结果的集中表现。放射损伤合并其他损伤(研究较多的是烧伤)后,死亡率表现出4种情况:①两种(或两种以上,以下同)单一伤均无死亡,复合后仍无死亡。如犬受1.0Gy γ线照射,复合20%Ⅱ度烧伤。②一伤无死亡,另一伤有死亡,复合后死亡率增加。如犬受1.5Gy γ线照射,10%死亡,复合20%Ⅱ度烧伤(无死亡)后,死亡率增高为71.4%。③两单一伤均有死亡,复合后死亡率大于两单伤之和。如犬受2.0Gy γ线照射,100%死亡,复合20%Ⅱ~Ⅲ度烧伤(30%死亡)后仍为100%死亡。在研究放烧复合伤在死亡率方面的复合效应时,多采用以上第②和第③种情况进行设计和分析。

需要指出,以上是射线和其他致伤因素同时作用的条件下所出现的情况,若轻重损伤间隔一定时间,可能会出现另外的情况,如复合后反而使死亡率降低,这将在下面讨论。

2.休克

放射损伤一般很少直接引起休克,仅在很大剂量照射后可发生休克样变化。但若放射损伤复合原来不致引起休克的外伤甚至很轻的创伤时却可发生休克引起失代偿型休克。因此,复合伤时较易并发休克,照射剂量越大,伤情越重,休克发生率越高,经过也更重。

放射复合伤的休克大多发生在伤后初期。这是在受到复合杀伤因素强烈作用后,机体神经、内分泌、循环和代谢功能发生严重障碍的综合表现。其中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常常成为休克发展中的重要环节,是构成初期死亡的主要原因。需要指出,一般创伤所致的休克,其重要器官的功能在最初往往是正常的。但在放射复合伤初期即可能有一个以上的重要器官的功能开始受损,而且随着病程的发展,损害日益明显,故其临床经过、治疗反应及预后又有别于一般创伤休克。

放射复合伤的休克一部分发生在极期,或渡过初期休克,经假愈期后再度进入极期休克,其经过特点与初期不同,而与中毒性休克相似。临床上常见体温和血压同时明显下降,如不及时有效治疗,后果严重,死亡率很高。

放射损伤时,休克发生率增高、经过加重的原因尚不清楚,一些研究表明,可能与以下几方面因素有关。

(1)放射损伤时神经系统各部分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致功能障碍,影响血压调节中枢的功能。放射损伤后对创伤、损伤、出血等强烈刺激的耐受性明显下降对失血的敏感性提高,血压改变更为显著,休克发生率增高,后果更为严重。因此,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从而对创伤敏感性增高,可能是放射复合伤时休克发生率增加、经过危重的原因之一。

(2)有效血容量是休克发展中的一个主要环节。放射复合伤时,导致循环血容量减少的条件增多,创伤、出血、烧伤区水肿、创面体液丢失、呕吐、腹泻等可引起或加重体液丢失、电解质紊乱和血液浓缩,从而促进休克的发展;而放射损伤引起微循环的功能和结构的改变,如微血管舒张、纡曲、血流缓缦、细胞内和细胞间的水肿、血管内皮屏障功能破坏和血管通透性增加等,使血液漏出、渗出增加,血管床容量增加,从而使有效循环血量进一步减少,促进休克的发生发展。

(3)心输出量、心脏搏动显著降低,血管总外周阻力升高在休克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6Gy复合30%TBSAⅡ度烧伤,心输出量较正常低1/2多,心脏搏动于伤后8h仅为正常的41%,外周总阻力增加2倍多。这些改变与休克的变化互为因果,相互加重。

(4)创伤、烧伤后由于组织破坏,蛋白质分解等产生多种毒性物质,放射损伤后血中也立即出现胺类毒性物质。一些研究证实,放射复合伤休克时气体代谢的强度减弱比较显著,体内糖原分解加快,血内乳酸及无机磷盐蓄积增多等均较单一伤休克时更为明显,有学者报道,复合烧伤后,血中组胺的含量明显增高。因此,毒性物质的增加也可能是放射复合伤休克加重的原因之一。

(5)长期以来,在休克和放射病的发病原理中,有人主张中毒学说。实验研究表明放射损伤后对细菌毒素的敏感性也显著增加,放射复合伤极期中休克加重的原因可能与细菌感染和毒素的影响有关,特别对革兰阴性杆菌毒素的影响不可忽视。

3.活存时间

活存时间是机体受到伤害、对其抗御、进行修复等一系列变化和转归的综合反应。一定的活存时间方能保证救治得以实施,活存时间既受救治的影响,又是机体对救治反应的结果。因此,活存时间能较客观地反映复合效应。放射复合伤活存时间比相应受照剂量的单纯放射损伤一般是缩短了。如犬受2.5 Gy γ线照射后,平均活存13.6d,复合10%Ⅱ~Ⅲ度烧伤后则缩短为10.3 d;小鼠受12Gy γ线照射后平均活存80.8h,复合15%Ⅲ度烧伤后缩短为61.2h。

4.射线剂量效应

将单纯放射损伤和放射复合伤时的射线剂量效应进行比较,可见复合后达到相应死亡率所需的射线剂量,较单纯放射损伤时为低。降低越多,表明复合效应越重。如大批爆炸放烧冲复合伤犬的致伤剂量只相当于单纯放射病的63%~75%(表7-32-2)。另一批实验犬25%体表深Ⅱ度烧伤的死亡率为12%,单纯X线100R照射后无死亡,两者复合后死亡率达75%。用回归计算犬的LD50射线照射量为2.34Gy,复合20%烧伤(深浅Ⅱ度各半)后为1.41Gy,复合30%烧伤(深度同前)后为1.18Gy,即此种复合伤的LD50只相当于单纯放射损伤LD50的50%~60%。又如大鼠死亡率为LD50/30时,单纯照射需要7.16Gy,合并5%、15%、20%、30%和40%面积Ⅱ度皮肤烧伤后,则分别只需要照射6.68、6.36、6.03、5.77和4.80Gy。烧伤面积(即伤情)越重,造成等效效应(如同是LD50/30)所需的照射剂量越小。这种复合其他损伤后造成等效效应的放射损伤所降低的照射剂量,即为该损伤所致的“等效剂量”。这种等效剂量就成为研究复合效应的量效的重要指标。

表7-32-2 犬单纯放射损伤和放烧冲复合伤的致死剂量比较

伤类致死剂量(Gy)
LD25LD50LD75
单纯放射损伤

放烧冲复合伤

复/放(%)

1.9

1.2

0.63

2.3

1.6

0.70

3.0

2.6

0.75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