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三、特殊部位烧伤的病理变化
    来源:辈宠网

核爆炸时,光辐射不仅造成肢体、躯干的皮肤烧伤,而且常同时造成呼吸道、眼、口腔、颜面、耳、手等特殊部位烧伤,尤其呼吸道、眼部烧伤,远较常规战争和平时火灾事故中多见,这是核武器损伤的重要特点之一。这些部位因大多经常暴露,或与外界直接接触,发生烧伤的机会较多,临床症状较著,对功能影响较大,具有不同于皮肤烧伤的一些临床和病理特点。

核爆炸光辐射所致手、会阴烧伤与平时火灾事故中所见基本相同,本文着重叙述呼吸道、眼、口腔、颜面部烧伤。

(一) 呼吸道烧伤

1.致伤原理

核爆炸时,位于室外暴露的人员,呼吸道烧伤的发生原因:

(1)主要是由于吸入光辐射高温热气流所致。核爆炸时近距离地域空气温度可高达数千摄氏度以上。这样高的温度被吸入,可立即引起呼吸道粘膜烧伤。动物实验表明,当口腔粘膜温度500~550℃时,上部气管可达80℃,主支气管分支部则达85℃(猫),而通常组织温度在41~43℃时即可引起不可逆性损伤,当组织温度超过68℃时可导致凝固性坏死,较深层的组织还发生分解自溶,气管和支气管杯状细胞和粘液腺数量均增多,分泌增强。

(2)强大冲击波的影响和吸入炽热尘沙也是致伤因素。前者将热空气压入呼吸道,甚至达到下部气道,更易致伤,后者系因冲击波使地面尘沙飞扬,光辐射又使之“加热”,温度很高的尘沙进入呼吸道后,直接“烫”伤粘膜。这种泥沙附着或阻塞呼吸道后,致使粘膜充血、水肿、上皮脱落。上述病变于鼻、咽、气管、支气管,甚至肺内细支气管均见发生。

上述原因引起的这种呼吸道烧伤可称之为直接呼吸道烧伤。

核爆炸后,当各种建筑物或工事燃烧时,位于室内的人员由于吸入火焰、热空气、烟雾或有害气体,或衣服着火后惊慌奔跑、大声呼喊时将火焰吸入,均可引起间接性呼吸道烧伤。这种间接性呼吸道烧伤与平时火灾中所见相同。

不论直接呼吸道烧伤或间接呼吸道烧伤,不论上部呼吸道烧伤或下部呼吸道烧伤,不论实验动物或是伤员,其病理变化十分类似,均表现为上皮变性、凝固性坏死、分泌物增加和炎症水肿等。

2.呼吸道烧伤的发生情况

(1)开阔地面的发生情况

不同当量、不同爆炸方式和爆高的核试验动物资料表明,开阔地面发生呼吸道烧伤的动物全部同时伴有较严重的皮肤烧伤。一般来说,鼻前庭烧伤全部发生在皮肤深Ⅱ度烧伤的边界内,气管烧伤均发生在皮肤Ⅲ度烧伤的边界以内,肺烧伤则发生在皮肤Ⅲ度烧半径2/3地域以内。

若与皮肤烧伤程度比较,鼻前庭烧伤半径与皮肤重度烧伤半径接近;气管烧伤半径与皮肤极重度烧伤边界接近;肺烧伤则发生在皮肤极重度烧伤半径的2/3地域以内。

作为概数,气管烧伤半径大致相当于鼻粘膜烧伤半径的3/4(平均75.3%),肺烧伤半径大致相当于鼻粘膜烧伤半径的1/2(平均51.5%)。

关于呼吸道烧伤的发生率,核试验动物资料表明,在发生呼吸道烧伤的地域内,并非全部发生烧伤,即使在同一距离上的动物,其发生率和程度也差异甚大。一般说来,十万和百万吨级氢弹爆炸时比万吨级以下原子弹爆炸时多见,近距离比远距离多见,上呼吸道比下呼吸道多见。结果表明,在呼吸道烧伤的地域内,鼻前庭、气管、肺的烧伤发生率分别为87.1%,55%和21.9%,在4h内死亡犬中,各段烧伤发生率差异较小,而1~7d死亡的动物中,差异非常明显,呈“上多下少”趋势(表2-3-9)。

表2-3-9 呼吸道烧伤地域内各部位烧伤发生率(%)

爆后致伤活存情况鼻粘膜烧伤气管烧伤肺烧伤
4h内死亡例

4h后死亡例

合计

97.4

83.6

87.0

95.8

43.6

55.0

79.1

8.0

21.9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