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犬肝炎是由传染性犬肝炎病毒(infectious canine hepatitis virus,ICHV),即犬腺病毒1型(canine adenovirus type 1,CAV-1)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犬,也可见于其他犬科动物。主要表现为肝炎和眼疾患。
(一)病原
传染性犬肝炎病毒在分类上属腺病毒科、哺乳动物腺病毒属。形态特征与其他哺乳动物腺病毒相似,核酸型为双股DNA。病毒粒子呈二十面体对称,有衣壳,无囊膜。
(二)临床症状
最急性病例,短暂腹痛、呕吐后死亡。急性病例,发热、厌食、呕吐、腹泻、粪中带血。亚急性病例的特征是角膜水肿,临床上称为“蓝眼病”;病犬表现眼睑痉挛、羞明和浆液性分泌物,腹部柔软,肝常肿大可触及,血清GOT、GPT升高。慢性病例多发于老疫区或疫病流行后期,多不死亡,可以自愈。
(三)病理变化
病死犬主要表现全身性败血症。在实质器官、浆膜、粘膜上可见大小、数量不等的出血斑点。浅表淋巴结和颈部皮下组织水肿、出血。肝肿大,呈斑驳状,表面有纤维素附着。胆囊壁水肿,增厚,灰白色,半透明,胆囊浆膜面被覆纤维素渗出物,胆囊的变化具有诊断意义。脾肿大、充血。肾出血,皮质区坏死。肺实变。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充血。中脑和脑干后部可见出血。
镜下见急性病例肝细胞广泛性坏死,小叶内病变细胞与正常细胞分界明显,严重病例整个肝小叶发生凝固性坏死,肝细胞核及枯否细胞核中可见微嗜碱性,紫红色包涵体,有些包涵体充满整个细胞核,与完整的核膜间形成一透明带。亚急性病例除肝灶性坏死外,亦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汇管区纤维化,最后至肝硬化。胆囊上皮完整,粘膜下层水肿,淋巴器官充血、淋巴滤泡坏死,血管内皮细胞可见核内包涵体,脑室管膜细胞、睾丸间质细胞亦可见核内包涵体。眼以肉芽肿性虹膜及睫状体炎为特征,并伴有角膜损伤和水肿,虹膜及睫状体血管充血,炎性细胞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