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题】 本篇是治疗疯狗咬伤的医方。
【原文二十七】
狂犬[1]人:取恒[2]石[3]兩,以相磨[4]也[5],取其磨如糜[6]者, 以傅犬所者, 已矣。
【语释】 疯狗咬人方:用两块恒石互相磨擦,然后取其磨擦下来的粉末,涂敷在疯狗咬过的伤口上,可以治好。
【校注】
[1] (niè,捏)——即啮字,用牙咬啃。《释名·释饮食》:“兽曰”。 《说文·齒部》: “, 噬也。”多指某些动物用牙咬或啃。
[2]恒(héng,横)——按“恒”与“常”二字古义相同,古籍通用,如: 《周易·豫》: “恒,不死。”虞注: “恒,常也。”恒石即常石。常又假为长。常与长上古音相同,均定母,阳部韵。
[3]恒石——应即《本经》之长石。《本草纲目》又称长石为硬石膏,属硫酸钙类的矿石,是一种天然产不含结晶水的石膏。《本经》: “味辛,寒,主身热,四肢寒厥,利小便,通血脉,明目去臀眇,下三虫,杀蛊毒。”
[4]磨——原作“靡”。磨与靡上古音均明母,歌部韵。同音通假。下同。按,靡假为磨见于古籍中如《庄子·人间世》: “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 《太平御览》卷四百○六引上文“靡”作“磨”字。《列子·说符》:“彊食靡角。”《太平御览》卷四百二十一引上文 “靡”亦作 “磨”。
[5] 也——原作“殴”。古写。参见《阴阳十一脉灸经》【原文十三】注。下同。帛书中 “也”均作 “殴”。
[6] 糜 (mí,迷) ——原作“麋”。糜与麋上古音均明母纽。糜为歌部,麋为脂部韵。故麋假为糜。糜字义为糜烂。《释名·释饮食》:“糜,煮米,使糜烂也。”按,麋假为靡之例也见于古籍中。如 《礼记·月令》: “行糜粥饮食。”《吕氏春秋·仲春纪》引此文“糜”作 “麋”字。
【按语】 本篇将疯狗咬伤和下一篇的普通狗咬伤分为二病,说明当时对于因狂犬病毒所传染的狂犬病已有一定的认识。惟尚无较好的医疗方法。本条所用为长石制粉末悬浊剂的外敷方,只是一种用作局部消毒疮口的临时措施,在狂犬病毒进入伤口后,均循着末梢神经到达脑部繁殖,引起脑部炎症而发病,用这类外敷药方已无任何意义。
又按: 长石 (即硬石膏) 的性状,据《本草纲目》云: “状似软石膏而块不扁,性坚硬洁白,有粗理起齿稜,击之则片片横碎,光莹如云母,白石英,亦有墙壁,似方解石,但不作方块耳。”在矿物学,这种硬石膏Anhydrite为斜方晶系,晶形板状或短圆柱状,硬度3~3.5。性脆,用两块长石相磨是可以磨出粉屑的。
【原文二十八】
一方: 狂犬[1]齧人者,熟[2]操[3]湮汲[4],注[5]杯中,少[6]多如再食漿[7],取竈[8]末灰三指撮[9]××水中,以飮病者。已飮,令熟奮[10]兩手如××間手×道……狂犬齧者×××莫[11]傅。
【语释】 一方:被疯狗咬伤的人要迅速地取新汲水及黄土加工操作制成湮汲水,制好后倒进杯里,其数量(即“少多”)约为(按:此处原文为“再食浆”三字,应与其具体的药用量有关,但未详何义,待考。)再取伏龙肝(灶末灰)三指撮放到杯子的水里,让患者饮服,喝完后让病人把两侧上肢迅速地举起来摇动 (以下有缺文,意义不详。)
【校注】
[1] 犬——原脱。据目录补。
[2]熟——原作“孰”。熟与孰上古音均禅母,觉部韵。同音通假。熟字义为熟练,精熟。《荀子·议兵》: “凡虑事欲孰”。杨注:“孰,谓精审。”《周髀算经》:“思之未熟”。注:“孰,犹善也。”熟的引伸义为迅速。
[3]操——原作“澡”。操与澡上古音均宵部韵。操为清母,澡为精母。故澡假为操。操字义为把持。《说文·手部》:“操,把持也。”《左传·襄公31年》:“犹未能操,而使割也。”杜注:“操,持也。”
[4] 湮汲——地浆。参见本书 【原文二十六】注。
[5] 注——灌注。参见本书 【原文二十】注。
[6]少——原作“小”。上古音均宵部韵。少为书母。小为心母。故小假为少。“少多”,即多少。此处指容量。
[7] 漿——原作“浖”,乃浆字异写“浆”字之省。
[8]灶(竈)末灰——即伏龙肝。《别录》: “味辛,微温。主妇人崩中,吐血,止欬逆,止血,消痈肿毒气。”
[9] 撮——原作最。通假。参见本书【原文三】注。
[10] 奋—— 《广雅·释诂一》: “奋,动也。” 同上 《释诂二》:“进也。”同上《释言》:“奋,振也。”《广韵·去·问》:“奋,扬也。”
[11] 莫——疑假为 “暮”,晚上。参见本书 【原文一百○八】注。
【按语】 本条以伏龙肝治疯狗咬伤,其法不见后世医书中,考此药药性可 “温脾渗湿,性燥而平,气温而和,味甘而敛。”( 《本草汇言》)。用其解狂犬病的烈性毒素,恐怕是难以胜任的。
【原文二十九】
一方:狂犬傷人,冶礜[1]與[2]橐莫[3],醯[4]半杯,飮之。女子同藥。如……。
【语释】 一方:疯狗咬伤后,可将礜石与橐吾二药研末,用半杯酢酒送服。如果妇女被咬也同样的方法(以下有缺文不详)。
【校注】
[1] 礜——即礜石。
[2] 與(yú,与) ——與石为砷硫化铁 (或砒硫化铁) 之矿石。《本经》: “味辛,大热。主寒热鼠瘘,蚀疮死肌,风痹,腹中坚,癖。” 《别录》: “甘,生温,熟热,有毒。” 《说文·石部》:“礜,毒石也。”《山海经·西山经》:“皋涂之山,有石焉,名曰礜,可以毒鼠。”《本草纲目》:“礜石性气与砒石相近,盖亦其类也。古方礜石,矾 (礬) 石常相混书,盖二字相似,故误耳,然矾石性寒无毒;礜石性热有毒,不可不审。”又,古人用本药内服主要治疗“久病腹冷。” ( 《本草衍义》),“积冷之病”,(《唐本草》),“风冷脚气” (《肘后方》) 等内寒诸病。
[3]橐莫——疑即橐吾。吾与无上古音均属鱼部,叠韵通假。而无与莫均属明纽,双声通假。故莫与吾系碾转音转者。橐吾一药《本经》称款冬: “一名橐吾”,但《急就篇》和 《武威汉代医简》均是款冬和橐吾同见。可见款冬和橐吾并非一物。橐吾在现代民间草药中也分二物。一即款冬花之别名。同《本经》之说。其植物科属为菊科款冬属之款冬Tussilago farfaraL,的花蕾。《本经》谓其:“辛温(《别录》云:“无毒”),主欬逆上气,善喘,喉痹,诸惊痫,寒热邪气。”
一即八角乌之别名,其植物科属为菊科大吴草属之大吴风草Farfugium japonicum (c) kitam的全草系多年生长绿草本。又名活血莲,铁冬苋等称。(参见《全国中草药汇编》)。据江西药科学校之《草药手册》谓其:“苦寒,无毒,行气活血,破瘀消肿,清热解毒,化腐生肌。”并可治疗跌打损伤,蛇咬。肿毒,痈疽,疔疮等病。
据此可知作为款冬之橐吾主要功能为平肺气,定喘欬;而作为八角乌之橐吾主治蛇伤,痈疮等症。
本条所指橐吾系用于狂犬咬伤者,似指具有解毒,破瘀作用之八角乌而言,而非款冬花可知。
4. 醯——原残存“酉”字,偏旁,今补。醯即酢酒,系古代一种酸味的酒,《齐民要术》又称苦酒者。《论语·公冶长》: “或乞醯焉。”皇疏:“醯,酢酒也。”《仪礼·聘礼》郑注:“醯穀阳也。”孔疏: “醯是酿穀为之,酒之类。”又,醯又作醋解。但本条所记则指酢酒而言。
【按语】 礜石有剧毒,过量可致死亡。本方未经药理实验检定前不可轻易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