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十五 癫疾
    来源:辈宠网

【解题】 本篇是治疗癫病的医方。

【原文七十】

癫[1]疾:先偫[2]白鷄[3]、犬矢[4]。發[6],即以刀剶[7]其頭,從顛[8]到項[9], 即以犬矢濕,[5,10]之,而中剶鷄×,冒[11]其所以犬矢濕者,三日而已。已即熟所冒鷄而食之,致[12]已。

【语释】 癫疾方,在治疗前预先准备一只白鸡和一些狗矢,当患者癫疾开始发作的时候,就在患者的头部由头顶到颈后部用刀割开正中部的皮肤,将润湿的狗矢涂上去,再将白鸡的 (此处原缺一字,据下文当指“鸡皮”)剥下,把鸡皮覆盖到涂有狗矢的部位上,经过三天以后,疾病即可痊愈。患者愈后可将覆盖的鸡皮煮熟后食用,以巩固疗效,此方效果极好。

【校注】

[1]癫——原作“颠”。癫与颠上古音均端母。真部韵。同音通假。《玉篇·疒部》:“癫,狂也。”《急就篇》作“颠疾”。颜注:“癫疾,性理颠倒失常。”《庄子》:“阳气独上则为癫病。”《素问·奇病论》: “人生而有病癫疾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巅疾也。”《难经·五十九难》: “癫病始发,意不乐,直视,僵仆。其脉三部阴阳俱盛是也。”

[2] 偫 (zhì, 智) ——原作“”,古写。预备, 准备。《说文·人部》: “偫,待也。”段注: “谓储物以待用也”。《汉书·外戚列传上》: “主见所偫美人。”颜注: “偫,储偫也。”

[3] 白鸡——《别录》有白雄鸡。云:“肉微酸,微温,主下气疗狂邪,安五脏,伤中,消渴。

[4] 犬矢—— 《别录》作“狗屎中骨”。云: “主寒热,小儿惊痫。”

[5] 湿——字原残,今补。

[6]发——发出,发泄。《礼记·月令》:“雷乃发生”。郑注:“发,犹出也。”《吕氏春秋·季春纪》:“阳气发泄。”高注:“犹布散也”。本条的“发”字作发出解。

[7]剶(chuān,川) ——剔剥。《广雅·释诂一》:“剶,剔也。”《玉篇·刀部》:“剶,去枝也。” 《一切经音义》卷十一引《通俗文》:“去骨曰剔。”按,《五十二病方》帛书小组注此字为劙(lǐ,里),其字义为割,分割,不若仍以原文剶字为胜。

[8] 颠——头顶。《说文·页部》: “颠,顶也。”

[9]项——后颈部。《说文·页部》: “项,头后也。”

[10]湿——潮湿。《韩非子·存韩》:“若居湿地,着而不去。”又义为沾水。王冒龄《采莲曲》“争弄莲舟水湿衣”。

[11] 冒——覆盖。《小尔雅·广诂》: “冒,覆也。”《一切经音义》: “冒,蒙也。”《汉书·王商传》: “水犹不冒城郭”。颜注:“蒙覆也”。

[12] 致—— 《礼记·礼器》: “礼也者,物之致也。”郑注:“致,极也。”本条的 “致已”,即用此方效果极佳之义。

【按语】 本条也是一种带有迷信色彩的疗法,方中所用的犬矢,系取秽物以驱避癫疾的病邪之义。虽然很不科学,但是它反映了原始医学的某些治疗思想。同时还特别提到了用 “刀” 切割剥离表皮的方法,说明当时的外科手术也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原文七十一】

一方:癫[1]疾者,取犬尾[2]及禾[3]在圈[4]垣[5]上者[6],段[7]冶,湮汲以飮之。

【语释】 一方:患有癫疾的病人,可以用在牲畜圈墙上生长的狗尾草和谷子敲打成小段,研末后用湮汲水送服。

【校注】

[1] 癫——原作“”, 《说文·疒部》作“瘨”, 均省文。

[2] 犬尾——疑即后世狗尾草。为禾本科植物,因此药之下一并提到“禾在圈垣上者”。《本草纲目》卷十六狗尾草条谓:“莠草”,“穗形,象狗尾,故俗名狗尾。”原野垣墙多生之。

[3] 禾——有二义,其一: 秦汉以前“禾”多指粟 (即小米或谷子) 而言,后世始以 “禾” 为稻。如 《诗经·豳风·七月》:“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其二: 泛指谷类,亦即粮食作物的总称。如《仪礼·聘礼》:“禾三十车。”此处的 “禾”字应指前者 (即粟)。

[4] 圈 (juàn,倦) ——饲养牲畜 (羊、猪之属) 的栏圈。

[5] 垣 (yuán,圆) ——矮墙。“圈垣”即牲圈的围墙。

[6] 者——字原残下半,今补。

[7] 段——敲击,打击。《说文·殳部》: “段,椎物也。”同书《木部》: “椎,击也。”《后汉书·冯衍列传》李注:“椎,谓击之也。”《一切经音义》卷二十二引 《三苍》: “椎,打也。”

【按语】 本条处方所用的狗尾草及谷子(粟)据本草记载均无治癫痫作用,此方似也带有迷信观念色彩,古人以癫疾病原与鬼魅有关。本方利用生于污秽场所 (圈垣上者) 的两种草即系以其驱避邪祟之义。当然这是没有治疗实际价值的。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