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红花
    来源:辈宠网

【别名】 红蓝花,刺红花,草红花,川红花。

【来源】 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 的干燥花。

【性味】 辛,温。

【功能主治】 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癥瘕痞块,跌扑损伤,疮疡肿痛。

【主要成分】 含红花黄色素 (Safflor yellow)、红花甙 (Carthamin)、新红花甙 (Neocarthamin)、红花醌甙(Carthamone)等。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多炔类的混合物。还含有木聚糖类、脂肪油 (红花油)、红花多糖等。

【药理作用】

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红花煎剂小剂量能使蟾蜍离体心脏及兔在体心脏轻度兴奋,使心跳有力,振幅加大;大剂量则有抑制作用,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搏出量减少。

(2) 对冠脉的影响: 红花黄色素有增加冠脉流量及心肌营养性血流量的作用; 可明显增加离体家兔心脏和心肌缺血时的冠脉流量。而红花乙醇提取物的扩张冠脉及增加冠脉流量的作用则不明显或无影响。红花水提取液10mg/kg静脉注射,对麻醉狗的冠脉流量(冠状窦插管法)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冠心2号方(丹参:红花:赤芍:川芎:降香为2:1:1:1:1)水溶部分对犬在体冠状动脉 (电磁流量计测定) 及股动脉有扩张作用。

(3)对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在兔、大鼠、犬等的实验性心肌缺血或心肌梗塞模型上,红花及其制剂均有不同程度的对抗作用。对因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大鼠或家兔心肌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可使反复短暂阻断冠状动脉血流造成麻醉犬急性心肌缺血的程度明显减轻,范围缩小,心率减慢,并保护急性心肌梗塞区的“边缘区”而缩小梗塞范围及降低边缘区心电图ST段抬高的幅度,从而改善缺血心肌氧的供求关系。也有报道红花水煎剂给大鼠连用4天,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肌缺血无作用。

(4) 对外周血管的影响: 用含微量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的洛氏液灌流离体的豚鼠后肢和兔耳血管,使之保留一定的紧张性,红花可使其呈现血管扩张作用,并随剂量增加而作用明显。对麻醉犬股动脉血流量有增加作用。但在正常离体蟾蜍和兔耳标本上,有收缩血管的作用。表明红花扩张血管作用与血管的功能状态及药物剂量有关。其机理可能是直接或部分阻滞α-肾上腺素受体使血管扩张,并有较强的直接收缩血管作用。

(5) 对血压的影响: 红花煎剂、红花黄色素及其他制剂对麻醉猫或犬均有不同程度的迅速降压作用,平均降压2.67kPa,持续约30分钟后恢复。也有报道水提取液对血压无明显影响,而乙醇提取液(100~300mg/kg)则能使血压下降。红花黄色素能显著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并可降低其血浆肾素和血管紧张素Ⅱ的活性。

2. 对血脂、血液系统的影响 对高胆甾醇血症的家兔,每日灌服红花油1g/kg,可降低血清中总体胆甾醇、总脂、三硝酸甘油酯及非酯化脂肪酸的水平。灌服冠心2号方浸膏每天10毫升/只可使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之家兔的血清胆甾醇、中性脂肪和β脂蛋白显著降低,主动脉壁的总胆甾醇和总脂量也较低,主动脉壁内膜斑块的面积及厚度以及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心肌内小动脉的病变均减轻,斑块的脂质染色比对照组较不均匀和脂质向中层移动,说明斑块有消退的倾向,但组织生化与形态观察指标按统计方法处理并无显著性。临床试验表明,红花注射液能使患者的血沉、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电泳、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体外形成血栓长度重量均降低,用药后大部分心绞痛患者发作次数减少。家兔体外凝血实验表明,红花可使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延长,并与赤芍有协同作用。红花黄色素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二磷酸腺苷 (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作用,并对ADP诱导聚集的血小板也有非常明显的解聚作用,作用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红花黄色素还对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有非常显著的抑制效应。红花黄色素可明显延长家兔血浆复钙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时间。表明其同时影响体内和体外凝血系统。

3.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红花能提高大鼠外周血白细胞ANAE检测的阳性率,似对白细胞移行抑制因子和脾细胞EAC形成率有一些促进作用。红花多糖与T细胞致有丝分裂原ConA有协同作用,对B细胞致有丝分裂原Dextran sulfate无明显影响;小鼠体内PFC试验,致敏后给药组的PFC被促进,而致敏前给药组的PFC反被抑制。红花多糖能明显对抗强的松龙的免疫抑制作用,对强的松龙抑制小鼠的免疫增强作用较对正常小鼠的作用更为明显。红花黄色素能明显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碳粒廓清及植物血凝素 (PHA)所致体内淋巴细胞转化; 可拮抗氢化可的松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抑制作用。另有报道红花总黄素可降低血清溶菌酶含量、腹腔巨噬细胞和全血白细胞吞噬功能;使PFC、SRFC和抗体产生减少;抑制DH反应和SOI诱导的Ts细胞活化;体外能抑制3H-TdR渗入的T、B淋巴细胞转化、MLC反应、IL-2的产生及其活性。

4. 对耐疲劳、耐缺血缺氧能力的影响 腹腔注射红花黄色素,可明显延长小鼠的游泳时间,明显延长小鼠的常压及减压耐缺氧时间; 明显延长异丙肾上腺素增加耗氧量小鼠的减压耐缺氧时间;还能延长NaNO2中毒致组织缺氧小鼠的存活时间。红花煎剂及乙醇提取液腹腔注射,亦能明显延长小鼠的常压耐缺氧时间。红花黄色素可显著地延长小鼠断头后的喘息延续时间。红花注射液术前30分钟腹腔注射给药,有降低蒙古沙土鼠左颈动脉结扎的脑卒中发生率,明显减轻缺血性脑水肿,由于其可使支循环扩张,增加脑缺血区的血流量,从而减轻脑水肿。其机理可能与其减轻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介质的代谢紊乱,使下降的神经介质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有关。进一步研究证实红花能降低脑卒中发生率及死亡率,对实验性脑梗塞动物的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对婴鼠减压缺氧缺血后脑神经元的变性有强力的保护作用。

5.镇痛、镇静和抗惊厥作用 红花黄色素腹腔注射给药,能明显抑制小鼠醋酸所致的扭体反应,表明其有一定的镇痛作用。能提高在戊巴比妥钠和水合氯醛阈下催眠剂量下小鼠的入睡率,表明其能增强戊巴比妥钠和水合氯醛的中枢抑制作用,其作用与剂量成平行关系。还能明显减少尼可刹米引起的小鼠惊厥率和死亡率,但不能对抗戊四氮、咖啡因和硝酸一叶萩碱引起的惊厥和死亡。

6.抗炎作用 红花黄色素腹腔注射给药,对大鼠的甲醛性足跖肿胀、组胺所致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棉球肉芽肿形成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7.兴奋子宫作用 红花煎剂对小鼠、豚鼠、兔、犬之离体子宫均有兴奋作用,煎剂静脉注射对小鼠、猫、犬的在体子宫以及家兔子宫瘘均有兴奋作用,可使子宫的紧张性和节律性明显增加,有时兴奋作用强烈,可引起痉挛。对已孕子宫的作用比未孕者更为明显。有报道在摘除卵巢小鼠的阴道周围注射红花煎剂,可使子宫重量明显增加,提示有雌激素样作用。

8. 其他作用 红花油也能兴奋某些平滑肌器官如小肠、支气管等。冠心2号方对离体大鼠回肠有抑制作用,并能拮抗乙酰胆碱所引起的肠管痉挛。红花对以CCl4为主的复合因素所致肝硬变大鼠模型的肝脏纤维增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红花对鼠栓塞性缺血视网膜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现代应用】

1. 冠心病 用红花配三七、丹参、泽泻、川芎、刺五加等治疗245例,症状缓解率为91.2%,心电图有效率为57.8%。用红花配川芎、赤芍、丹参、三棱等治疗600例,有效率达83%。用红花注射液治疗观察100例,症状缓解率为80.8%,心电图有效率为66%。

2.心律失常 用红花配三七、丹参、泽泻、川芎、刺五加等治疗心律失常63例,18例恢复正常。用红花配苦参、炙甘草等治疗过早搏动45例,有效率为73%。

3.脑血管疾病 用50%红花提取液治疗脑梗塞95例,疗效明显优于烟酸。用10%红花注射液治疗脑动脉硬化症110例,总有效率为96.6%。

4.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用红花注射液静脉点滴治疗30例,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5. 皮肤病 用红花注射液治疗神经性皮炎70例,有效率为85.7%。用红花配桃仁、杏仁、生栀子、冰片等外用治疗皮肤瘙痒症90例,治愈率为96.7%。用红花配川芎、赤芍、丹参注射治疗寒冷性多形性红斑100例,治愈率82%。用红花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结节性红斑326例,有效率100%。用红花、丹皮、紫草、苍术等组成的白蚀丸治疗白癜风458例,总有效率为70.96%。用红花配当归、生姜、辣椒、樟脑等治疗未溃破的Ⅰ、Ⅱ度冻疮33例,治愈29例。用单味红花水煎服治疗儿童扁平疣12例均痊愈。

6.褥疮 用红花浸出液外擦局部预防506例,无1例发生褥疮。

7.精神分裂症 用50%红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11例,总有效率为90.9%。

8. 月经失调 以桃红四物汤为基本方治痛经33例、闭经24例、月经过多3例,有良好疗效。

9. 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用红花配大枣、蜂蜜等治疗50例,治愈率为78%。

10. 类风湿性关节炎 用红花配当归、威灵仙、牛膝泡酒服,总有效率为97.5%。

【毒副作用】 红花煎剂小鼠腹腔注射的MLD约为1.2g/kg。醇提液小鼠静脉注射的LD50为5.3g/kg。红花甙小鼠静脉注射的LD50为 (2.35±0.14) g/kg,而口服的安全剂量大于8g/kg。红花黄色素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5.49g/kg,而小鼠灌胃的LD50为5.53g/kg,死前出现活动增加,呼吸急促,甚至强直惊厥,呼吸抑制。饲料中混入6%的红花药粉饲养小鼠1个月以上,未见体重下降,如增至8%~10%时,体重下降,高达15%时才引起死亡。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