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兽医产科学
    来源:辈宠网

研究家畜繁殖生理和繁殖疾病的一门兽医临床学科。产科学的作用是使兽医师了解、掌握保障家畜繁殖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

发展简史 在中国,公元前11世纪的《周礼》卷八,夏官司马下, 牧师中就载有“仲春通淫”, 指出了马匹的配种季节。公元543~549年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卷六中提出“大率十口二羝, 羝少则不孕”,还提到“汗系著门, 今马落驹”, 对绵羊不孕和马流产的原因已有论述。1594年明朝的《马书》中记载,“菜汁生油涂手内, 穿肠安详与理医, 驹活宜灌安胎药, 驹亡水道取胞衣”,说明当时已利用直肠检查判断胎儿的死活及处理方法。明朝喻氏兄弟所著《元亨疗马集》(附牛驼经) 的丁序本记述了马妊娠浮肿的处理方法:“疾势小者,少令用药, 候胎月足, 产后自然愈矣”;对牛的胎衣不下还提到“医时用手涂油入,拨动须臾便见功”,这是记述剥离胎衣。至20世纪30年代, 中国陆军兽医学校开设了产科学,1955年编写了家畜产科教学大纲,1960年出版了家畜产科学教材; 之后对家畜发情排卵规律的研究、家畜的怀孕诊断、流产防制、难产的手术助产、中西结合防治产科病及不育、胚胎移植及胚胎工程、生殖激素的临床应用、乳房炎的诊治等, 都取得了成就。

埃及在公元前300年就有给牛助产的石雕。欧洲国家从18世纪下半叶在有关兽医产科中介绍了家畜接产、胎儿的异常及手术助产的方法和器械和截胎术与剖腹产术。1806年路德维希(Ludwig) 发表了第一本产科学教科书; 1830年君特(J. H. Fr.Cunther) 编著的《实用兽医产科学》对家畜骨盆和生殖器官的解剖构造、怀孕、分娩、胎儿的各种异常、双胎难产, 母畜的各种产科疾病, 以及助产器械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产科学的发展是和生物学、医药学的发展具有密切联系。在19世纪, 杜玛斯(Dumas,1825)和冯拜尔(Von Baer, 1827)确定了精子和卵子是构成受精的细胞。手术器械的改进,防腐灭菌法及局部麻醉药的应用, 对产科手术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进入20世纪后, 磺胺药和抗菌药的发明和帕普(Papf, 1925)首创的硬膜外麻醉, 更使手术效果得到了很大提高。内分泌学研究的进展, 尤其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成就及超微量分析法的发明, 阐明了许多繁殖生理现象的内在原因, 并将这些知识用于生产实际。

研究内容 兽医产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 阐述生殖器官的组织解剖构造、母畜的发情、公畜的性活动、性行为和配种方法、受精、怀孕、分娩及产后期的生殖生理等基本知识。其中的生殖激素是其重要内容之一。产科疾病主要有怀孕期、分娩期和产后的疾病。包括母体和胎儿二者的异常, 分娩期导致难产的疾病, 分娩时造成的损伤、生殖道感染、代谢机能紊乱、胎衣不下、子宫脱出。另外,还有公、母畜不孕症、遗传病、新生仔畜疾病、乳房疾病以及产科手术等。

兽医产科学发展至今,其研究对象已从家畜扩展到各种动物,因而出现了动物产科学(theriogenology),包括兽医产科、生殖器官疾病及动物繁殖等。

相关学科及分支学科 和产科学密切相关的是家畜繁殖学,其中的生殖生理是和产科学的繁殖生理有共同基础理论。产科病中常见的难产,须行手术助产,手术的方法、原则和外科手术学上的要求相同;有些产科上的损伤,也是采用外科方法治疗。此外,有些产科疾病是由机能代谢扰乱、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虫引起的,因此产科学和兽医内科学、家畜传染病学及兽医寄生虫病学有着密切关系。

产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母畜科学(gynaecology)。主要是母畜的妨害生殖的疾病、配种失误、饲养管理不当、环境不适、遗传缺陷及早衰等引起的不孕症和公畜的生殖障碍导致母畜不孕疾病等。

随着科学的发展,各学科的相互渗透,一些新的诊疗方法及合成激素的广泛用于产科,繁殖免疫学及激素免疫正在产科领域内显示其重要作用,而且有了新的进展,特别是胚胎移植,在有些国家已经成为兽医产科临床上的常规工作。今后产科学的研究方向是进一步把新的诊疗技术用于产科疾病和不育的临床诊断和防治,把新的繁殖技术用于提高家畜的繁殖效率,并发展有关的基础理论研究。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