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兽医学和卫生学的知识来研究如何保障与增进畜禽和人的群体健康水平和保护畜禽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学科。兽医公共卫生学是在兽医学和医学之间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 旨在利用一切与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问题有关的知识和资源来防制和消灭人畜共患病,制定有关保障食品卫生的方法, 实施监督措施, 以及提高畜禽和人类的生活质量。
简史 兽医公共卫生学的形成历史较短。传统的兽医从防治家畜疾病和从畜产品与食品卫生检验等诸方面作出了贡献, 但都以配合农业经济为主, 以公共卫生综合预防业务作为附带项目。1920年温斯洛氏(Winslow)提出公共卫生概念, 同时指出:“公共卫生需要许多专家, 包括兽医界在内的支持。”20世纪40年代美国成立了兽医公共卫生学会, 35%以上的州有专职公共卫生兽医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 特别是基因工程、生物物理、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的兴起与发展, 兽医的职能已超越了单纯为畜牧业服务的范围, 扩大和延伸到医学生物学、环境保护和空间医学等领域,同生物医学结合得更为紧密,因而使人类和动物之间相联系的保健事业——兽医公共卫生学得以分支出来。
目前, 已有一些从事促进兽医科学与人类保健紧密联系的国际组织, 例如,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中的动物保健部, 国际兽疫局(IOE), 世界卫生组织(WHO)中的兽医公共卫生部等,分别在进行着有关兽医公共卫生事业的活动。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畜牧生产和畜禽屠宰加工部门开展了兽医卫生检验工作, 并在高等农业院校兽医专业的教学中开设了兽医卫生检验课。20世纪80年代, 在一些高等农业院校和商业院校设置了兽医卫生检验专业。
内容 主要包括人畜共患病防制、动物性食品卫生、环境卫生保护等。①人畜共患病防制。主要是通过对畜禽封闭饲养、科学管理、兽医检疫、预防接种、药物治疗、疫情调查、封锁隔离, 以及扑杀病畜等综合性防制措施和手段来防止疫病在人、畜间传播, 防止病原体对环境的污染。在人畜共患病防制工作中,需要多部门协调一致。②动物性食品卫生。是从保证进入人体食品的安全性出发, 对肉、乳、鱼、蛋等动物性食品进行的兽医卫生检验与评价, 以确保动物性食品不受污染。其主要工作是对动物性食品进行卫生检验和卫生监督, 以及制订保障动物性食品卫生的有关法规。③环境卫生保护。畜牧场所、屠宰加工场所以及与动物性食品生产有关的场所是卫生敏感地区。这些场所的卫生如何, 直接关系人类生存环境卫生质量的好坏。因此要从兽医公共卫生角度出发, 依照有关法规对上述场所的选址、建筑卫生以及畜产品和废弃品的安全处理提出要求, 以确保畜禽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卫生。
相关学科 兽医公共卫生学是以兽医学和卫生学的理论为基础的学科。因此,该学科与兽医微生物学、兽医流行病学、家畜传染病学、家畜寄生虫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些学科奠定了人畜共患病和畜禽群发病防制的理论基础。该学科还与食品营养卫生学、兽医卫生检验学、食用动物卫生病理学、食品卫生微生物学以及兽医药理学、食品毒理学密切相关。应用这些学科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来研究和提高动物性食品的卫生质量, 保护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此外, 兽医公共卫生学还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的管理学科, 需要与多学科协同工作。因此, 还须具备食品加工工艺学、制冷学、保藏学、畜产品加工学和食品卫生管理学等多方面知识, 以便更好地对动物性产品的生产进行卫生监督。
随着社会进步和物质文明水平的提高,动物性食品的卫生监督与检验,动物性药物的提取、鉴定和检验,人畜共患病防制等将得到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