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动物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临床特征、诊断和防治的一门学科。是重要的兽医临床学科,具备系统的科学理论和实用性很强的先进外科技术。在社会生产建设上曾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并在实践与研究中推动本学科的发展。
发展简史 科学的发生发展决定于生产和社会的前进。中国兽医外科技术,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已有治疗外科疾病的工具出现。在公元前1024~前1005年间《周礼·天官》中有疗兽疡的记载,即治疗动物的创伤与脓肿,这是中国兽医外科的萌芽时代。公元78年,三国时期华佗发明了全身麻醉剂“麻沸散”,推动了外科技术的发展。李石等编撰的《司牧安骥集》中记述了治疗四肢病、蹄病、眼病、取槽结等外科方法。1608年喻氏著《元亨疗马集》、《牛马经》的外科学部分,记载了“疗毒论、疮黄论”、“点痛论”、“十六般蹄头痛”等,丰富了外科病证疗法和论述。中世纪欧洲由于战争,引起人和马的火器伤,兽医外科病的治疗和外科器具的发展,促进了外科手术的进步。在12世纪的路夫斯(Jordorus Ruffus)所著的《马医学》 论述了四肢病和装蹄、血管结扎术等。19世纪微生物的发现对外伤感染和治疗起了推动作用。
中国近代兽医外科的发展, 始于20世纪初。以后各大专院校陆续开设了兽医外科学, 大多数学校附设教学实习兽医院, 使理论密切结合实践并开始了国际学术交流, 派留学生出国学习, 聘请外国的兽医外科专家开办兽医外科师资培训班, 从此, 状大了兽医外科师资队伍,提高了兽医外科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
在新技术应用方面, 60年代已将血气分析仪应用于临床麻醉、电解质代谢紊乱与纠正应用于手术动物。80年代应用激光麻醉马属动物, 冷冻疗法治疗家畜外科病。与此同时将特定电磁波(TDP)用于家畜外科病的治疗。此外, 将心电图、脑电图、肌电图、胸血流图、超声诊断及内窥镜等先后应用在外科的教学科研和临床, 移植技术、实验外科技术、计算机技术也在兽医外科上有所应用。中国兽医外科的学术水平不断提高, 推动兽医外科学进入发展的新时期。
研究内容 研究创伤、创伤愈合规律及其发病和治疗方法。外科感染与抗感染的作用, 外科感染病的治疗措施。肿瘤的发生与诊断。风湿病的病因、病理、诊断与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器官外科病, 动物的头颈部病研究面神经麻醉、舌损伤、颈静脉炎、食道梗塞的特征及治疗。普通眼病, 侵袭性眼病及传染性眼病的临床特征,采取个体治疗与群体的预防措施。牙病的危害, 常引起口粘膜、舌的损伤, 咀嚼困难, 造成营养不良。
胸腹部病 胸壁损伤特征及其并发病急救与治疗、创伤性膈肌和心包炎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犬、猫先天性心脏病, 室内隔缺损 (VSD)、动脉导管未闭(PDA)、法乐氏四联症(TOF)、房间隔缺损(ASD)等的病因、病理发生、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
动物腹部损伤及其并发病的特征与急救 牛皱胃变位、肠变位、肠梗阻、膀胱破裂、腹部透创、直肠脱垂等的病因、病理发生、临床特征及防治。
肢蹄病 研究大家畜四肢骨、关节、肌、腱、神经、粘液囊及蹄等组织器官发病的原因、特征、综合症、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
泌尿生殖器病 探讨肾、膀胱、尿道破裂, 阴茎损伤、麻痹, 睾丸炎及附睾炎等发病原因、临床特征、治疗手段。
相关学科和分支学科 兽医外科学是建筑与发展在动物解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医用物理学等基础学科和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微生物学、局部解剖学及兽医外科手术学等专业基础相关学科的基础之上, 又参考吸收医学外科学、比较医学、物理治疗学。医用激光学等相关学科的先进理论实践方法, 充实提高发展了本学科。
根据兽医外科学的发展, 知识不断分化, 形成如下的分支学科。
兽医外科手术学 见兽医外科手术学。
矫形外科学 主要研究大动物蹄的技能与结构,牛马的削蹄与装蹄。又称装蹄学或蹄铁学。动物的蹄是支撑体重的支点, 要求蹄必须保持一定角度, 以适应负担体重和动力学要求, 保持机体的动态平衡、关节、肌腱、韧带的机能与结构的正常功能。奶牛包括奶山羊, 都需要经常削蹄,蹄角质过长变成变形蹄,影响四肢的负重功能, 成为关节病的内在因素,降低奶肉产量及繁殖能力。马属动物同样需要削蹄、防磨防滑。耕马、骑马、赛马、役牛需要装蹄。装蹄可以预防关节病、腱病、蹄病以及马蹄叶炎后遗症芜蹄的发生。用矫形装蹄法可以治疗一些蹄疾。此外还用手术方法作关节的脱位矫形术、腱挛缩的矫形手术, 恢复器官功能。
野外外科学 研究军事行动的兽医外科技术以适应战时的需要。包括军用的马、骡、骆驼、军用犬、鸽等外科病的防治理论与实践方法,以及化学兵器毒气、化学兵器烧伤的急救和防治。
实验外科学 见实验外科。
家畜眼科学 研究家畜眼的诊断, 常见眼病的病因、特征、防治方法等。
小动物外科学 近代兽医外科学新的分支。伴侣动物已成为人民生活组成部分,犬、猫外科病的防治日渐增多, 该分支正处于前进发展中。
现状和趋势 现代兽医外科学随着生物学、医学和兽医学的发展, 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诸如创伤愈合机理已到了细胞分子水平, 在提高动物自身抗外科感染免疫功能, 已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 创伤休克机理, 微循环理论的研究又有新的建树。动物机体对来自外科伤害的反应极为复杂多变, 表现在内分泌的改变、糖和蛋白及脂肪代谢的变化、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对其防治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已应用于兽医外科临床实际。现代兽医外科病的诊断, 已由一般常规检验发展到实验室生化化验,用来诊断动物风湿病、关节病、蹄叶炎、肿瘤以及各种营养代谢病。放射线诊断在原有的临床应用的基础上, 开展心血管照影(AGG)、心脏插管检查、使用计算机控制[X线]断层扫描术(CT)诊断动物头部等处的外科病、心电图、脑电图、肌电图、超声诊断、内窥镜检查法等的广泛应用, 提高了诊断率和外科病的早期诊断。
伴随化学疗法的发展, 动物外科感染病的化学疗法快速前进, 在药物的选择、最佳剂量应用与用药时间的改进, 对外科病的治疗有所提高。抗外科感染的抗生素疗法、磺胺疗法、激素疗法等也有新的进展。物理疗法, 已广为应用外科临床。此外, 营养疗法、代替疗法也已应用。动物外科病的手术疗法也有所创新。如关节成形术、关节融合术、假体骨的置换在动物关节病的治疗上已取得成功。
近年来在外科研究的新成就,如移植物的贮存及其方法的创新、激光对动物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新发现、活熊取胆汁技术、人工培植牛黄技术、生物组织粘合剂研制成功与应用于皮肤创的粘合等。用外科手术成功地研究出“中国第一例转基因动物—转基因兔”,这些科研成果,有的已推广应用,有的为将来的研究开辟新途径奠定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