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中西兽医结合的现状
    来源:辈宠网

中西兽医结合,是中国兽医学发展的基本方针和途径之一,即指中、西兽医学之间的融会贯通,意为把中、西兽医学的知识,从理论到临床实践做到有机结合,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的高效无害的新兽医学术体系。

中西医(兽医)结合,是根据中国同时并存着中兽医学和西兽医学两种学术体系完整的兽医学的特定条件和中国新兽医学发展趋势的需要而产生的必然途径。新中国成立后,中西兽医结合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并形成中兽医、西兽医、中西结合兽医三股力量长期并存和共同发展的形势。

目前,中西兽医结合处在发展阶段,并取得一定成果。如在理论上,以中西兽医理论指导相结合,取长补短,相互补充,并逐步形成新的理论;在药物上,以中西药理相结合,改革剂型,提高疗效;在诊断上,以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在处方上,以中西结合组方;在临床治疗上,以中西两法结合治疗;以及运用现代先进科学方法来挖掘中兽医学等。

(1)中西兽医学理论相结合:中兽医学理论,具有概括性高、共性理论多等特点,并着重从动态观点和整体观念出发认识病证。同时又注重内在抗病力的方法,运用全面调整的治疗措施来防治疾病。如取中兽医学的动态观点、整体观念和注重内在抗病力、全面调整的理论与西兽医学的形态观察、针对病因治疗理论相结合,取长补短,融会贯通,创立新的兽医学理论指导临床,则可取得更好的疗效。

(2)中西兽医药理相结合:中草药为天然药物,具循经取穴(即归经)、功能作用广泛、双向调节、副作用小及残留毒少等优点;西药多为化学药品和生物药品,以其有效成分作用于病因,一般见效快,但多有副作用和残留毒较大之弊。如中西兽医药理相结合,取中西药两者之长,并不断改革剂型,则可提高疗效和药效。

(3)辨证辨病相结合:中兽医擅长辨证。辨证,是指在中兽医学理论指导下,从症状着手,综合分析辨别病部、病因、病性及机体抵抗力等关系之后,归纳出比较接近疾病本质的“证”的过程。“证”,是病部、病因、病性、正邪关系以及治疗法则的概括。辨病(即诊断)为西兽医之长,是指在西兽医理论指导下,以病原为对象,根据临床症状和体检结果,通过化验等手段,最后得出病名的过程。

“证”与“病”之间,密切相关。有的一种“病”中可包含数种不同的“证”,如胃肠炎病,该病包含了中兽医学的“湿热泻”、“寒湿泻”、“脾胃虚弱泻”、“伤食泻”、“肾虚泻”等证。而一种“证”又可出现在西兽医学的多种“病”中,如热证,该证可出现于传染病、寄生虫病、内科病、外科病、产科病中。因此,从“证”与“病”的关系看,“证”可丰富“病”的内容,反之,“病”可增加“证”的一些临床化验、检验等指标。新的辨证辨病相结合,是在西兽医诊断“病”的基础上,中兽医再辨证分型,辨证论治,中西两法治疗,则可提高诊治病证的效果。

(4)运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方法挖掘中兽医学:运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方法(含现代医学)来挖掘中兽医学,是中西兽医结合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这样可找出中兽医学的理论、方药、证治等的临床或试验研究中的客观指标和数据,从而为中西兽医结合和提高中兽医学术等提供依据。同时可更深入地揭示中兽医学理论和“证”的实质。如中兽医学中的“肾阳虚”证,通过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研究得知,肾阳虚者,其尿-17羟皮质类固醇排出量降低与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机能低下有关。用温补肾阳药,通过ACTH兴奋试验证实,温补肾阳可纠正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在针灸作用和经络实质及经络体表循行线路上,运用现代声、光、热、电、磁和同位素示踪等先进方法进行研究,获得一定的结果。如采用脉冲电流法和叩听高音法在动物(绵羊、山羊、兔、猫、驴)体测试证明,动物体表经络循行线是客观存在的,现测得的12条经脉循行线与传统记述基本相符,且测出的穴位特性与机体机能状态密切相关。这将为挖掘提高传统针灸技术提供重要依据。

中西兽医结合,在正确方针指引下,正在深入发展,将对中国医疗事业,保障人、畜健康和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并对国际上处理现代技术与传统技术的关系问题,给予重要影响。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