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兽医免疫学
    来源:辈宠网

研究畜禽免疫应答的现象和本质以及在兽医实践中应用的学科。是一门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及应用性和技术性兼具的学科。

发展简史 早在公元15世纪, 中国民间就已流传用良性天花痂皮吹鼻,以预防天花。此法于18世纪初传入欧洲后,詹纳(E.Jenner)用牛痘脓疮首次成功地制成疫苗; 1881~1885年, 巴斯德(L. Pasteur)以鸡霍乱沙门氏菌的陈旧培养物、高温培育的炭疽芽胞杆菌以及狂犬病的固定毒等制备弱毒疫苗,获得成功;1886年萨蒙(Salmon)等证明,经加热死亡的鸡霍乱沙门氏菌亦具同等免疫力, 首创了死菌疫苗。至此,以人工免疫为研究中心的早期免疫学应运而生。

免疫学诞生后,即进入大规模的实验时期,许多免疫现象相继得以发现和阐明,免疫技术得以建立,并广泛应用于医学和兽医学实践中,如抗毒素和血型的发现,血清学技术的建立,法氏囊的发现,免疫系统及T、B细胞功能的研究,以及用人工合成抗原来阐明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等,从而为免疫学的深入发展与成熟奠定了基础。1957年后, 随着伯内特(M.F.Burnet)提出克隆选择学说,以及生物化学和遗传学等学科的突破性进展,免疫学即进入成熟与更新、提高时期,其研究内容和应用范围逐步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 由于巨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免疫细胞的表面标志和受体,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在免疫应答过程中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抗体多样性的基因控制,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抗体独特型与抗独特型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构成的自我调节网络等相继得到发现和揭示,将免疫本质的研究提高到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与此同时, 免疫技术也有所突破。免疫荧光、免疫酶和放射免疫等免疫标记技术, 结合人工抗原技术的发展, 使得血清学技术的应用远远超出了医学和兽医学范畴, 成为探索生命奥秘必不可少的手段; 单克隆抗体的出现, 也使免疫诊断、检测和防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

研究范围和内容及相关学科 该学科的理论研究涉及免疫生物学、免疫化学、免疫遗传学和免疫病理等领域, 其应用研究则侧重于免疫血清学以及畜禽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诊断与防治等方面。其研究内容包括: ①脊椎动物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的系统发生、组织结构及其功能;②抗原和抗体的分子结构及其功能,以及相关的克隆选择学说、网络学说和抗体基因等理论; ③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 以及白细胞介素、淋巴因子、补体等体液因子及其作用; ④免疫应答异常引致的变态反应; ⑤以防制畜禽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为中心的抗感染免疫、人工免疫和血清学技术; ⑥遗传育种中作为遗传标志的血型和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⑦涉及比较免疫范畴的肿瘤免疫、移植免疫、免疫遗传和免疫缺陷等。

该学科作为兽医学领域内一门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并重的学科, 与众多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其中以与兽医微生物学、家畜传染病学以及家畜寄生虫学、兽医临床诊断学的关系最为密切。此外尚与动物遗传学、动物生物化学、兽医药理学、家畜病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卫生学等学科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应用范围 ①各种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抗原性和分类的鉴定, 畜禽传染病的诊断与防治; ②家畜妊娠的早期诊断及不孕症的诊断, 胚胎移植和体外受精等最佳条件的测定和选择;③调节动物体内的激素水平,以促进畜禽生长, 改变动物行为; ④畜禽核心群与种畜(禽)群的血型登记, 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的亲子鉴定, 动物种、品种、品系和近交系的鉴定及其血缘关系的分析, 将连锁于某些生产性状的血型基因作为选(育)种的指标; ⑤动物体内激素、酶、神经递质及核酸衍生物等生理活性物质, 或某些病理产物等的超微定量和细胞及亚细胞的定位测定; ⑥抗生素、磺胺类等生物活性药物的微量测定,食物和环境内的霉毒素、细菌毒素和农药等的检测, 以及真伪畜产品的鉴定。

现状与前景 提供先进的理论和适用技术, 制备防制畜禽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生物制剂, 历来都是该学科的中心任务。1949年后, 中国在不长的时间内先后控制和消灭了某些危害巨大的畜禽传染病; 研制出各种疫苗和生物制剂, 其中一些不仅为中国首创, 且得到世界各国的好评与推广。这些均为兽医免疫学研究成果的结晶。20世纪80年代以来, 伴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与突破, 中国已研制成功预防仔猪腹泻的K88、K99二联埃希氏大肠菌粘着素基因工程疫苗,以及去除肠毒素A亚单位基因的大部并保留B亚单位和粘着素基因的埃希氏大肠菌基因缺失疫苗; 还有马传染性贫血、鸡新城疫以及猪瘟弱毒株的单克隆抗体等。

由于兽医免疫学理论与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 以及其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 将会在以下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①运用生物工程技术, 开发和研制各种新型畜禽传染病疫苗和寄生虫病疫苗, 探索研制肿瘤疫苗等的可能性; 开发与完善单克隆抗体制造技术, 并完成向商品化生产的过渡, 使之在快速检测与诊治畜禽疾病领域内的覆盖面不断扩大; ②开发多胎疫苗、去势疫苗和生长抑制激素疫苗等, 以大力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及生产效率, 减轻生产操作强度与难度; ③开发尖端技术,为探究生命科学的奥秘及其发展奠定基础,并提供有效的手段与方法。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