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和杀灭活存病原体的措施。动物圈舍、屠宰加工场所、转运屠畜的车辆和工具以及某些畜产品和废弃物常常被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所污染,而成为播散疫病的来源。兽医卫生消毒就是为防止生物性污染,保持环境卫生和畜产品质量而采取的措施。
屠畜圈舍消毒 在进行消毒时,先将粪便、垫草、残留垃圾等堆集发酵,如量小又有传染危险时可焚烧,然后选用适宜的消毒液。常用10~20%石灰乳、1~4%粗制氢氧化钠溶液、1~10%漂白粉澄清液或3~5%克辽林溶液,对地面、墙壁、门窗、饲槽、用具等进行严密地喷洒或彻底地洗刷。对于墙壁也可用20%石灰乳刷涂两遍。圈舍泥泞时,可撒一层干石灰或草木灰,并在消毒后用新土垫圈。喷洒药液后,圈舍关闭2~3小时,再打开门窗通风,用清水洗刷饲槽去掉残药。对不易燃的圈舍地面、墙壁,也可用喷火的方法进行消毒。
用于气体消毒的药物,常用的有甲醛、乳酸、环氧乙烷、过氧乙酸等。使用甲醛时,可按每立方米空间甲醛25毫升、水12.5毫升、高锰酸钾25克(或以生石灰代替),先将水和甲醛置金属容器中混合,再将高锰酸钾倒入,数分钟后甲醛蒸气发出,此时关闭门窗,经过12~24小时后再开门窗通风。也可将甲醛加热蒸发进行消毒。
被芽胞杆菌污染的地面,应首先用10%漂白粉溶液喷洒, 然后将表土掘起一层撒上干漂白粉, 与土混合后深埋。其他传染病病原所污染的地面, 如为不渗水地面, 用消毒液仔细刷洗。如为泥土地, 可将地面深翻0.3米左右,撒上干漂白粉,然后以水湿润、压平。
消毒效果检查采用微生物学方法进行。已证明在消毒中能够杀死肠杆菌时, 对布氏菌、沙门氏菌和猪丹毒菌也能奏效。因此在对发生副伤寒、猪丹毒、布氏菌病、巴氏杆菌病、猪瘟、口蹄疫疫情时进行紧急消毒的质量, 要根据消毒处理后的目的物表面是否存在肠杆菌来判断,而对于抵抗力比肠杆菌高的结核、禽痘、羊痘、钩端螺旋体、鸭病毒性肝炎等的病原体则用检查葡萄球菌来判断。此外, 也可用某些物理的和化学的指标进行检查。
屠宰加工场所消毒 屠宰畜禽的加工场所, 因为经常接触屠体、产品及废弃物, 而可能成为各种病原体污染、存留、孳生、繁殖的地方, 必须在生产完毕后, 作好日常清扫, 将地面、墙裙、通道、台桌、设备、用具、器械、衣帽、手套、胶靴等清扫干净, 并用83℃热水洗刷消毒, 必要时可选择适当的清洁消毒液喷洒。对屠宰加工场所, 须根据季节和生产量等具体情况进行经常性消毒, 定期大消毒每月至少进行一次。例行消毒时, 应先行洗刷和扫除, 待被消毒对象(如器械、设备、房舍)在去除血、粪便污物后, 再用含有效氯5~6%的漂白粉液或3%氢氧化钠液对地面和墙裙喷洒, 并保留相当时间, 以延至下次生产开工前用清水冲洗干净为最好, 同时要加强通风, 以消除异味和充分发挥药效。在生产车间和其他场所门口须设置消毒槽。在屠宰加工中如发现一般疫病或烈性传染病时须进行临时性消毒, 这种消毒要注意根据疫病的性质选用相应的及有效浓度的消毒剂, 同时注意要根据污染的情况来选择消毒的范围和对象, 以及要作好杀灭蚊、蝇、蛆、鼠的工作。
为保证消毒效果的确实可靠, 应检查消毒进行的是否及时, 药品选择是否恰当, 方法是否正确, 病原体是否被杀灭及杀灭的程度。
运输车船、用具消毒 凡装运家畜、家禽和畜产品原料的车、船及用具, 应由兽医检疫人员, 根据其装载畜禽的健康状态及畜产品的卫生情况, 进行卫生处理等级鉴定、登记, 指导运输部门按规定进行相应的卫生处理。
车、船用具的卫生处理等级和处理办法: ①运输畜禽及畜产原料的前后, 在卫生上安全的车、船及用具, 由承运部门进行清扫、洗刷和消毒,清出的垫草、粪便、污物要进行无害化处理。②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 由兽医检疫机关按常规进行消毒处理, 并要求运输部门进行清扫和洗刷: 装过普通病畜禽和疑似病畜禽者; 装运的畜禽有发生疑似传染病者; 在卸车船时发现有死因不明畜、禽尸体者; 装运来自疫区的易感动物及畜产品者; 卸载时发现装运畜禽与发运站兽医检疫证明书内容不符, 无法辨认为安全者; 装运腐败变质肉类者; 散装不符合卫生要求和收购未经消毒的兽骨、蹄、角、皮张、兽毛者; 装运其他不合卫生要求畜产品者。③装运患传染病或法定传染病畜禽的畜产品及其他物资, 兽医检疫机关应对车厢、船舱及被污染的一切用具进行严密消毒处理。
车辆、船只的消毒工作应在具有消毒设备的消毒站进行。站内应设有相应的消毒设备。消毒时, 可根据具体情况按以下程序进行: 先清扫车船在途中积集的粪便、残存饲料及污物, 然后用热水自车厢内顶棚开始, 渐及车厢内、外各部, 直至洗水不呈粪黄色为止。洗刷后进行消毒剂喷洒。消毒药品一般可用10%漂白粉液、20%石灰乳剂、5%克辽林溶液、3%粗制氢氧化钠溶液等。车船内用具也须同时加以清洗和消毒, 在消毒后2~4小时后用水洗刷后再行使用。有条件时, 也可采用过氧乙酸和甲醛进行蒸气消毒。
屠畜粪便消毒 一般采用堆积发酵产生的生物热来进行粪便消毒。为了卫生和方便操作, 须选择专门供粪便堆积消毒的场所。粪便堆积发酵1~3个月左右即可。对于含有炭疽、气肿疽等芽胞杆菌的粪便, 应焚烧或加化学药品处理。
畜产品消毒 为了杀灭畜产品中可能存在的危害人畜(禽)健康的病原体, 必须进行畜产品的消毒。
皮毛消毒 主要应用以下几种消毒方法。①环氧乙烷气体消毒法。在密闭的专门消毒室或塑料篷幕内进行。用药量为300~700克/立方米,最适温度为38~54℃, 最适湿度为30~50%, 维持时间为6~24小时。使用时可在1份环氧乙烷中加入9份二氧化碳, 以防环氧乙烷在空气中浓度达到3%以上或受到限制时发生燃烧或爆炸。②盐酸食盐溶液消毒法。药物浓度为盐酸2%、食盐15%, 适用于湿皮消毒。③甲醛水蒸气消毒法。每立方米空间放入甲醛蒸气160立方厘米。在甲醛蒸气放入前, 先用烘干法在30分钟内使毛温升高至40℃, 然后用强烈蒸气使毛温再升高至50~55℃。甲醛蒸气放入后, 使其继续在62~65℃下消毒1.5小时。消毒毛量以每立方米容积装载3千克毛计。
此外, 少量皮毛也可用60Co辐照消毒。
羽毛消毒 对进入流通领域的羽毛包装物, 应施行表面消毒。对一般病禽羽毛消毒方式为, 在沸水中煮沸1小时,或用流通蒸气在105~111℃下消毒30分钟。
猪鬃消毒 对进入流通领域的猪鬃包装物, 应施行表面消毒。对于除炭疽以外的病猪鬃须用2.5%甲醛溶液于39℃下浸泡1~2小时。被指定作为人和动物卫生使用目的的猪鬃,必须用111℃流动蒸气消毒。消毒时间: 50千克的包装物消毒1小时45分钟;30千克的消毒1小时20分钟;20千克的消毒1小时10分钟。消毒时装鬃容量以蒸气室每立方米不超过50千克为限。
骨消毒 对进入流通领域的杂骨应施行表面消毒。对于除炭疽病以外的病骨须用1%甲醛溶液浸泡1小时,或用开水浇1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