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犬瘟热和貂瘟的病原体。是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的成员。其形态结构及理化特性与副粘病毒科的其他病毒基本相同。
病毒在55℃ 1小时或60℃ 30分钟灭活, 在-10℃下存活数月, -76℃或冻干条件下可长期存活, 零度以上感染力迅速丧失。冻干的病毒在室温下稳定, 但在32℃以上则失活。pH7.0有利于病毒的保存, 对乙醚敏感, 0.1%甲醛或1%煤酚皂溶液均可在几小时内灭活病毒。根据毒株的不同, 病毒的血凝特性有明显差异。适应于鸡胚成纤维细胞的貂瘟病毒能对鸡红细胞产生1:320倍的凝集滴度。多数初分离的毒株仅能与鸡和豚鼠红细胞产生不规律的凝集, 犬瘟热病毒与麻疹病毒和牛瘟病毒的可溶性抗原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同的。在琼扩试验中,犬瘟热病毒的可溶性抗原可与麻疹病毒及牛瘟病毒的免疫血清反应并出现沉淀线。三种病毒的免疫血清, 除对同源病毒有中和作用外, 对异源病毒间也有不同程度的中和作用。
病毒可使雪貂、犬和水貂感染, 连续通过雪貂可增强对雪貂的致病力, 而降低对犬的毒力。有些毒株可在貂和犬的肾细胞培养物中增殖, 致感染细胞颗粒变性和空胞, 以及巨细胞和合胞体, 在胞浆内 (有时在核内)形成包涵体。
在自然条件下, 犬瘟热病毒感染犬科(如犬、狐、狼) 和鼬科(如貂、水貂、雪貂、臭鼬等)的动物, 不能感染猫科动物。在感染动物体温开始上升的毒血症的早期, 采淋巴细胞或淋巴组织分离病毒。也可从急性发病或死亡尸体的各脏器分离病毒。亚急性或慢性的病例可检查抗体。
分离病毒用的细胞培养物, 以犬和貂的巨噬细胞培养物对病毒最敏感,其他细胞培养物,如犬的肾及肺细胞, 病毒虽能适应,但增殖缓慢,有时接种后几周才能见到病变。对分离病毒的鉴定,最好是接种鸡胚,并用已知的阳性血清作中和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