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副流感病毒感染是由犬副流感病毒2型引起犬的主要呼吸道传染病。临诊表现发热、流涕和咳嗽。病理变化以卡他性鼻炎和支气管炎为特征。近年来研究认为,CPIV-2也可引起急性脑脊髓炎和脑内积水,临诊表现后躯麻痹和运动失调等症状。
Binn等 (1967) 首次从患有呼吸道病的犬分离到1株CPIV-2,目前世界上所有养犬国家均有本病流行。
【病原学】 犬副流感病毒2型(Canine parainfluenza virus 2,CPIV-2) 为副黏病毒科(Paramyxoviridae)、副黏病毒亚科 (Paramyxovirinae)、腮腺炎病毒属 (Rubulavirus)。基因组为单分子负股单股RNA,病毒粒子呈多形性,直径80~300 nm,外有囊膜,内含螺旋对称的核衣壳。CPIV-2粒子表面含有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在4℃和24℃条件下可凝集人“O”型红细胞,鸡、豚鼠、大鼠、兔、犬、猫和羊的红细胞。CPIV-2可在原代和传代犬肾、猴肾细胞培养物中良好增殖,也可在鸡胚羊膜腔中增殖,但鸡胚不死亡,羊膜腔和尿囊液中均含有病毒,血凝效价可达1:128。
本病毒对热及去垢剂敏感,普通消毒剂及脂溶剂均易将其杀灭。
【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 CPIV-2可感染玩赏犬、实验犬和军、警犬,在军犬中常发生呼吸道病,在实验犬产生犬瘟热样症状。成年犬和幼龄犬均可发生,但幼龄犬病情较重。CPIV-2在军犬和实验犬中具有很高的传染性。病毒还可感染人及猴,还可能感染牛、羊、猪及猫,也从鸡分离到抗原性与之相关的病毒。
2.传染源 急性期病犬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3.传播途径 自然感染途径主要是呼吸道,犬通过吸入飞沫而感染。
4.流行形式及因素 本病传播迅速,呈突然暴发,并常与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混合感染。仔犬、体弱及处于应激状态的犬易感。
【临诊症状】 突然暴发,发热,迅速传播,干咳,有浆液性或黏液性鼻漏,病犬疲软无力。当与支原体或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混合感染时,病情加重。CPIV-2也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影响嗅觉,表现后躯麻痹和运动失调等症状。病犬后肢可支撑躯体,但不能行走。膝关节、腓肠肌腱反射和自体感觉不敏感。脑内接种6日龄幼犬,病犬可在感染7~10天后表现痉挛、抑郁等神经机能障碍。
【病理变化】 可见鼻孔周围有浆液性或黏液性鼻漏,结膜炎,扁桃体炎,气管、支气管炎,有时肺部有点状出血。神经型可见急性脑脊髓炎和脑内积水,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和脊髓均有病变,前叶灰质最为严重。
【诊断】 犬呼吸道传染病的临诊表现非常相似,不易区别。确诊需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调查。从病犬分离CPIV-2,在细胞培养物上极易生长并可产生细胞病变; 另一显著特点是CPIV-2具有红细胞凝集作用,可用于鉴定。因此细胞培养是分离和鉴定病毒的最好方法。另外,利用血清中和试验、血凝抑制试验检查双份血清的抗体效价是否上升也可进行回顾性诊断。
【防控措施】 近年来,国内外生产的联苗中包括CPIV弱毒苗,与CDV、CAV等弱毒苗联合使用可以减少免疫次数,但经皮下接种产生的免疫力如何,尚无确实的实验数据予以证实。国外报道认为注射CPIV弱毒疫苗可保护不发病,但不能防止感染,而滴鼻用弱毒疫苗既可以保护不发病,也可防止感染。
当犬感染CPIV-2时,常常继发感染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支原体等。因此,应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可防止继发感染,减轻病情,促使病犬早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