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以自咬躯体的某一部位(多是咬尾巴),造成皮肤破损为特征,自咬程度严重的可继发感染而死亡。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但春秋两季发病率略高。
[病因] 尚不十分清楚,有人认为是营养缺乏病、传染病、外寄生虫感染引发皮肤瘙痒所致,或神经质犬(多为进攻时达不到目的而属自残现象)所造成的习惯性自咬。
[症状] 患犬在舍内自咬尾尖而原地转圈,并不时地发出 “喔喔”叫声,表现极强的凶猛性和攻击性。尾尖处脱毛、破溃、出血、结痂,也有的犬咬尾根、臀部或腹侧面而使被毛残缺不全,个别病犬将全身毛咬断。患犬散放或在牵引时不出现自咬现象。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症状可以诊断。但要注意与各种原因的皮肤病、神经末梢炎、某些微量元素缺乏、神经质犬相鉴别。
[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以治疗原发病为主,控制犬的兴奋亢进及攻击性为主。采用镇静、外伤处理的方法可收到一定效果。同时加强饲养管理,使犬安静,减少或避免外界刺激。主人要带犬多活动,满足其易动心理,分散犬的精力,可逐渐克服习惯性自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