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犬人工授精的研究现状
在家畜中,犬的人工授精开展的最早。早在1880年,意大利生理学家Spallanzani首次用犬进行AI试验取得成功。1959年,Seager首次报道了犬的冻精AI获得成功,之后,又相继建立了有关精液品质、冷冻及AI的一系列参数。1976年,武石昌敬等也曾报道了犬的冷冻精液AI的成功。
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犬的冷冻精液与AI的研究起步早,进展快,目前已得到了广泛应用。美国养犬俱乐部 (AKC)早在20世纪70年代即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冷冻精液和AI的研究,并详细制定了冷冻精液生产及AI各主要环节的操作规程; 同时规定,从1981年起,只有经过AKC审验合格的配种站才能提供犬的冷冻精液。尽管加拿大养犬俱乐部 (CKC) 不承认冻精的使用,但该国的兽医师和犬育种者对此抱有浓厚兴趣。
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试验研究阶段。1985年,潘寿文等对德国牧羊犬的冷冻精液和AI进行了研究,输精9头母犬,2头怀孕,受胎率为22%,平均窝产仔2头; 1988年,洪振银用冻精为9头母犬授精,受胎产仔结果同上; 1991年,王力波等对德国牧羊犬的冻精也获成功,输精5头,4头怀孕,平均窝产仔7头; 1993年,安铁洙等对比格犬的精液冷冻获得成功,冻后活力达0.4以上; 1994年,刘海军等对德国牧羊犬精液冷冻进行研究,结论为在最优条件下,解冻后活力为0.47,复苏率52.2%,存活时间8.23小时,存活指数1.08,顶体完整率43%; 1995年,张居农等对犬精液稀释液进行筛选并对犬的AI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一次发情3次处理的初产、第2胎、第3胎德国牧羊犬的受胎率和产仔数分别为100/6.5,100/6.0,100/7 (%、头),不同品种母犬的产仔数和受胎率有区别; 1999年,孙岩松等对比格犬的精液进行冷冻研究,结果是: 比格犬精液冷冻保存后,最高解冻存活率达74%,解冻复苏率达到97.3%。
二、人工授精及冷冻精液的应用价值
(一) 提高优秀种公犬的利用率
自然交配时,一头公犬每次只能与一头母犬交配,每日最多只能交配1~2次。而采用AI技术,一次采出的精液经稀释处理后可供数头甚至数十头母犬授精。这就大大地提高了优秀个体公犬的利用率。目前发展起来的精液冷冻技术,可长期保存精液,将精液冷冻技术与AI技术相结合,就能成百倍的提高种公犬的利用率。充分发挥优秀个体的遗传潜力和在品种改良中的作用,加速品种改良进程。
(二) 改变引种方式和保种方式
由于冷冻精液可长期保存,便于运输,可在不同地区甚至国际间的交流。这就可望将实现引种方式的变革,将引进种犬的传统方式改变为引进精液,降低运输和检疫费用,减少引进种犬而传入疫病的机会。精液冷冻的成功,可以建立犬的精子库,收集、储藏具有种用价值和濒临绝种的犬精液进行保存,是一种理想的保种手段。
目前世界多数国家,都在建立各种动物精液基因库,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提高种畜的利用率,延长种畜利用年限。甚至在种畜衰老或死亡后几十年,还可以继续利用其冷冻精液。国外一些研究机构和私人公司已建立犬科动物精子库。国内也在着手研究建立犬精液基因库。
(三) 提高种犬质量减少饲养数量
由于AI技术,特别是冷冻精液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种公犬的利用率,就可以提高种犬的选择和强度。依据血缘关系从众多的公犬中选择最优秀的个体作为种犬,从而提高种犬质量,减少种犬饲养数量,降低饲养和管理费用。
(四) 使用冷冻精液不受时间、地域限制
随着人类对犬冷冻精液的不断研究,可以相继在各地建立犬的精液库,收集、储藏具有种用价值和濒临绝种的犬冷冻精液,因而成为一种理想的保种手段。由于冷冻精液可以长期保存,能够不受距离限制地运送到任何地方、区域,有效地解决无种公犬或种公犬不足地区的母犬配种问题。同时有利于犬精液形成商品化,促进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种犬精液交流。
(五) 克服交配困难问题
有些母犬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因素,造成交配困难或不接受公犬交配,使用AI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六) 防止疾病传播
AI避免了公、母犬的直接接触,同时使用的器材都经过严格的消毒,因而可以防止疾病,特别是某些因交配而感染的传染病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