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犬的机体结构和内外环境的复杂关系,使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很难在短暂的时间内根据单方面的观察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只有多方面长时间进行综合观察,才能比较可靠地揭示出生长发育的客观规律。
一、观察与衡量
在一般情况下,研究犬的生长发育主要是采用定期称重、测量体尺、性能测定和外貌评定,并将称重或测量所得的材料进行数学处理,取得有用的数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少人已利用先进的仪器和技术(如体外受精、体外培养、克隆技术)来研究犬的生长发育,这些研究既是发育生物学的内容,也是遗传学探讨基因的表现与功能的重要项目。
此外,养犬爱好者根据一些特征,如幼犬什么时候出牙、什么时候换牙、什么时候换毛、什么时候发情、对德国牧羊犬外貌按“一头二尾三身段”方法选择,这些都是犬外表性状的观察方法。但对犬的生长发育最常用的评定方法仍是称重与体尺的测量。
称重和测量体尺的时间视犬种类、用途和年龄的不同而异,对育种群和幼犬可多测几次,对其他犬则可减少;科研可多测几次,训练使用、玩赏可少测几次,如犬在出生、7天、30天、45天、60天、4月龄、6月龄、8月龄、10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以后每半年测一次。
研究犬生长发育最重要的几个测定时间是初生、断奶、初配和成年,具体月龄则因犬品种不同而异,测定的次数亦应根据研究目的和要求而增减。在测定时得到的数值一定要精确可靠。所测定的体重与体尺数值常因犬位置、食料、排粪、怀孕、分娩等情况而发生变化,因此应特别注意。称重一般都在早上喂饲前进行; 体尺测量应注意犬的站立姿势和测具的使用方法。称重和测量都要注意仪器的准确度。
二、生长发育的计算与分析
生长发育进行比较研究,其理论依据可概括为两方面: 一是从动态观点来研究犬整体(或局部)体重 (或体积) 的增长,二是研究比较各种组织 (或器官) 随着整体增长而发生比例上的变化,和它们彼此增长的相对比例关系。具体地说可采取下列几种研究方法:
第一种是测定各种器官、部位或组织的重量占体重的百分比,或测定某一器官的重量占各种器官总重量的百分比等。此法在使用上虽较方便,但也有其缺点,因为一种器官、一个部分或一种组织的重量,与其他器官、其他部分或其他组织的变化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故难以分清是该器官本身变化特别大,还是其他器官变化比较小。
第二种是将某一器官或部位和标准器官或部位进行比较。这种方法测定的结果,不会受其他器官或部位生长的影响。但在选择标准器官时,最好是选数值变动不大的早熟器官如头部、管骨等。
第三种是将某一器官、部位或组织在不同年龄时的重量和某一固定年龄(如初生时)该器官、部位或组织的重量进行比较。这一方法在研究年龄变化时适用。
第四种是测定每一固定单位时间内,某一器官、部位或组织的增重速度。
第五种是研究在不同营养水平或条件影响下,犬器官、部位或组织的重量变化。一般和对照组进行比较。
生长的具体计算与分析,常用下列方法:
(一)累积生长
任何一时期所测得的体重或体尺,都是代表犬被测定以前生长发育的累积结果,因此称累积生长。从不同日龄或月龄的累积生长数值,可以了解到犬生长发育的一般情况。若用图解的方法来表示,可把月龄作为横座标,体重或体尺为纵座标,然后取实际测定材料和对应年龄的交点,最后以线连接各点,即成积累生长曲线。在理论上,该曲线开始时一般上升很慢,以后迅速提高,经过一段时间又趋缓慢,最后近平行横轴,曲线通常都呈S形。但实际测定的生长曲线常因犬种和饲养管理的不同而有差异。
(二)绝对生长
指在一定时间内的增长量,用以说明某个时期犬生长发育的绝对速度。例如,一个月内的平均日增重,就是绝对生长,说明这个月内的每日平均生长速度,一般用G来表示,其计算公式如下:
W0代表始重,即前一次测定的重量或体尺;W1代表末重,即后一次测定的重量或体尺;t0代表前一次测定的月龄或日龄;t1代表后一次测定的月龄或日龄
在生长发育的早期,由于犬幼小,绝对生长不大,以后随着个体的成长逐渐增加,到达一定水平以后又逐渐下降。如把各个时期的绝对生长量用图来表示,它在理论上呈钟状对称的正态曲线,其最高点相当于累积生长曲线上转折点 (即犬的性成熟期)。
(三)相对生长
绝对生长只反映生长速度,并没有反映生长强度。例如,一头5千克的犬,日增重0.15千克,一头15千克的犬,日增重也是0.15千克,从增重速度来说两头犬绝对生长相同,但个体较小的一头犬,毫无疑问它的生长发育强度较大。为了表示生长发育强度,就需要采取相对数值,以增重点始重的百分率来表示。相对生长用R代表,计算公式如下:
这个公式有一个缺点,因为它只是以始重为基础,没有考虑到新形成部分(可能除脂肪外)也是积极参与有机体的生长发育过程的。因此有人提出了改进的计算方法,即不与始重相比,而与始重和末重的平均值相比,其公式如下:
若把各时期相对生长值作成相对曲线,可以看出,相对生长是随着年龄而下降。因为犬在幼年时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最强烈,到成年后,生长强度趋于稳定,甚至接近于零。我们把以上三种曲线合成如下典型的对比图 (图2-2-1)。
图2-2-1 生长曲线对比图
1. 积累生长曲线 2. 绝对生长曲线 3. 相对生长曲线
(四)生长系数
即开始时和结束时测定的累积生长值的比率,它也是相对生长的一种。以代表生长系数,其计算公式为:
在计算生长系数时,一般习惯于以初生时的累积生长值为基准。但当它与结束时的累积生长值相差过大时,往往采用生长加倍次数 (n)来表示其生长强度,其实际应用下列公式:
(五)分化生长
分化生长或称相关生长,是指家犬个别部分和整体相对生长间的相互关系。开始时是用被研究器官的重量和大小 (Y) 与整个个体的重量大小 (X)的百分率(X/Y×100%)来表示的。但这样计算后发现各部位或组织器官与整体的关系都不是恒定的,而是经常变动的,即个别部位、器官或组织的生长发育速度和整体的生长发育速度不一致。分化生长公式:
Y=bXa
Y代表所研究的器官或部分的重量和大小; X代表整个机体减去被研究器官后的重量和大小; a代表被研究器官的相对生长和整个机体相对生长之间的比率,即分化生长率; b代表研究器官或部位的相对重量和大小,为一常数。
(六)体态结构指数
当测定了犬体某部位的长短、大小后,如果不和其他有关的体尺联系起来分析,就不可能对犬的体躯结构有一个较完整的概念。因此需要计算不同的体态结构指数,才能较好地反映犬各部位的相对发育和相互关系,以及不同时期在外形特征上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