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第二节 良种选育
    来源:辈宠网

犬种群受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双重影响。忽略了人工选择,犬群就仅会朝适应性方面发展,.其经济性能和工作性能有可能走向衰退,以致于不适合人类对它的要求,可见犬种群进行良种选育的重要性。如果说保种是保存犬群的基因库,那么良种选育就是对基因进行选择,改变犬群体的基因频率,以满足人类对犬性能的需要。

不同的种群应采取不同的选育方法。例如,德国牧羊犬已具备良好的工作性能,应在保种的基础上,开展品系繁育,扩大品种内差异,再利用系间杂交进一步提高犬的性能,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地方良种藏獒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但种群混杂,可以组建核心群进行闭锁繁育和近交选育加强提纯,固定优良性状,保存和增多优良基因; 昆明犬选育重点是增大胆量,把品种的异质性系统化并开展复壮提高方面的研究。

一、良种选育的要领

犬品种的特征特性多种多样,其选育的措施也不尽相同,但在选育过程中仍有一定的共性。

(一) 明确选育目标

选育目标是良种选育的指导方向,在选育过程中如果没有明确的选育目标或者中途屡改目标,不可能获得良好的选育效果。选育目标的拟定要着眼于长远,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应结合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特别是用犬条件以及品种原有的优良特性和存在缺点,全面分析,综合考虑。

犬的品种是随着人类社会生活需要和作业要求而产生和发展的。如德国牧羊犬早年是满足于看护财物的需要,所以具有较强的凶猛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德国牧羊犬的使用内涵发生了改变,成为人类生活的伙伴而视为宠物,对其实施了人性化的管理,朝性情温和的方向进行了培育。我国引进的德国牧羊犬主要服从于军警实战,对德国牧羊犬的凶猛性重新予以选育和提高,相信犬群的性能又将发生转变。因此在拟定选育目标时要适应用犬的要求,考虑犬种的适应性,注意保留和提高原有品种的优良特性。

(二) 兼顾犬群的数量和质量

犬群的质量不仅是指犬的表型性能,还要有良好的种用价值,即较高的纯度和遗传稳定性,纯繁的后代比较整齐。犬群质量较低时,应有一个相对较大的群体,从中选优,把提高质量放在首位; 犬群质量较高时,群体可适当小一些,注重性能的巩固和进一步提高,并要注意控制近交系数的增长。但一个品种所拥有的犬数不能太少,尤其是种公犬。

(三) 正确对待品种的一致性和异质性

品种的一致性反映了品种的共同特性、特征,保证了性状的稳定遗传,也是区别其他品种的明显标志,适应了人类对不同品种犬的要求。因此在本品种选育过程中,应尽量使个体的主要性状达到相对一致; 品种的异质性展现出品种内不同群体和个体不同特点和特征,异质性是品种选育提高的重要要件,赋予了品种发展的潜力。选育中对品种原有的类型差异要进行保存和利用,对不清晰的差异要进行系统化、类型化,但要与生产或使用性能相联系,不要拘泥于形式。

二、良种选育的基本措施

(一) 建立选育机构

犬的良种选育涉及面广,而且各方面应步调一致,同时要详细了解犬品种的主要性能、优缺点、数量、分布、形成的历史条件以及各行业和养犬爱好者对该犬种的要求等,并以此为依据确定选育方向,拟定选育目标,制订统一的选育计划。这些工作是犬良种选育的根本保证,必须要有组织地进行。在我国的警犬技术行业中,成立的警犬繁育工作管理组织,承担了警犬品种选育机构的职能。充分发挥该组织的作用,可在警犬的品种选育上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二) 完善良种繁育体系

良种繁育体系一般由育种群、良种繁殖群和一般繁殖群三级组成。育种群的关键是选育核心群以提供优良的种犬; 良种繁殖群的主要任务是扩大繁育良种; 一般繁殖群主要繁殖商品用犬和工作用犬。在我国警犬技术行业的两级警犬繁育体系中,一级警犬繁育单位担负着育种群和良种繁殖群的职能,二级警犬繁育单位承担着一般繁殖群的任务,因此已形成了完善的良种繁育体系。

(三) 规范性能测定制度,严格选种选配

犬的用途非常广泛,这给犬性能测定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我国目前的犬性能测定五花八门,尤其是在犬行为性状的分类与检测上,既不科学也不规范,难于判断和比较犬品质的高低。性能检测手段的滞后严重影响了犬的良种选育工作。因此,科学规范犬的性能测定制度已是养犬业中的当务之急。

选种选配是良种选育的关键措施。应在充分了解种群状况的基础上,采取具体的方案,针对性地解决存在问题。如有些种群的种公犬量少质差,可适当地多留公犬,并给予良好的培育条件,并通过同胞或后裔的性能测定,补充和更新种公犬。

选种的性状不宜一次性选太多,这样会影响性能提高的进度,要集中在近期应用价值高的主要性状上。如培育宠物犬主要选择体型外貌好、性情温和活泼、依恋性强等性状; 培育防暴犬应着重犬的体格、胆量、服从性等性能的提高。具体的选择方法可根据各品种现有基础及选育目标,拟定一个简单易行的良种鉴定标准和办法。例如我国目前七个主要警用种犬标准及等级评定办法就属于这一范畴,但其具体的方法尚需进一步完善。

在选配方面,应根据品种选育的不同要求,采取不同的方式,育种群的核心群中为了建立品系或纯化,可进行不同程度的近交,良种繁殖群和一般繁殖群应避免近交。

(四) 科学的饲养和合理的培育

没有一个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良种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性能。我国养犬业中的犬的各项性能长期上不去,这与饲养管理水平低下有着显著的联系,尤其是基层用犬单位,由于认识不到位和经费保障等因素的制约,导致犬的饲养管理粗放,进而影响了犬的性能。

犬的行为性状是工作犬应提高的主要性状,它具有一定的遗传力,但后天的影响更大,主要受条件反射影响。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一定的条件,有一定的过程,而且必须要有大脑皮层参与,是复杂的神经活动,所以又叫高级神经活动。实践证明,神经类型的初步形成一般在幼年阶段。由于幼年期神经系统的遗传特性还保持着较大的可变性,所以环境因素的影响对神经类型的形成常常能起主动的、决定性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系统遗传特性的可变性就逐渐减小,而且越来越困难。根据这一原理和工作犬性能培育的要求,改善幼犬环境,加强幼犬培训,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工作犬神经类型。例如,具有兴奋型遗传素质的幼犬,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适当培育,能使皮层的兴奋和抑制活动发展得比较均衡;具有安静型遗传素质的个体在多变的环境中进行适当的培育,可以促使它向活泼型方向发展。

(五) 开展品系繁育

品系繁育是加快选育进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国外在犬的良种选育中一般都采用了品系繁育,较快地获得了预期效果。品系繁育应根据不同品种类型的特点,施用不同的建系方法。详细的方法后文有叙述。

三、引种与风土驯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交流日益频繁,犬的引种也逐渐增多。把外地或外国的优良品种、品系或类型引进当地,直接推广应用或作为育种材料的工作,叫做引种。引种后,个体存在一个风土驯化问题。所谓风土驯化是指犬适应新环境条件的复杂过程。良好的风土驯化要求品种在新的环境条件下,不但能生存、繁殖和正常的生长发育,并且能够保持其原有的基本特征和特性。

犬的风土驯化主要通过两种途径: 一是直接适应。即从引入个体本身在新环境条件下直接适应开始,经过后代每一世代个体发育过程中不断对新环境条件的直接适应,直到基本适应新环境条件为止; 二是定向地改变遗传基础。当新迁入地区环境条件超过了品种犬的反应范围,引入犬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环境条件的种种反应,此时通过选种选配制度的改变,淘汰不适应个体,留下适应的个体繁殖,从而改变了群体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使引入犬种在基本保持原有特性的前提下,遗传基础发生了改变。值得强调的是,这两种途径并不是孤立的,往往是起初直接适应,随后通过选择改变其遗传基础。

一个品种的形成,当地的自然社会条件起了重要作用,并存在持久的和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引种后会出现两种变化: 一是暂时性的变化,产生成熟期延迟、生长发育缓慢、体重减轻、骨骼发育受阻、体型变小、体躯狭窄细长、四肢相对显著较高、被毛无光、肌肉松软、性能下降等障碍,改进饲养管理和消除变异原因后能够恢复; 二是遗传性变化,表现为适应性变化和退化现象。可见引种工作要采取慎重的态度,并注意以下问题:

正确选择引品种。引入的品种既要考虑其价值,也要顾及它的适应性,同时要衡量两地的环境气候差异。可采用先引入少量个体观察,再确定是否引入品种的办法。有些品种具有特殊的适应性,引种时要特别注意,如藏獒适应高原寒冷气候,引入南方易引起遗传性变化。

慎重选择个体。引种时除考查个体性能外,要审查其系谱资料和同胞半同胞性能高低,并防止带入有害基因和遗传疾病。幼犬有较好的适应能力,从引种的角度考虑,选择幼年健壮个体利于引种成功。另外,精液和胚胎 (受精卵) 的引进也是引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妥善安排调运季节。为了给个体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应考虑原产地的气候特点,选择适宜的调运季节。如由寒冷地区引到温暖地区,可选在冬季引入,使犬逐步适应当地环境。

严格执行检疫制度。检疫是引种的重要环节,如果检疫不严,常会带入当地原先没有传染病,产生巨大的损失。因此加强种犬检疫非常必要,引入的种犬要严格实行隔离观察制度。

加强饲养管理和适应性锻炼。引种后的第一年是关键的1年,在迁入途中和引入初期最好使用原产地的饲料,引入后应尽量保持原来的饲养管理习惯。根据它对环境的要求,采取适当的防寒和降温的措施。做好地方性的寄生虫病和传染病的防制工作,在犬舍周围营造局部的小气候。保证一定的舍外活动和环境锻炼,增强犬的适应性。

采取必要的育种措施。部分引入的个体或品种难以适应当地环境,这是必然的。在选种时淘汰不适应的个体,在选配时避免近交,这是增强群体适应性的有效手段。也可用级进杂交的方式来缓和适应的过程。对一些环境十分艰苦的地区,可进行引入种犬与本地种犬杂交的办法,培育出适应当地环境的新类型。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