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第二节 传染性疾病
    来源:辈宠网

一、布氏杆菌病

本病是由布氏杆菌属的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狭义地讲,本病又称布氏杆菌感染症。犬布氏杆菌病是由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粘膜感染而引起的菌血症,同时侵害淋巴结、脾脏,雄犬的前列腺和附睾,妊娠母犬的胎盘等。

【病原及流行病学】感染犬的布氏杆菌主要是流产布氏杆菌、马尔他布氏杆菌、猪流产布氏杆菌及犬布氏杆菌。布氏杆菌属的各个种在致病力方面有所不同,但在形态上没有区别。本菌为球杆状或短杆状,大小为0.6~1.5微米×0.5~0.7微米,无鞭毛,不产生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病料涂片呈密集菌丝。该菌抵抗力较强,但对热的抵抗力较弱,加温到100℃数分钟死亡,1%的石炭酸、1%的来苏儿、2%的福尔马林、5%的生石灰均能在15分钟内将其杀死。

受感染的妊娠母犬,在分娩和流产时随流产的胎儿、胎衣、羊水和阴道分泌物等排出大量病原菌。病公犬精液中的大量病原菌可通过交配传染给母犬。

【症状】本病以不发热、体表淋巴结轻度肿大为特征。公犬单侧或两侧睾丸肿大,有的睾丸硬化或萎缩,也有的犬阴囊红肿。个别犬前列腺肿大、性欲减退或不孕。母犬妊娠后期 (约50天以后) 发生流产和死胎。表现为持续排出绿褐色至灰绿色分泌物。偶有发生角膜炎、眼前房出血、葡萄膜炎等眼部疾病,也有的犬出现中枢障碍和骨骼变形。

【治疗】本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有可能暂时消除菌血症,但停药后又会重新出现。有报道认为,四环素30毫克/千克体重口服,每日2次; 链霉素10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每日2次。

【预防】本病阳性犬应扑杀或隔离治疗。平时应认真清扫犬舍和充分消毒。阳性犬绝对不能用于繁殖。本病可感染人,要注意公共卫生。

二、弓形体病

弓形体病又称弓浆虫病,是由龚地弓形体感染引起的人畜及野生动物共患的原虫病。本病1900年就已被发现,但对其描述不够确切。至1908年从北非一种称为龚地的啮齿动物体内发现后,才作了详细确切的描述。目前本病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其感染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我国已发现猫、犬、猪、兔、豚鼠和野鼠发生感染。也发现有人感染的临床病例。

【病原】弓形体为细胞内寄生虫,按其发育阶段的不同,分为五种形态。滋养体和包囊出现在犬和其他中间宿主体内; 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出现在终宿主——猫的体内。

滋养体的典型形态呈橘子瓣状或新月型,长4~8微米、宽2~4微米,一端稍尖,另一端钝圆,核位于中央或稍偏于钝端。滋养体主要发现于急性病例的各种有核细胞内,腹腔液中常可见到游离的单个虫体。有时在宿主细胞的胞浆内,许多滋养体簇集在一个囊内,称之为假囊,其中的滋养体也称“连殖体(tachyzoites)”。包囊在细胞内呈卵圆形,有较厚的囊膜,直径为30~60微米,最大可达100微米。囊内充满许多滋养体,此滋养体又叫 “缓殖体(bradyzoites)”。主要见于慢性病例或无症状病例的任何组织中,特别是肌肉和脑中。成熟的卵囊内有2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内约4个孢子体(子孢子)。

【生活史】由于弓形体在猫的肠内进行一段有性繁殖,猫是终宿主。当猫吃到卵囊或含有弓形体包囊的肉之后,在猫肠道内逸出子孢子或滋养体,一部分进入血液,到猫各脏器组织的有核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 一部分进入小肠上皮细胞进行有性繁殖。无性繁殖形成包囊,可长期存在于宿主的组织中。有性繁殖是通过裂殖生殖产生大量的裂殖子,部分裂殖子再转化成配子体,其中的大、小配子再进行配子生殖,接合成合子,发育成卵囊随粪便排出。随猫粪排出的卵囊在适当条件下于2~4天内完成孢子化。孢子化的卵囊具有感染力。

弓形体在犬及其他动物体内只进行无性繁殖,因此这些宿主是中间宿主。当犬等中间宿主食入孢子化的卵囊或另一动物的肉、乳或蛋中的包囊、滋养体时,在肠内逸出的子孢子或滋养体随血液到机体各部位,侵入细胞内迅速分裂增殖,形成细胞内的假囊。细胞破裂后,逸出的滋养体又随血液或淋巴液侵入其他组织细胞,反复增殖。如果机体具有一定的抵抗力,虫体繁殖减慢,并在外围形成囊壁,即包囊。

犬及其他动物除以上感染途径外,还可经呼吸道、眼、皮肤等途径感染,经胎盘或乳汁也可传染。另外,输血也可传染本病。

【致病性】主要在滋养体阶段,滋养体侵入宿主细胞内繁殖,使细胞破裂,局部发生炎性浸润和坏死。被侵害的部位不同,临床症状也不同。完整的包囊不引起病理反应,当包囊破裂时,逸出的缓殖体(囊殖体) 可引起机体的过敏性反应。慢性病例或无症状病例若再次暴露于疫区,或进行免疫抑制疗法,或并发其他疾病,都可使慢性感染转变为急性感染。卵囊抵抗力强,常温下可保持感染力1年以上,一般方法处理无效,氨水可将其杀死。包囊对热和低温敏感。滋养体抵抗力弱,一次冻融即可失去活力。

【症状】本病类似犬瘟热和犬传染性肝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厌食、精神萎顿,严重犬有出血性腹泻、呕吐,眼和鼻有分泌物,呼吸困难,有的引起失明、虹膜炎及视网膜炎,也有因麻痹、痉挛而出现意识障碍。怀孕母犬发生早产或流产。成年犬多呈隐性感染,但也有致死的病例。弓形体病可并发犬瘟热,借犬瘟热病毒的免疫抑制特点,导致无临床症状的感染犬变成急性病例。

【临床病理】急性期病犬的红细胞、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增多; 慢性病例白细胞总数增多,主要是嗜中性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肝脏形成坏死灶的犬,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增高。出现神经症状时,脑脊髓液蛋白含量为35毫克%以下。死后剖检,可见肝、肺和脑组织有坏死灶。

【诊断】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可初步疑似本病。确诊需做病原或特异性抗体检查。

(1) 病原检查 直接采取疑似急性期患犬的体液、脑脊液或尸体剖检病料,制作涂片、融片或组织切片,染色镜检,发现滋养体即可确诊。若是阴性,可进一步做集虫检查,具体方法是取剖检材料中的肺和肺门淋巴结约2克,研碎后加灭菌生理盐水10~20毫升混匀,先以500转/分离心3分钟,弃沉渣,上清液再以每分钟1 500转/分离心10分钟,取沉渣涂片,甲醇固定,姬姆萨或瑞氏染色,镜检。

(2) 动物接种 将待检液或病料制成悬液接种于小白鼠、豚鼠或家兔的腹腔,2~3周待动物发病时采病料检查病原,若结果阴性,则应再传2~3代后确定。

(3) 组织培养 将病料悬液接种于猴肾或猪肾单层细胞培养,弓形体可在细胞内增殖。

(4)血清学检查 主要是应用染色试验。具体方法是用组织培养或感染小白鼠的虫体,分别加入正常血清和待检血清,37℃水浴1小时,然后用碱性美兰液(pH值11)染色镜检。若加正常血清的虫体染色良好,待检血清的虫体染色不良,则判为阳性。由于抗体出现时间早 (感染后两周即可呈现阳性反应),持续时间长,特异性强,现已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此外,补体结合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免疫荧光试验、PCR等,均可用于检测特异性抗体。对急性弓形体病的诊断最好采用双份血清。

【治疗】磺胺二甲氧嘧啶100毫克/千克体重,分4次口服; 长效磺胺60毫克/千克肌肉注射。或磺胺6-甲氧嘧啶、乙胺嘧啶均有良好的效果。

【防治】禁止给犬吃未煮熟的肉类。对血清学阳性的孕犬要用磺胺类药物治疗,以防感染后代。要保持环境清洁,特别要注意防止猫粪的污染。本病易控制不易消灭。

三、新孢子虫病

本病是由犬新孢子虫感染而引起犬四肢麻痹的一种细胞内寄生的原虫病。Bjerkas等(1984)首次在挪威的犬体内发现了一种能形成组织包囊类似弓形体样虫体,而其血清中未查出抗弓形体抗体。Dubey等 (1988) 在美国也发现了类似的虫体,并命名为犬新孢子虫,同时建立了细胞培养和小鼠动物模型,也复制出了犬新孢子虫病。以后在瑞典、法国、英格兰、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均有犬自然感染的病例报道。

【病原及流行病学】犬新孢子虫 (Neaspora caninum) 目前只发现有类似弓形体的速殖子和组织包囊两个无性生殖阶段。速殖子呈卵形、半月形或球形,大小为1~5微米×5~7微米,内含1~2个细胞核复顶、纵线体、锥体及微管等。速殖子以内出芽的分裂方式繁殖,在感染动物的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中枢神经系统和肌肉组织中均能查到。组织包囊呈圆形或长椭圆形,纵长达110微米,包囊壁厚1~4微米,内含1.5微米×7微米的细长缓殖子。组织包囊见于脑和脊髓中,用Sehiffs过碘酸染色呈弱阳性。

本病自然感染的传播途径尚不清楚。犬可因吞食含速殖子和组织包囊的动物组织而感染,此外,还可反复经胎盘垂直传播。本病除感染犬外,尚可人工感染绵羊、猫、小鼠和大鼠。Shivaprasad等 (1989)、O. Toole等 (1987) 和Dubey等(1990)分别在美国、英格兰和澳大利亚报道了新生犊牛的犬新孢子虫病,Dubey (1990) 在出生1周龄而瘫痪的绵羊中枢神经中也检查出了类似的虫体,有人在马流产胎仔的肺中也发现了虫体。本病没有发现明显的动物品种性和年龄易感性。

【症状】5周龄以后的幼犬和老龄犬表现为麻痹性瘫痪,后肢和骨盆最为严重。成年犬可能表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以及多发性肌炎、心肌炎和可泛性炎症。患犬颈部肌肉无力而使头下垂,吞咽障碍,最终死亡。人工喂养而存活的病犬,皮肤形成溃疡和肌肉萎缩。

【临床病理】肌肉尤其是横膈肌广泛性坏死、形成钙化条纹,肝脏肿大,心肌、肺、肝均有广泛性炎症。中枢神经系统有变色的软化灶,呈非化脓性脑脊髓炎变化。

【诊断】幼犬的高位性四肢瘫痪,特别是同一窝幼犬先后都表现该症状时,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性。确诊需要分离虫体进行鉴定。犬新孢子虫体与弓形体形态结构相似,只是前者的组织包囊壁较厚,在电镜下可见很多纵线体。二者血清学无交差反应,因此,可用于鉴别。

【治疗】本病用药同弓形体病,磺胺类药物可抑制速殖子在培养细胞中生长。饮水中加磺胺嘧啶1毫克/毫升,可使实验感染小鼠不表现临床症状。药物对已瘫痪的犬无效。氯林可霉素对多发性肌炎有一定疗效。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