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随行
随行训练是培养种犬根据指挥,靠近犬主左侧并排前进的良好习性,并保持在行进中不超前、不落后的正确姿势,以便于掌握和指挥。标准的随行,犬应靠近犬主左腿行进,犬体前不超臀部,后不露肩胛,与犬主间距不超过30厘米,而且举止自然,表情轻松。
口令: “靠”。手势: 左手自然下垂轻拍左腿部。本科目训练分三个阶段进行,可与游散、坐、卧、立等科目结合训练。
(一) 培养犬对“靠” 的口令和手势形成基本条件反射
犬主训练前,应选择好环境清静、地面清洁平坦的场地,同时做好散放工作,排除犬的大小便。训练时犬主左手握住牵引带距离脖圈20~30厘米处,其余部分卷起拿在右手中,令犬坐下。随即唤犬的名字以引起犬的注意,并发出“靠”的口令,同时左手把牵引带向前一拉,迈出右腿以较快的步法前进,使犬靠在正确的位置随行,行程不少于50~100米。在直线随行较好的情况下,应安排带犬绕大圈随行,提高随行质量。每次结束训练先要令犬坐下,然后给予奖励。训练初期,犬因受外界多种刺激的影响,加之不习惯,难免出现偏离正确位置的现象。发现此种情况应及时下“靠” 的口令,同时伴以扯拉牵引带,使犬回到正确位置。有的犬还可以用衔物进行逗引,促使其自然地回到正确位置。不管用哪种方法,只要纠正了犬的不正确动作,都要及时用 “好”的口令和抚拍奖励。通过反复训练,犬就会对“靠” 的口令形成条件反射,并习惯于跟随犬主左侧行进。
当犬对口令形成条件反射之后,就要训练犬对手势的条件反射。随行时,把牵引带放长一些,拿在右手中,使犬有意离开正确的位置。当犬偏离正确位置时,犬主先以左手轻拍左腿引起犬注意,紧接着下“靠” 的口令,同时伴以扯拉牵引带,使犬回到正确位置,加以奖励。如此反复结合训练,直到形成条件反射为止。
(二) 培养犬随行能力复杂化
当犬对随行的口令和手势形成基本条件反射后,就要及时提高犬的随行能力,随行中增加步伐变换、方向转换和停止时的左右转法以及结合坐、卧、立课目等内容。步伐变换是指普通步、快步、慢步、跑步的相互转化,使犬均能与犬主同步。同时也要使犬适应行进间的方向转换和停止时的左右转法。训练时,要注意每当变换步伐或方向时,都应预先发出 “靠” 的口令和手势,要用不同的声调引起犬的注意,并轻扯牵引带对犬示意,不使犬偏离位置。左右转体时,在发出 “靠” 的口令同时,向右转可将牵引带向右前方急拉; 向左转可将牵引带向左后方急拉,同时用左膝盖轻推犬的肩部; 向后转可将牵引带向右前方急拉,同时用右脚轻推犬的飞节部。只要犬的动作正确,就立即给予奖励,直到犬完全熟悉变换步速和转弯的方法。
(三) 培养犬随行能力环境复杂化
本阶段训练内容主要有脱绳随行和复杂环境中的随行。脱绳随行是在牵引随行比较熟练的基础上进行。训练初期先把牵引带放松,不使其起控制作用,当犬离开正确位置,就拉牵引带纠正。训练一段时间后,如果犬能保持较长距离的正确随行,然后就可进行拖绳随行。经过一段时间训练,犬比较熟练后,最后除去牵引带令犬随行。但脱绳训练不要太突然,而且要在拖绳随行的过程,让犬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脱绳了。如果这时带上短牵引带过渡,效果将会更好。犬随行正确要及时奖励,犬出现偏离要及时下令纠正,犬如不听指挥,则应立即牵引强化,切勿任其自由行动,当犬能服从指挥正确随行后,再解除牵引训练。如此反复训练,直至达到随行意识相当巩固为止。
复杂环境中随行,应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牵引控制。当犬受新异刺激影响延误动作或不执行口令时,即可发出威胁音调的口令,并伴以猛拉牵引带刺激,迫使犬正确随行。在行人、车辆比较密集的场所,应牵引随行,以防发生事故。复杂环境中随行,可以结合日常管理和在训练其他科目中穿插进行,但一定要遵守训练原则,逐渐提高训练条件。
二、坐
坐是种犬训练最基本的科目,也是培养种犬使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要求种犬能根据指挥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坐的动作,而且要将这一科目与有关的科目联系起来,自动地做出坐的动作,并保持这一动作的持久性。标准的坐姿,应是两前肢平行地垂直于地面,两后肢弯曲于臀前,关节以下着地,尾巴平伸于地,面向前方。
口令: “坐”。手势: 正面坐——右大臂侧伸与肩关节相平,小臂向上伸直,掌心向前,成“L” 式; 左侧坐——左手轻拍左腹部。本科目可与随行、游散、前来、卧等课目结合训练。
(一) 培养犬对口令、手势形成条件反射
左侧坐的训练方法: 犬主首先让犬靠左侧站好,右手抓住牵引带和脖圈,在发出 “坐” 的口令同时,用右手上提脖圈,左手及时按压犬的腰角。当犬在这种机械刺激的作用下,被迫做出坐的动作后,应立即给予奖励,但奖励要以不破坏犬的坐姿为宜。需要注意的是,口令要早于机械刺激1~2秒钟,让犬有一定的反应时间。经过如此重复训练,犬就能形成条件反射。在此基础上,要结合手势进行训练,即在下达“坐” 的口令时,做出侧坐的手势指挥犬坐下。当犬对侧坐的口令和手势初步形成条件反射后,可以结合随行、立、卧、前来等科目继续训练。
正面坐的训练方法: 最好在犬对“坐” 的口令形成条件反射的基础上进行。机械的手段是犬主用左手握住牵引带,将犬引导至自己的对面,右手做出正面坐的手势,接着发出 “坐” 的口令,同时用左手上提牵引带,迫使犬坐下;诱导的手段是犬主右手拿食物或物品将犬逗引至正面,犬由于急于获得食物或物品,抬头抢夺并跳跃不止。犬主不停地发出“坐”的口令,同时把食物或物品提高并向犬头上方前举,诱使犬坐下。当犬坐下后应立即给予奖励,这时可用延缓奖励的办法,同时也要注意不要破坏坐的动作。经过这样反复训练,犬对“坐” 的口令即可形成条件反射。
(二)培养犬坐延缓和距离指挥的能力
培养犬坐延缓的方法:在犬对“坐”的口令和手势建立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犬主令犬左侧坐或正面坐后,手持牵引带一端,慢慢地离开犬1~2步远。如这时犬有起立欲动的表现,应立即重复“坐” 的口令和手势,并伴以提拉牵引带的刺激,使犬在原来位置上重新坐好。训练初期犬能在10秒钟内坐着不动,就应立即给予奖励。随后再延长延缓时间,但要采取长短结合、逐渐延长的方法稳步提升训练条件。在培养延缓时间的同时,也要逐渐延伸犬主与犬的距离,采取由近及远,远近交替,直至离犬20米以外隐蔽起来,犬仍能坐待不动。训练初期可给犬带上训练绳或依靠助训员帮助,以备及时纠正犬可能出现的不正确论证; 同时要合理安排好训练量随着训练的进展,再逐渐拖绳或去绳。当犬坐延缓能力不巩固时,切不可结合前来的训练,以免操之过急,反而破坏了犬坐待延缓的能力。
培养犬距离指挥的方法: 犬主令犬卧下,然后离开犬2~3米处面向犬,左手抓住训练绳末端,右手先对犬作出 “坐” 的手势,随后发出 “坐” 的口令,如犬按令坐起,口头奖励; 如犬不按令坐起,训导员则重复口令和手势,同时左手上提牵引带,促使犬坐起; 如犬移动位置,应立即下令迫使犬坐下,也可以采用有利地形地物和助训员的帮助,防止犬移动位置。待犬能够坐住一定时间,犬主应走回犬的右侧奖励,结束训练。注意奖励最好不要立即进行,稍延缓一点时间以免犬看到犬主来到跟前产生冲动马上破坏坐的姿势。
(三) 培养犬复杂环境条件下的作业能力
当犬在清静环境中能顺利地服从指挥做出 “坐” 的动作后,就可以使训练的环境逐渐复杂化,锻炼犬增强抗干扰的能力。在环境条件复杂的情况下,犬的动作易受外界动因的影响。因此,要适当地运用强迫手段,使犬逐渐适应。
三、卧
该科目训练是培养种犬听到口令后迅速而正确地卧下的服从性,并保持卧待延缓的持久性。标准卧下的姿势应是前肢肘部以下着地平行伸向前方,间距与体同宽,后肢收紧贴于腹部两侧着地,头自然抬起,尾巴着地平伸于后。
口令: “卧”。手势: 正面距离指挥是右小臂上举,然后向前平伸,掌心向下。左侧卧是以右手从犬面前向前下方挥伸。
(一) 培养犬对口令、手势形成条件反射
训练方法: 犬主令犬坐于左侧,将右脚向前迈出一步,身体向前方弯下,然后右手持食物或犬兴奋的物品对犬进行引诱。当犬表现获取欲望时,就趁机将食物或物品向犬嘴的前下方移动,同时发出 “卧”的口令,并以左手伴以向前下方扯拉脖圈的刺激。犬在食物或物品引诱和机械刺激的作用下,便会做出卧下的动作。当犬卧下后,就及时给予食物奖励,稍停片刻,再令犬起坐。以后随着条件反射的逐渐形成,可将食物、物品、机械刺激减少甚至取消,直至犬完全根据口令和手势卧下为止。
另一种训练方法是令犬在左侧坐下,犬主左脚后退一步,取单腿跪下的姿势,左手从犬背上伸过去握住犬的左前肢,右手握住犬的右前肢,在发出“卧”的口令的同时,将犬的两前肢向前引伸,并用左臂轻压犬的肩胛。犬由于受到机械刺激迫使的作用,就会做出卧下动作。当犬正确卧下后应给予食物和抚拍奖励。此法对皮肤敏感的犬不宜采用,同时还要注意恢复坐的训练,直至犬形成条件反射为止。
(二)培养犬距离指挥和卧延缓的能力
距离指挥犬卧下的方法: 该训练必须在犬能够根据口令和手势做出卧下动作的基础上进行。犬主令犬坐下后,走到犬的前面1~2步处面向犬,左手持牵引带,右手做出卧下的手势,同时发出 “卧” 的口令,并用牵引带向前下方拉扯,迫使犬卧下并及时奖励。稍停片刻,再令犬起坐,加以奖励。
当犬能在距犬主1~2步远的距离内,根据指挥顺利地做出卧下和起坐的正确动作后,就可用训练绳掌握和依靠助训员帮助,逐步延长指挥距离。在此过程中要不断巩固犬的动作,适当增加强迫手段,最终达到30米以外。指挥距离也要远近结合,不能只远不近。否则不利于巩固和及时纠正犬的毛病。训练中,口令和手势一般要结合使用,但有时也可分开单独使用。这样可以达到使犬分别建立条件反射的目的,有利于灵活指挥。
培养犬卧延缓的方法与培养坐延缓相同。犬若能在犬主离开20米以外隐蔽后,以正确的卧下姿式静待延缓5分钟以上即表示条件反射形成。但犬主回到犬的身边时,最好围绕犬走上几圈再站到犬的右侧,并延缓一定时间后给予奖励,有利于巩固犬的规范动作。
(三)培养犬复杂环境条件下的作业能力
当犬的卧下能力比较巩固后,就可逐渐进入比较复杂的环境中锻炼,进一步提高犬抗干扰的能力。初期要多采用强迫手段来克服外抑制影响,随着犬的适应性提高,再从严从难要求。训练中要密切监视犬,纠正问题要在犬欲动而未动时效果最佳。
四、立
该科目是培养种犬根据指挥,迅速做出站立动作,并能保持立延缓的持久性。要求动作迅速自然,姿势端正,注意力集中。
口令:“立”。手势:右臂自然,由下而上向前平伸,掌心向上。要结合随行、坐、卧等科目训练。
(一) 培养犬对口令、手势形成条件反射
站立是在坐的科目建立条件反射之后进行训练。其方法是令犬坐下,犬主右手握住犬的脖圈,左手从犬的背部经过外侧伸向犬的后腹部,在发出 “立”的口令同时,左手向上一托,右手上提脖圈,使犬站立起来,当犬立起后应及时给予奖励。如此反复训练,逐渐减少上托和提拉脖圈,直到犬一听到 “立”的口令就自动站立为止。
(二) 培养犬立延缓和距离指挥的能力
当犬能根据口令和手势迅速起立,就可以逐渐延伸指挥距离和培养立延缓。其方法是令犬坐下,犬主距犬一步远,用口令和手势指挥犬站立,如犬立起,应及时给予奖励; 若犬不立,应重复指挥,并以脚轻轻触犬的腹部,迫使其站立。对于一些皮肤敏感的犬,可在犬卧的基础上,利用助训员轻拉训练绳使犬站立,直至犬完全根据指挥迅速站立为此。此后,就可以逐渐延伸指挥距离至30米以外。同时,训练立待延缓,要逐渐达到5分钟的时间。犬主回到犬跟前,不要立即走到犬的右侧,应该围绕犬转上几圈,然后慢慢归位,延缓一定时间后再奖励效果会更好。
在训练中如遇犬站立后有走动或离开原地的毛病,应及时拉犬回到原位纠正,有时候也可以利用助训员帮助或选择合适的场地限制犬的行动,一定不可迁就。这种毛病的产生,多是由于过早地进行了远距离指挥训练,犬站立后急欲回到犬主跟前或受到外界刺激的干扰所至。特别是个别犬主在犬延缓时养成了令犬前来的不良习惯。所以纠正问题时,首先犬主要严格要求自己,结束训练要回到犬身边,不可嫌麻烦喊犬前来; 另外,训练要讲究方法,纠正只能在犬的近处进行,并运用助训和选择特殊场地等训练手段,加强立待延缓的训练。
(三)培养犬复杂环境条件下的作业能力
当犬达到上述能力后,就应逐步带犬到复杂环境中进行锻炼。训练初期也要用训练绳或牵引带控制,犬适应以后逐渐去掉。由于复杂环境外界干扰较大,可适当采用一些强迫和诱导的方法巩固训练,同时加强犬的复杂环境锻炼,也是保证犬在复杂环境条件下作业的重要因素。
五、吠叫
吠叫科目训练是使种犬养成根据指挥进行吠叫的服从性,以及在训练警戒、护卫、搜索等使用科目中,培养种犬大声吠叫报警的能力。
口令:“叫”。手势:右手食指在胸前点动。训练吠叫的方法很多,可根据犬的行为特征灵活运用,关键是要找准种犬主动吠叫的切入点。
(一) 培养犬对口令、手势形成条件反射
1. 利用食物引诱犬吠叫
此法对食物反应强的犬效果较好。在处于饥饿状态或喂犬前,犬主手持食物或端起食盆逗引犬,由于犬急欲获取食物而又吃不到的原因,这时就表现出非常兴奋的吠叫欲望。此时犬主只要立即发出口令和做出手势,同时用食物在犬的面前继续逗引,犬就能发声吠叫。初期犬只要有叫的表示,就立即给犬吃食加以奖励。注意少吃一点,再令犬吠叫,吠叫后再给吃点,如此连续训练5~6次。以后的训练可将食物引诱逐步减少,直到完全取消,并要经常更换训练地点,使犬完全根据口令、手势吠叫
2. 利用犬的主动防御反应引诱犬吠叫
此法在犬舍开始训练效果较好。当犬在舍内熟悉环境发现有陌生人或其他犬走来而吠叫时,犬主可以及时用口令、手势指挥吠叫,当犬能够按令吠叫马上奖励。训练时让助训员从远处慢慢接近犬舍,在没有引起犬的注意或戒备表现时,犬主用右手指向助训员,并对犬发出 “叫”的口令,这时助训员及时逗引以激发犬的兴奋性。当犬吠叫或有叫的表示时,应立即用“好”的口令和抚拍加以奖励,助训员在犬主奖励犬的时候,停止逗引隐蔽起来。然后再继续出现逗引犬吠叫。在犬舍训练的基础上,再逐渐过渡到训练场巩固吠叫能力。这一方法对于主动防御反应占优势的犬比较有效,但也不要过多地利用,以免养成犬见人乱叫的不良习惯。
3. 利用犬的依恋性引诱吠叫。
犬主将犬带到陌生而又清静的地点,拴在牢固的物体上。犬主先设法引起犬的兴奋,然后立即离开犬走到一定的距离,边走边回头喊犬的名子,犬由于看到犬主走开和听到喊它的名字,就会发急想吠叫。这时犬主立即用口令和手势指挥吠叫,如犬能够吠叫,就立即跑到犬的跟前,给予抚拍和食物奖励。如此连续训练2~3次,然后放犬游散。以后的训练,可逐渐缩短离开的距离,直到不离开就能令犬吠叫为止。
此外,还可以利用物品引诱的方法和犬急欲出舍的机会进行训练,也可以利用“摹仿”的方法和抓住犬自发吠叫的一切机会,建立条件反射,但要注意连续频繁的训练会使犬产生抑制。
(二) 远距离指挥犬吠叫
在吠叫条件反射比较巩固的基础上,应逐渐延伸指挥距离,最后达到30米以上远距离指挥犬吠叫的要求。训练要以不断的强化奖励为主,延长距离幅度要小,长短结合,并且训练次数不能过多,尽量做到多次少遍,讲究效率。
六、拒食
该科目训练是培养种犬不随地捡食和拒绝接受他人的食物、物品,并以吠叫或扑咬示威,防止发生事故。
口令: “非”。主要的非条件反射: 机械刺激。
(一)培养犬禁止拣食地面食物的方法
犬主选择清静环境,事先将食物分别放置在几处明显地方,然后牵犬游散,并逐步靠近放食物的地方。当犬欲吃而未吃到时,立即用威胁音调发出“非” 的口令,并伴以猛拉牵引带来刺激制止。当犬停止拣食后,应给予抚拍奖励。然后继续带犬游散再向另一处放食物的地方靠近,采取以上方法训练。以后的训练要经常更换地点。通过如此反复训练,犬就不敢拣食了。在此基础上,可将一些食物分散在比较隐蔽的地方,然后犬主改用训练绳远一点控制,仍采取上述方法进行训练,直到除去训练绳,使犬在自由活动中能根据口令立即停止拣食为止。但是,随地拣食是犬的天性,仅依靠布置食物进行专门训练还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加强严格管理,否则一有放松,就会前功尽弃。
(二) 培养犬拒食他人给予的食物
犬主把犬拴系到固定物体上,然后离开一定距离。助训员自然地接近犬给犬食物吃,如犬表现欲食时,助训员巧妙地轻击犬嘴。接着再喂给犬食物,如犬有吃的表现,再给予较强的刺激。这时犬主及时冲上去发出 “叫” 的口令,并佯装攻打助训员给犬助威,以激起犬的主动防御反应。当犬对助训员表示吠叫示威时,助训员则趁机逃跑,此时犬主应对犬进行充分奖励。经过如此反复训练,当犬对饲喂食物的助训员能够示威而不接受食物时,犬拒食的条件反射就基本建立了。
(三) 培养犬独立的拒食能力
当犬能够在犬主的监督下拒食地面或他人给予的食物并吠叫示威时,就要培养犬独立的拒食能力。犬主先把犬拴在固定物体上,再用训练绳系在犬的脖圈上,将绳的另一端拉到犬主隐蔽的地方,犬主用手牵绳隐蔽监视犬的行动。助训员走近犬,先试图用手给犬吃食,如犬欲食,则轻击犬嘴。如犬示威,则扔下肉离去。当犬表示取食,犬主应在隐蔽处发出 “非” 的口令,同时猛拉训练绳加以制止。如犬不拣食,犬主应立即出现给犬奖励。在同一时间内可连续训练2~3次,直到完全达到拒食的要求。
七、前来
该科目训练是培养种犬根据指挥,顺利而迅速地回到犬主跟前,并靠左侧坐下的服从性。
口令: “来”。手势: 左手向左平伸,随即自然放下。主要的非条件刺激:训练绳控制和食物引诱。
(一)培养犬对口令、手势的条件反射
犬主趁犬拖着训练绳游散之际,先呼唤犬名,引起犬的注意,然后发出“来”的口令,同时边扯拉训练绳边向后退,以促使犬前来。当犬来到犬主面前,应及时给予奖励。经过反复训练,犬就能根据“来” 的口令顺利地回到犬主跟前。以后的训练,可逐渐由拖绳转为去绳。另外,也可以采用食物和能引起犬兴奋的物品诱导犬前来。当犬来到跟前时,及时给予食物或衔物奖励。随着训练的进展,逐渐减少直到去掉引诱刺激物,只需口令便可令犬前来。要注意手势与口令经常结合使用。
(二)前来动作完善化
当犬能根据口令和手势前来时,就应进一步培养犬前来后主动靠犬主左侧坐下的习惯。第一种方法是,当犬来到跟前,犬主将犬的脖圈拉住,轻轻向左后方带引,使犬体转过来,令犬靠近左侧坐下,并及时进行奖励。第二种方法是,当犬根据口令来到跟前时,犬主用食物逗引,将犬引向左侧令犬坐下,然后将食物奖给犬。第三种方法是,选择封闭式长廊,如走廊、过道等环境训练犬前来,特别是在这种情况下结合使用或单独使用上述两种方法,训练效果更佳。
(三) 前来环境复杂化
当犬前来比较顺利和完善之后,就可逐渐转入较复杂的环境中进行锻炼。训练中要根据环境条件情况,带绳、去绳穿插进行。初期要以带绳为主,当犬一出现延误或不执行口令时,就要用威胁音调发出“来”的口令,同时伴以强有力的猛拉训练绳的刺激,迫使犬前来;脱绳最好利用特殊环境过渡,限制犬的行动范围,提高训练成功率。随着训练的进展,犬能迅速回到犬主左侧坐好,这一科目才算完成,但以后还要不断复习巩固。
八、前进
培养种犬根据犬主指挥,向一定方向前进的能力。要求种犬迅速直线前往指定地点,不停顿、不回头、不绕弯,闻听即止,并成卧、坐或立的姿势。训练方法很多,但每一种方法都需要毅力和信心。一头训练有素的种犬,在一声口令和手势下,可前进100米。
口令“去”或“前进”。手势: 右手自然向前方伸出。
(一) 利用物品诱导犬前进
犬主牵犬到训练场地,令其左侧坐下。然后犬主走向犬的前方约30米,放置一个大而明显且犬移动不了的物品,并回到犬的右侧。这时犬主对犬发出“去” 的口令和手势,犬很快会联系到衔取而冲向物品。在犬将要到达物品时,犬主命令犬坐、卧或立。延缓一定时间后,犬主走到犬的身边抚拍或用其他物品奖励犬,然后将物品转移至其他地点重复训练,并逐渐延长距离,直至犬对口令和手势形成条件反射。在此基础上,可逐渐去掉物品采用假送物品和事先放置物品的办法交替过渡。初期要求不能高,只要犬根据命令前进就给予奖励,以后慢慢延伸至100米以外,直到犬完全根据口令和手势前进。
(二) 利用食物诱导犬前进
犬主牵犬至训练场所,将食物放置在食盆逗引犬,然后令犬坐下,将食盆放置到距犬30米的地方并走回犬的右侧,对犬发出 “去” 的口令和手势,犬由于要采食会迅速冲向食盆,当犬接近食盆时,令犬卧下或坐、立。稍停片刻后走近犬,并用食物奖励。如此再将食物放置其他地方,继续训练。犬对“去” 的口令和手势形成条件反射后,就逐渐延长距离,并减少食物的诱导,直至最终不要食物,犬能根据口令和手势前进100米以外。
(三) 利用假送物品诱导犬前进
犬主牵犬至清静场地,令犬坐下。然后拿出物品吸引犬的注意,并向前走约30米佯装放下物品,随后回到犬的身边。左手抓住脖圈,对犬发出 “去”的口令和手势,犬会迅速冲向假放物品的地方,当犬到达时令其卧下,犬主马上来到犬的身边给予物品奖励。如此经常更换场地反复训练,直至犬对口令和手势形成条件反射。在此基础上缓慢延长距离,并逐渐取消假送物品的动作。随着训练的进展,训导员合理减少佯装的距离和次数,直至最终犬主在犬身边,犬闻令也能迅速前进100米以上。
(四) 利用有利地形地物训练
选择有利犬直线前进的地形地物,如田埂、狭路、长廊等训练。犬主令犬左侧坐,然后对犬发出 “去” 的口令和手势,当犬有前进表示时,左手趁机将犬前推,并同犬一起奔跑前进,但犬主速度在渐渐减慢,让犬在前面前进。如果犬欲停止前进,犬主要及时重复口令和手势,并以追逐动作催促犬前进。犬只要闻令前进,就应用 “好” 的口令奖励,能够前进约50米,应令犬坐下给予奖励。如此反复训练,逐渐拉开犬主与犬之间的距离,并减少驱逐动作,直至犬主原地不动,犬也能根据口令和手势前进100米以上,再逐步安排犬到开阔地进行适应性训练。
九、匍匐
培养种犬根据指挥迅速地匍匐前进,以适应实际工作需要。要求种犬匍匐姿势端正、速度快、耐力强。
口令: “匍”。手势: 右手指向匍匐方向并轻拍地面。该科目训练种犬体力消耗特别大,在服从性训练中是较难的一项,因而不可连续训练,并且必须在犬已形成坐下或卧下条件反射后进行。
(一)培养犬对口令、手势形成条件反射
选择环境清静、平坦的地面,犬主令犬左侧卧下,右手握短牵引带,左手轻压犬的背部,在发出口令的同时,用牵引带向前下方扯拉,令犬匍匐。如犬起立应增加左手压力,不让犬立起,并重复“卧”和“匍” 的口令,若犬能向前匍匐几步,就应及时给予奖励。反复训练犬可逐渐形成条件反射,以后在巩固和增加耐力的基础上,结合手势指挥犬匍匐前来或前进。
(二)培养犬匍匐前来的能力
犬主令犬卧延缓,然后走到犬的对面3~5步远的地方,发出 “匍” 的口令的手势,同时用食物或物品诱导犬匍匐前来。当犬匍匐到犬主跟前,犬主应及时给予充分奖励。以后训练可采用边指挥犬匍匐前来,边延伸匍匐距离,达到连续匍匐10米以上。
(三)培养犬匍匐前进的能力
犬主令犬卧于左侧,自己也取卧下姿势,左手握短牵引带,发出口令和手势令犬匍匐,同时与犬一起匍匐前进。犬若跟随犬主匍匐,应边匍匐边奖励;如果犬欲立或拒绝匍匐,应用左手轻拍犬的背部和扯拉牵引带令犬匍匐。当犬能随犬主匍匐10米以上时,就可训练犬独立匍匐前进。初期训练可在前方放置衔取物品,令犬匍匐前去衔回物品。以后可逐渐取消衔物,直至犬匍匐10米以上。
十、游泳
培养种犬根据指挥兴奋入水,迅速地游过一段水面距离,衔回小型漂浮物和对岸小型物品的能力。标准的游泳姿势是头部露出水面,四肢在水中划动,而且不露出水面击起水花。
口令: “游”。手势:右手挥向游泳的水面。游泳训练最好在夏季利用自然河流、湖泊、水库等场所进行。游泳是犬的本能,不经过训练的种犬往往是不习惯下水的,只有让种犬熟悉水性,才会下水游泳。
(一) 培养犬对口令、手势形成条件反射
选择清洁而较浅的池塘或河流,犬主带犬到岸边利用犬最感兴趣又能浮起的物品逗引犬,在犬衔欲高涨时当犬的面将物品抛入离岸2~3米的水中,然后对犬发出 “游” 的口令和手势。若犬为获得物品而跃入水中,应及时给予“好” 的口令奖励,当犬衔物上岸再次充分奖励; 若犬表示胆怯不敢入水,犬主应采取抚拍和诱导的方法,将犬抱入浅水给犬洗澡,并以 “好” 的口令奖励犬,随后用物品逗引犬,待犬消除恐惧心理后,将物品抛至距犬1~2米的水面,并发出 “游” 的口令和手势,当犬向前游泳并衔回物品后,给予充分奖励。如此反复训练,逐渐增加抛出物品的距离,直至犬完全对口令和手势建立条件反射为止。
(二) 培养犬游泳前进的能力
在犬对游泳的口令和手势形成条件反射后,下一步就培养犬游泳前进的能力。先可利用增加抛出物品距离的办法,让犬游泳的距离达到50米以上,然后逐渐采用下沉物品的办法代替漂浮物品诱导犬游泳前进。如此训练,直至取消抛掷物品的动作,使犬完全根据口令和手势游泳。
游泳训练严禁将犬抛入水中,以免犬对游泳产生抑制现象。同时注意不要带犬到急流、污水、水草多的水域游泳,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十一、跨越障碍
该科目的训练是为了培养种犬的敏捷性,训练其根据指挥,跨越各种可能通过的障碍物的能力,以适应实际使用的需要。要求种犬动作自然、灵活、敏捷、兴奋勇敢。
口令: “跳”、“上”、“下”。手势: 右手向障碍物一挥。主要的非条件反射: 扯拉、引诱。
(一) 培养犬跳跃障碍的能力
训练应在犬已经形成前来、坐、随行、衔取等条件反射之后开始。训练犬跳跃的专用器材有跳高架、小板墙、栅栏、竹枝架、壕沟等。
训练首先从小板墙开始。初期训练,小板墙的高度一般以30~40厘米为宜。犬主牵犬至距小板墙5~6步处,带犬跑向小板墙前,发出 “跳” 的口令,自己先行跳过,同时将牵引带向小板墙的上前方提拉,促使犬跳过,当犬跳过后给予奖励。这样的训练,在同一时间内可重复训练2~3次。当犬在训导员引导下敢于跳过时,就训练犬根据指挥自行跳过。即先让犬坐在距小板墙2~3步处,犬主手持牵引带的一端,走到小板墙前的侧面,令犬前来,并发出“跳” 的口令,同时将牵引带向小板墙的方向提拉。当犬通过后及时加以奖励。经过这样反复训练使犬跳跃熟练后,就可逐渐增加小板墙的高度。
除上述方法外,可以利用食物或其他能引起犬兴奋的物品引诱犬跳越,也可以利用模拟的方法诱导跳越。当犬能熟练自如地根据指挥通过1. 2米高的小板墙后,即可训练其他跳跃器材,其方法同上。
(二)培养犬登降障碍的能力
训练登降的器材有阶梯、垛桥、天桥等。训练时先带犬到平台的阶梯前,发出 “上” 的口令和手势,然后同犬一起登上。在上阶梯时,犬主应连续发出“上”和“好” 的口令,以激发犬的兴奋性; 当犬走上平台后,即给予抚拍和食物奖励,稍停片刻,再发出 “下” 和“好” 的口令,同时带犬慢慢的走下来,并加以奖励。如犬不敢上,可利用食物或犬所兴奋的物品引诱,再发出“上”的口令和手势,令犬登上。由于犬欲获物品或食物,就会产生冲动而登上阶梯,犬主应加以奖励,而后再引导下来。如有的犬对食物或物品引诱无效,犬主可用训练绳牵引。先令犬坐于阶梯下,而后犬主先登上阶梯唤犬前来,同时发出 “上” 的口令,利用拉训练绳的刺激,迫使犬登上。当犬上来后,及时给予食物和抚拍奖励。为防止犬在下面左右跑动,可由犬比较熟悉的人帮助掌握,使犬顺利安全的登上走下。
无论采取上述哪一种方法,只要犬敢于上下几次后,基本上就能适应了。以后可逐渐减少或取消引诱和强迫的训练方法,培养犬完全根据口令和手势单独上下。
当犬能根据指挥比较熟练而顺利地单独上下阶梯后,即可训练登降天桥、垛桥等。训练方法同上。
(三) 培养犬穿越障碍的能力
穿越的器材有圆圈架、平台、大板墙、三级跳台等。
穿越平台时,犬主用训练绳牵引犬,先令犬坐在平台前约3~5步处,由助训员帮助牵犬,然后犬主持绳的一端先登上平台,唤犬前来的同时发出“上”的口令,并收紧训练绳向上提拉,以迫使犬穿越,助训员也在下面托犬给予帮助。犬上到平台后,立即加以奖励。然后带犬顺阶梯走下,再次奖励。采取将食物或物品抛上平台引诱犬穿越的方法,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但当犬敢于穿越后,就应逐渐减少和取消强迫与引诱,只用手势和口令进行指挥。训练初期为了使犬比较容易地穿越,或将平台的坡度放大一些,以后再逐渐加大难度。
穿越大板墙壁、小板墙、三级跳台、圆圈架的训练方法基本相同,但在开始训练时要求不宜过高,1米左右比较适宜。以后再随着犬穿越的熟练程度逐渐提高条件至2米。
(四) 培养犬通过自然障碍物的能力
当犬通过专用障碍器材的训练有一定基础后,就要结合自然障碍物进行训练。如训练犬通过矮墙、篱笆、栅栏、门窗、小桥、铁路桥、壕沟、攀登木梯等。其训练方法与通过器材相同,只要犬适应后,都能比较容易地通过。
(五) 结合使用科目训练
在进行扑咬、追踪、搜索等使用科目训练中,可根据犬作业能力培养的需要,结合训练地形、地物条件,有意设置某种障碍,以锻炼犬顺利通过障碍并继续进行作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