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衔取
培养种犬根据指挥将物品衔交给犬主的能力。要求种犬衔取欲强,寻物积极,不破坏被衔取物品。衔取是鉴别、追踪、搜索等训练科目的重要基础。
口令: “衔”、“吐”; 手势: 右手指向所要衔取的物品。主要的非条件刺激: 物品的诱导和机械刺激。本科目训练应在前来、坐的课目形成条件反射之后进行。
(一) 培养犬对“衔”、“吐” 口令及手势形成条件反射
1. 诱导方法
在清静的环境内,选用犬喜爱而又易衔的附有犬主气味的物品,持于右手,对犬发出 “衔” 的口令。接着将所持物品在犬面前摇动,并重复 “衔” 的口令。如犬在口令和物品的引诱作用下衔住物品时,即用“好” 的口令和抚拍予以奖励。在同一时间内,可按照上述方法重复训练2~3次。当犬能衔、吐物品后,应逐渐减少和取消摇晃物品的引诱动作,使犬完全根据口令衔、吐物品。
2. 强迫方法。
首先让犬坐于犬主左侧,右手持衔物,发出 “衔” 的口令,用左手轻轻扒开犬嘴,将物品放入犬的口中,再用右手托住犬的下颚,同时发出 “衔”和“好”的口令,并轻击下颚使犬衔住物品不动。训练初期,犬只要衔住物品几秒钟,即可发出 “吐” 的口令将物品取出,并对犬进行抚拍和食物奖励。按上述方法,经反复训练,当犬能根据口令衔、吐物品,即可转入下一步训练。
上述两种方法各有利弊,犬对诱导方法表现兴奋,但动作不易正规。强迫方法虽然正规,但犬易产生抑制。所以应根据犬的具体情况,将两者结合使用,以取长补短。
(二)培养犬衔取抛出和送出物品的能力
1. 抛物衔取方法
犬主牵犬坐于左侧,当犬面将物品抛出至10米左右的地方,待物品停落并使犬注意后,发出口令和手势,令犬前去衔取。如犬不去则应引犬前往,并重复口令和手势,当犬衔住物品后,即发出 “来” 的口令,令犬衔来,并以“好”的口令奖励。随后令犬吐出物品,再给予抚拍奖励。犬若未等下口令就急于去衔,则要加以控制,等犬安静后再下口令让犬去衔。一定要使犬形成根据指挥去衔取的条件反射。犬不仅要能兴奋而迅速地去衔取,还必须顺利地衔回靠左侧坐好吐交物品。犬如衔而不来,则应用绳控制纠正。抛物衔取应先近后远,先10米左右训练,当达到比较顺利程度后,再逐渐远至30米。
2. 送物衔取方法
先令犬坐延缓,犬主将物品送到10米左右犬能看到的地面上,再回到犬的右侧指挥犬前去衔取。犬将物品衔回后,令犬坐于左侧,然后发出 “吐”的口令,将物品接下,再加以奖励。犬如不去衔取,应引导前去。犬如衔而不来,应采取诱导或使用训练绳纠正。
在本阶段训练中,还要注意培养犬衔取不同物品的能力,为以后的鉴别、追踪和搜索训练奠定基础。
(三) 培养犬进行鉴别式和隐蔽式衔取能力
1. 鉴别式衔取训练方法
犬主事先准备3~4件不附有人体气味的干净物品,将物品摆放在平坦而清洁的地面上。然后牵犬到距摆放物品3~5米处令犬坐下,当着犬面将附有犬主本人气味的衔取物品,放到其他物品中去,然后令犬去衔。当犬能通过逐个嗅认物品,将犬主的物品衔回后,立即以 “好” 的口令加以奖励,然后靠犬主左侧坐下,吐出物品,再给予奖励。如犬错衔物品,应让犬吐掉,再指引犬重新嗅认后,将犬主的物品衔回加以奖励。如此反复训练,犬就能以鉴别的形式正确地衔取所求物品。对衔取兴奋性较低的犬,可采取将衔物抛入鉴别形式中,令犬去衔的方法进行训练。对兴奋性高而嗅认不好的犬,可带绳牵引训练。
2. 隐蔽式衔取训练方法
犬主将犬牵到事先选好的训练场地,令犬坐待延缓,犬主手持衔物对犬动几下,引犬注意后将物品送到30米以外的地方隐蔽起来,并用脚踏踩留下气味,再按原路返回,令犬衔取。犬如能通过嗅寻衔回物品,则令犬坐于左侧吐出物品后给予奖励。如犬找不到物品时,犬主应引导犬找回物品加以奖励。通过训练,当犬能顺利通过运用嗅觉发现和衔取隐蔽的物品后,则应延伸送物距离至50米,以提高其衔取能力。
二、扑咬
培养种犬根据指挥积极防御和搏斗的能力。要求警觉性高、动作迅速敏捷、胆大凶猛、服从指挥、适应一定的环境条件。
口令: “袭”、“放”、“注意”。手势: 以右手食指指向被扑咬的对象。扑咬能力的培养,应在种犬已对随行、坐、卧、前来等科目有一定基础之后开始训练,也可在基础科目训练中穿插进行。
(一) 培养犬的胆量及仇视性
犬由于长期与人生活共处,使其养成对人类的亲密感和信任感,因此恢复犬的凶猛性,对陌生人存有必要的警惕性和戒备心理,可以为扑咬、护卫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1. 犬舍激怒训练
此法是根据犬的领域占有心理,利用犬在犬舍内休息的时机,助训员化装成陌生人,由远及近地以奇异而恐慌的动作接近犬或发出声音引起犬的注意,并在犬舍外约5米远处对犬进行挑逗。初期以引起犬的警觉为目的,经过若干次挑逗,当犬能对出现在一定距离内的助训员有警惕或欲咬的表现后,助训员即可开始对犬进行佯攻,以激发犬的仇视和主动防御反应。这种训练每天可进行23次,直至犬对出现的助训员,能在犬舍内表示狂吠猛扑,企图冲出犬舍进行袭击为止。
2. 训练场激怒训练
选用新异刺激较少、环境清静的训练场地。助训员事先化好装,戴好护具隐蔽于训练场内的适当位置,然后犬主牵犬到达训练场地,在距助训员隐蔽处约20米的地方,令犬朝助训员出现的方向坐好。犬主取半蹲姿势,对犬发出“注意” 的口令,并以右手指向犬注意的方向,这时助训员可先在隐蔽处随意发出声响以引起犬的警觉。当犬警惕起来之后,助训员就手持破布片和软树条,由隐蔽处出现,以鬼祟的动作边接近边逗引。犬若表现胆大,就靠近一些; 若胆小,就远一点。一定要设法激起犬的仇视性,使犬敢于狂吠、猛扑。在助训员逗引犬的同时,犬主拉紧犬站在原地不动,连续发出 “袭” 的口令,并启发鼓励犬向助训员进攻,但这时不应让犬去追咬助训员,目的是激起犬的凶猛意识。如此相持一段时间之后,助训员酌情做出害怕败退的表示,并逐渐退回到原隐蔽处。当助训员后退时,犬主牵犬追赶,边下“袭” 的口令,边以“好” 的口令奖励,直到犬看不到助训员时,再将犬带回原地。待犬平静后,再按上述方法继续训练。通过这种训练可达到犬对出现的助训员有较强的仇视性,并有主动进攻的表现。初期训练要考虑犬的体力和兴奋程度,训多了或时间长了,均会降低训练效果。同时群犬训练效果更好,随着能力的提高,可逐渐减少犬的数量,直至进行单犬训练。
(二)培养犬对“袭”、“放” 口令及手势形成条件反射
训练之前,选择好环境清静的训练场地,助训员将护具及逗引用品准备好,注意初期要用比较松软的不易伤害犬嘴和牙齿的护具。一般选用破旧的护袖、麻布条、旧棉大衣等。助训员事先隐蔽起来,当犬入场后助训员再出现慢慢接近犬。首先通过逗引充分激起犬的仇视性,然后犬主鼓动犬扑咬助训员。在犬撕咬过程中,助训员可根据犬的表现有张有弛地与它撕扯争夺,目的在于促使犬咬紧不放。此时,犬主也要表现出佯装与助训员撕打搏斗的紧张气氛,不断重复“袭”和“好” 的口令鼓励犬,给犬助威。当犬咬紧护具并有强烈的仇视表现时,助训员应减缓或停止活动以示屈服。犬主乘机发出 “放” 的口令。犬如不放口,可向上提拉脖圈迫使犬放口。犬放口后立即以 “好” 口令奖励。再将犬带离助训员3~5米处令其坐下,面向助训员监视片刻后继续训练或将犬牵走。
上述让犬撕咬软护具的训练,可视犬的具体情况随时改换。只要犬敢于下口,咬得又紧,而不是挑挑拣拣地专咬软的不咬硬的就可改用护袖训练。助训员要将护袖戴在右臂上。左手持一软鞭条或树条,从开始训练起,就要让犬始终扑咬右手臂。因为一般人持枪多为右手,这样可以为日后使用犬夺枪打下基础。助训员使用的鞭条,并不在于真正的打犬,而在于锻炼犬的搏斗技巧。即当犬咬住右臂护袖之后,就用左手的鞭条向犬的右侧做出重抽轻打的样子,犬为了躲避抽打,必然会向左外侧避闪,助训员借劲带动犬旋转。这样经常训练的结果,就能形成咬住右臂后,自动猛烈在向外侧旋转的习惯,从而置被咬者于极其被动的地位,甚至造成因失去重心而被摔倒在地的效果。开始训练,助训员要迁就犬的动作,动作的姿势可以低一些,这样便于犬很快咬住。随着犬扑咬熟练程度的提高,动作姿势就要恢复常态,以锻炼犬向上冲扑的凶猛性。助训员始终采取低姿势的动作,很可能使犬培养成扑咬下肢或脚部的习惯。为培养犬坚强的搏斗力,助训员应掌握一条原则,即根据犬扑咬的实际能力,由开始假打逐渐到真打,由轻打逐渐到重打。但最后必须让犬取胜,而不能让犬失败而告终。
在培养犬敢于扑咬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认真培养犬及时放口的服从性。如果犬只能咬而不能放,不仅说明服从性不好,更主要的是这种不完善的能力对实际使用不利。从训练一开始就训练放口是比较容易的,因为这时犬还不是很凶。其主要方法是,在下达“放”的口令后,立即用急拉牵引带刺激犬放口。每次训练中都要严格要求,不可迁就。因为新犬主往往只重视培养犬凶猛撕咬,而忽视按令放口的训练。助训员要根据犬扑咬的凶猛程度,适当的减少挑引活动和停止活动,以降低犬的兴奋性。当犬主发出 “放” 的口令时,助训员应立即停止搏斗,表示屈服。随着犬兴奋性的降低,就比较容易放口了。
另外,可能有一些体型较大的成年公犬,一开始训练就表现得很凶猛,放口能力的培养往往比较困难。这样的犬,可采取由犬主自己戴护袖让犬扑咬的办法,专门解决咬与放的问题。因为犬在撕咬主人戴的护袖时,总会因依恋性的关系,比较能听从指挥的。训练实践证明,利用刺钉脖圈和舌面压板能有效地解决扑咬放口困难的问题,但要讲究运用方法和技巧,否则弄巧成拙,得不偿失。
(三) 培养犬复杂的扑咬能力
1. 训练追捕能力
选择开阔的清静场地,犬主和助训员相距30~50米,各自隐蔽好,助训员窥视到犬主牵犬出现后,戴好护袖,采取鬼祟而迂回的行动逐渐向犬靠近,这时犬主要及时指示犬注意助训员的行动。当相距15米左右时,犬主向助训员发出 “站住” 的口令。助训员闻令之后,迅速反向佯装逃跑,边跑边逗引、边等待。当犬追随至跟前时,要让犬顺着跑势咬住后再进行拉扯搏斗。绝不能采用猛然回头的迎咬动作,以免使犬产生被动防御。犬在追捕助训员时,犬主要紧紧尾随,不断给犬鼓励助威。
几次训练后犬能毫无顾虑地追捕时,就可逐渐延伸追捕的距离,以锻炼犬远距离速跑和独立搏斗的能力。训练中有时可让助训员跑出百米之后,再放犬追捕,追捕距离一般可延伸至200米左右。犬主在犬追捕时有规律地跟犬活动,有时紧紧跟随,有时就不随犬一块奔跑,而是当犬扑咬到助训员后再去。同时还要加强远距离指挥犬放口的训练。为了有效控制犬,开始可结合扯拉训练绳的刺激加以掌握。当犬能听到口令立即放口后,再逐渐解除训练绳的作用。当犬放口后,可令犬原地坐下监视或令其前来,并给予抚拍奖励。
为适应对付暴力性案件的实战需要,还应进行多头犬合力追捕的训练。其方法是在单犬追捕训练的基础上,选择2~3头相互不咬架的公、母犬,共同追捕同一名助训员或分头追捕两名助训员。但在追捕前,一定要让犬明确目标,并先放一头犬追捕,待犬扑咬后,再放其他犬前去。被追捕的助训员要穿好护身衣,机警灵活,沉着应战,注意安全。犬主要迅速跟随犬及时掌握扑咬情况,不宜长时间扑咬,尽快令犬放口中止扑咬,以免发生事故。
2. 扑咬各种静态姿势的假设敌
对静止目标的扑咬,既是扑咬训练能力提高的必要程序,又是实际使用的需要。前面的扑咬,都是在助训员采取挑引或处于动态的情况下进行培养的,这只是能力的基础,必须进一步训练完善犬的实用作业能力。
(1)训练犬从背后袭击 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助训员穿好护身衣,背向犬站立,犬主指挥犬扑咬,距离由近至远,逐渐延伸。开始训练时,犬不一定习惯,有时可能绕到助训员前面去扑咬。这要靠助训员和犬主很好配合,给犬创造从背后袭击的条件。开始1~2次,犬主可牵引指挥,助训员不要回身,而且只将右臂略向后伸、稍加摆动即可。
(2)训练种犬袭击取跪姿或卧姿的假设敌 初训练时,犬对取跪姿或卧姿的助训员往往只围绕着吠叫而不下口咬,也有的表现胆小或探求行为。因此,可用两种方法过渡。一种是选用正常扑咬的姿势训练,当犬咬住后,助训员再佯装摔倒在地上与犬搏斗。这时由于犬已有较高扑咬的兴奋性和凶猛性,因此也不会受到突然改变姿势的影响而能继续搏斗。以后再训练直接扑咬摔倒在地或事先躺倒在地上的助训员。二是助训员先从远处逗引,以激起犬的兴奋性,等犬追到跟前时,就势佯装恐慌而取跪下或坐下的姿势让犬咬住。以后再从远处指挥犬,直接提高扑咬跪着或卧着的佯装射击的助训员。犬如能毫不犹豫地进行袭击,这一能力就算养成。
(四)培养犬扑咬突然出现的袭击目标
这种扑咬训练与前几种截然不同,所以必须专门加以设计。方法一,助训员事先选好地点进行隐蔽,而后犬主牵犬由此经过,但要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不要让犬警觉出此处有人。当即将接近助训员隐蔽处时,助训员突然出现向犬主进行袭击,这时犬主立即纵犬扑咬。方法二,在一条道路上,犬主牵犬和助训员各从路的一端相对行进。当双方交错而过之后,助训员马上回头袭击犬主,训导员立即纵犬扑咬。通过以上方式的训练,可以使犬随时保持警惕性,锻炼犬灵敏的应变能力。但是,进行这样的训练,一定要对犬加强管理控制,严防误伤他人。
(五) 实战性扑咬训练
在犬能对戴护袖或穿护身衣的助训员敢于勇猛扑咬的基础上,进而结合实战的需要,对不着护袖、护身衣的助训员进行扑咬训练。这既是检验犬是否有只咬护具而不咬人的不良联系,同时也是一种实战性的扑咬锻炼。其训练方法有两种: 一是助训员着普通便服,不戴任何护具,但是犬要戴上平时习惯的口笼。与前述扑咬训练方法相同,指挥犬扑咬或追捕助训员。主要看犬是否能凶猛扑咬或有无异常表现。二是助训员外着普通便服,但右臂内戴暗护具,犬主指挥犬扑咬或追捕,主要观察犬是否敢于下口。以上两种方法都是实验性的,只要犬敢咬,就及时停止,不宜多训。
三、胆量
培养种犬适应人群、复杂环境、剧烈声响和乘坐各种车辆的能力,要求种犬在各种情况下均能表现自如,兴奋活泼,没有胆怯情绪。胆量是衡量种犬素质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必须认真对待,同时遵循好循序渐进、由简入繁的训练原则。
(一) 培养犬适应各种环境
种犬训练的第一个内容,就是让犬适应其生存环境和训练环境。环境适应训练首先从它生活的基本环境开始,犬主带犬在犬舍周围散放运动,待犬完全对周围环境熟悉后,再转入离犬舍较远的环境锻炼。这时犬由于对环境比较陌生,不熟悉环境中的事物,多少有一些畏惧心理,特别是针对外界环境然发生的事物没有精神准备,很可能受到刺激表现出害怕情绪。犬主在带犬训练时,自己要尽可能熟悉环境中的情况,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加强对犬的奖励和抚拍,让犬在犬主的鼓励下慢慢消除恐惧心理。对一些犬不敢靠近的物体,犬主千万不能强迫犬,最好采用诱导的方法使犬逐步接近。每日坚持训练3~4次,犬很快就会适应比较复杂的环境。复杂环境锻炼是适应环境的高条件训练,犬主一定要在前面训练稳固的基础上,合理安排训练步骤,切不可意气行事,否则得不偿失。
(二) 培养犬适应各种声响
声响适应训练必须从犬熟悉的环境中开始。犬主可以利用鞭炮、音响等手段摹拟各种声音锻炼犬,让犬逐渐适应自然界的各种声响。声响锻炼要先小后大、先远后近,不能使犬因畏惧而产生抑制。在犬能够适应各种摹拟声音后,再结合各类环境锻炼进行声响锻炼,需要注意的是剧烈声响有可能造成犬终生恐惧,训练时犬主要慎之又慎。
(三) 培养犬适应进入人群
犬能够大胆进入人群,对人群既不畏惧,也不擅自攻击是该阶段训练的目的。犬主训练时先选择两名犬比较熟悉的助训员,然后带犬转绕穿插,在犬完全适应后,再逐步增加数个陌生的助训员进行围绕穿插作业。助训员助训时,站在原地不动,切不可用声音和动作逗引犬,以免犬对某个助训员亲热或发生伤人事故。在犬适应人群后,犬主可以带犬在人群中做基础科目,让犬适应在人群中作业。
(四) 培养犬适应乘坐各种车辆
适应乘坐各种车辆,也是对犬胆量的一种考验。训练之前,犬主先要让犬熟悉静止的各类车辆,带犬到车辆旁边嗅闻,满足犬的好奇心,消除犬的恐惧心理; 然后让犬观察车辆发动,适应车辆发动的声响; 再带犬进入处于静止状态的车辆中,熟悉车内环境; 最后一步是带犬乘坐发动的车辆,车辆发动时犬一般比较紧张,这时犬主要多用口令奖励并抚拍犬,使犬紧张的情绪松弛下来。这样的训练反复几次,犬就能很快适应乘坐车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