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丝虫的报道,首见于1921年。心丝虫的感染是全球范围的,见于各种动物(犬,猫,雪貂,狐,狼,海狮,马)。心丝虫的分布受两个因素影响:1动物(尤其是狗)的数量;2蚊媒的数量。
心丝虫的生活史
成年心丝虫一般驻留在肺动脉和右心室,雌虫均长27cm,雄虫均长17cm,交配后,雌虫生出大量微丝蚴,微丝蚴315μm长,6-7μm宽。蚊子在有微丝蚴血症的狗采食,摄入微丝蚴(L1)。L1进入蚊子的胃肠道后迁徙到嘴部聚集并发育至L3。L3具有感染力,当蚊子再次摄食的时候,L3通过伤口进入组织。L3迅速蜕变成L4(数天),L4经过一段时间蜕变至L5,并找到血管,进入肺动脉。
犬心丝虫病的病理学
兽医一般会向宠物主人这样解释:像粉丝(面条)一样的虫子,居住在心脏中,阻碍血流进入肺部,引起狗缺氧,运动不耐受。但实际的病理变化更为复杂。
心丝虫对于主肺动脉内皮细胞和内膜产生直接的物理性伤害,伴随内皮细胞水肿和绒毛内膜肌增生,细胞间连接变宽,通透性增加,并伴随内皮细胞脱落,血小板和白细胞被激活,引起血栓形成。这种绒毛的增生在肺的尾叶最为严重,动脉失去其固有的扁平外观,变得钝圆。远端的血管膨胀,可能形成动脉瘤,形成曲折外观。这种损伤灶阻滞血流,于是形成血管床和肺部的高血压,引起右心室肌肉牵张过度和心肺综合症。
心丝虫病的狗会有血管方面的改变,不局限仅在肺部血管,还钝化股动脉扩张。心丝虫产生的血管内化学因子,可引起免疫调节剂的释放,还产生影响全身血管张力的物质。心丝虫患犬可伴随发生气管狭窄,在体外实验中,来自心丝虫的环氧合酶引起气管环的明显收缩。心丝虫释放的异源性蛋白,渗入外周动脉和肺实质。这种炎性反应位于血管外,且与心丝虫的存在位置无关,可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
实验表明,A组(平均感染14条虫体,狗坚持运动)的PVR明显高于B组(平均感染50条虫体,狗严格静养)。该实验提示虫体和疾病的严重程度并无直接相关,高速血流的冲击是恶化病情的关键因素。
在L5于右侧和左侧的尾侧动脉达到1.5cm长时,小血管和肺实质的病理进程即开始。宿主反应为局限的嗜酸性粒细胞性的。随着虫体变大、贮存于肺动脉,动脉的损伤也变得愈加明显,动脉周围炎使得渗漏增加,炎症可延伸入肺实质。在远端毛细血管床,甚至是肺泡三角区,会产生水肿和损伤。早期损伤关键时期的高速血流,会促进纤维化,而不是正常地修复。间质区域的心丝虫抗原的表达远离心丝虫的物理位置,这也强调说明了,炎性反应是遍布肺实质的。微血管的损伤在虫体活着的时候就很严重,在虫体死亡后,还会更加恶化。I型肺细胞分裂自内皮细胞,存在于肺泡囊光面。尽管心丝虫的死亡所在地有更为严重损伤的肺叶,但类似的损伤也可见于其他肺叶。Ray Dillon已经用成年心丝虫的无细胞提取物制造出了类似的组织学损伤。肺损伤的结果是产生典型的成年的呼吸窘迫综合症。在心丝虫自然或被诱导死亡的这些关键时间里,肺产生严重的动脉周围炎,间质水肿,和急性炎性间质疾病。有纤毛的支气管上皮细胞被损坏,且经历坏死。血液流速升高,血管通透性升高,使得内皮细胞的受压增加,造成毛细血管床损坏,肺泡“发洪水”,并产生纤维化。这一系列损伤降低了气体交换,促进了纤维化,进一步增加了肺血管的阻抗。X光不能对微血管的疾病进行检查评估。微血管的疾病仅见于非常严重的心丝虫病患犬,或者狗是工作犬,恶化右心牵张,才会产生这种典型的心肺综合症。肺毛细血管床的纤维化造成的微血管损伤是不可逆的。
尽管兽医尝试基于临床症状给心丝虫病分类,但还是不能确定预后。所以,心丝虫病的分类对于跟宠主沟通和解释预后是有帮助的,但是要谨慎!严重心丝虫病的心脏症状有运动不耐受或腹水的前负荷并发症。运动不耐受经常在处于生理活性的狗明显。右心室肥大,腹背位放射学检查的肺动脉部分扩大,均与肺血管阻抗明显增加相关。
心丝虫的治疗——外科移除
心丝虫治疗药物——IMMITICIDE(Merial Co.,Ltd)在中国大陆还没有上市,也许外科移除方法是希望所在,尤其对于心丝虫负荷极大的患犬(因为虫体阻挡三尖瓣,引起危及生命的腔静脉征候群,狗一般在2-5天内死亡),可以快速降低虫体负荷,挽救生命。
在移除过程中,必须小心不要弄碎虫体,并且最终还是要使用IMMITICIDE进行剩余虫体的清除。
心丝虫预防
当前的预防药,犬心保(Heartgard Plus,Merial,Co.,Ltd)有效,安全,使用方便。
兽医对犬猫主人进行培训,对比心丝虫治疗(面对医疗后果和经济后果)和预防的利害关系,教他们使用预防性药物。
只要环境温度在16摄氏度以上,心丝虫即能在蚊子体内进行发育。但为了完全预防,杜绝微环境(房间内、温室内、地下室)中残余蚊子的感染风险,建议全年预防。每月一次,全年预防的建议亦可增加宠主的服从度,并可与其他跳蚤、蜱虫等外驱虫药(福来恩Frontline,Merial,Co.,Ltd)结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