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第一节 狂犬病
    来源:辈宠网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RV)所引起的一种直接接触性传染病。狂犬病病毒主要存在于脑组织中,唾液腺和唾液中也有大量狂犬病病毒。狂犬病病毒可感染人和犬、猫等所有温血动物。由于从目前的医疗水平来看,本病几乎是不治之症,所以成为人们心目中最可怕的传染病。

一、诊断要点

【流行特点】

(1)狂犬病病毒主要通过舔舐、咬伤等途径直接接触传染。人和猫等动物发病主要是被发病或带毒的犬猫咬伤、抓伤,或被带毒犬猫舔舐伤口而感染。

(2)狂犬病病毒在犬的传播,可能主要是通过犬与犬之间的唾液交流。犬在打闹游戏中,不时发生口与口的咬合,隐性感染的带毒犬会把带有狂犬病病毒的唾液送入其他犬的口内。当然也不排除打闹游戏时的相互轻度咬伤,由此可造成狂犬病病毒在犬与犬之间传播。

(3)目前的研究发现,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也可感染,但感染的可能性较小。

(4)犬感染狂犬病病毒成为隐性带毒犬后,可能带毒终身,随时都可能发病。

【临床诊断】

(1)潜伏期:本病的潜伏期较长,而且差异悬殊。犬感染狂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8周,长的几个月,甚至几年(猫的潜伏期短,只有1~9天)。潜伏期的长短主要决定于感染的部位离中枢的距离,病毒的毒力、数量,以及机体的免疫状况等。狂犬病病毒是真正的嗜神经病毒,对神经和唾液腺有明显的亲嗜性。狂犬病病毒感染后是通过感觉神经末梢,沿着神经轴索向中枢蔓延,最快速度可达10~40厘米/天。它最终是否能到达中枢,取决于机体的免疫状况和病毒的毒力及数量,也取决于感染部位离中枢的距离。病毒一旦到达中枢神经,即刻大量繁殖,又迅速地延神经轴索向周围神经和唾液腺等组织传播。

(2)犬狂犬病临床症状:根据临床症状,犬的狂犬病大致可分为狂暴型、麻痹型、顿挫型。

①狂暴型:是最典型的狂犬病,分为前驱期、兴奋期和麻痹期。整个病程6~9天,有的长达10天。

前驱期:表现为精神沉郁、喜藏暗处。行为举动反常,对主人表现冷淡或过于热情;有时烦躁不安,前足抓地,不断变更爬卧姿势和地点,盲目走动;有时向空中伏叫。兴奋性反射明显增强,当受到强光、声音刺激或主人抚摸时,表现惊恐。食欲反常,啃食泥土、石块、木头、干草等异物。吞咽困难,口角流涎。此期持续1~2天,常被主人忽视。

兴奋期:是最危险的时期,除口唇流涎外,主要症状是瞳孔散大、目光凝视。病犬神志不清、到处奔跑、狂暴凶猛、不认主人,攻击性很强。病犬疲劳后,精神沉郁、卧地不动,但不久又突然站起,眼斜视,精神惶恐,稍受刺激又出现新的疯狂发作。发作时常有奇怪的叫声或嘶哑的嚎叫,乱咬人、畜或自咬四肢、尾部及阴部。此期的表现就是如此反复发作,病犬逐渐消瘦,下颌和后肢逐渐麻痹。此期持续2~4天,转入麻痹期。

麻痹期:病犬下颌麻痹、下垂,张口垂舌,吞咽障碍,满口流涎,时而呕吐。行走摇摆或卧地不起,四肢抽搐,消瘦脱水,最终因呼吸中枢麻痹或衰竭而死。麻痹期为1~2天。

②麻痹型:以麻痹症状为主。病犬只经过短暂的兴奋,即进入麻痹期。首先表现为喉头、下颌和后躯麻痹,吞咽困难,张口流涎。不久整个中枢麻痹,卧地不起,呼吸困难,多经2~4天死亡。

③顿挫型:临床表现无异常症状。精神、食欲等正常,但脑组织和唾液带毒。此型属于自身耐过的隐性带毒犬,如果咬伤人、畜或舔舐人的皮肤伤口,就可引起人、畜感染发病。此型隐性带毒犬主要见于青年犬,说明犬通过自身免疫功能,可以逐渐消灭、清除狂犬病病毒。

(3)猫狂犬病临床症状:猫的狂犬病基本都是狂暴型。症状与犬相似,但病程较短,出现症状后2~4天死亡。发作时可能攻击其他猫、动物和人,对人的危害也较大。

【剖解】体表常有外伤或擦伤。口腔和咽喉黏膜充血、出血和糜烂。胃肠黏膜充血、出血和糜烂。骨骼肌变性,如煮肉状,易从骨上剥离。脑软膜肿胀、淤血和出血,第四脑室内存有黄色或红色液体。

【实验室诊断】

(1)Negri小体检查:取延脑、海马回做触片,用塞莱染色液染色、镜检,检查特异包涵体,即Negri小体。检出Negri小体即可确诊为狂犬病。但应指出,并非所有发病动物脑内都能找到Negri小体,脑内Negri小体的阳性检出率为70%~90%。

(2)小动物接种:取病死犬脑组织研碎,用生理盐水制成10%悬液,低速离心15~20分钟,取上清液,每毫升加青霉素、链霉素各1 000单位处理1小时后,取30日龄小鼠6~10只脑内注射,剂量为每只0.01~0.03毫升。注射后9~10天死亡,死前1~2天出现兴奋和麻痹症状。只要有一只出现上述症状,即可证明有狂犬病病毒存在。此法较准确,但需时间长。

(3)血清学诊断:有免疫荧光试验(直接法)、琼脂扩散试验、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等。

二、防治要点

【防治原则】狂犬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烈性传染病,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完全可以说是不治之症,所以任何动物一旦发生狂犬病,要求立即扑杀,不作治疗。对可疑的病例应关在绝对安全的围栏内观察10天,或者扑杀。

【预防接种】通常都要进行免疫。犬猫在45日龄后,按防疫程序连续进行3次或3次以上的防疫注射,以后每年加强2次。

【人类预防】当我们被患病或可疑的犬猫咬伤、抓伤或舔舐伤口后,伤口应立即用肥皂水清洗,如果有其他的消毒液清洗消毒更好,并尽可能挤出伤口内的血液。然后涂擦碘酊,按狂犬病防疫程序接种疫苗,同时注射免疫血清。当被无任何可疑症状的犬猫咬伤、抓伤或舔舐伤口后,伤口也应立即用肥皂水清洗,并尽可能挤出伤口内的血液。然后涂擦碘酊,并按狂犬病防疫程序进行防疫注射,以防万一。

三、诊疗失误产生的原因及纠正

临床上发生诊疗错误的病例,几乎都是在症状上相似于狂暴型和麻痹型狂犬病的其他行为异常性疾病。

(1)狂暴型:主要症状是口角流涎、瞳孔散大、兴奋过度、意识不清、攻击性很强,所以中枢神经系统发生异常的疾病容易混淆。易造成误诊的类似犬猫病,包括脑震荡、脑肿瘤、鼠药和农药等中毒、犬心丝虫病、脑炎型犬瘟热等。这些类似疾病都不表现出明显的攻击性。脑震荡有头部受伤的病史;脑肿瘤的神经症状逐渐出现,发展缓慢,病程很长;安妥等鼠药中毒病都不表现出流涎;有机磷农药中毒病虽然有口角流涎,但瞳孔缩小;犬心丝虫病一旦发病,即可表现出到处碰撞、奔跑等难以忍受的痛苦,发病后数分钟内倒地四肢划动,从发作到死亡一般不超过10分钟,且发作过程中无口角流涎等症状;脑炎型犬瘟热的表现颇似犬心丝虫病,持续2~5分钟后,沉睡休息,此后几天或一天内还会发生类似神经症状。

(2)麻痹型:以麻痹症状为主,表现为喉头、下颌和后躯麻痹,吞咽困难,张口流涎。中枢神经或外周神经麻醉和其他四肢功能障碍性疾病容易混淆。易造成误诊的类似犬猫病,包括弓形虫病、腰荐锥损伤、外周神经炎型犬瘟热、阿托品中毒等。所有这些类似疾病都没有下颌麻痹松弛和流涎症状;犬弓形虫病的神经症状表现是运动失调,后肢轻瘫,甚至四肢瘫痪等,且往往有呼吸困难、呕吐和腹泻;猫弓形体虫的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癫痫性惊厥,且有咳嗽和呼吸困难;腰荐锥损伤有损伤病史,受伤后即刻后肢瘫痪或后肢无力,并逐渐瘫痪;阿托品中毒的犬猫口腔干燥,瞳孔散大,共济失调,走路摇摆,严重者瘫痪。

四、案例及分析

【案例一】烟台市某畜主突然发现自家的5岁京巴犬运动失调、走路摇摆,以后肢无力更明显,采食量减少,3周岁前每年都注射犬五联苗。检查发现:体温38.8℃,呼吸50次/分钟,呼吸浅表而快。初步诊断为弓形虫病,肌肉注射复方磺胺嘧啶钠,配合神经营养药1天后,症状无改善,且后肢瘫痪,前肢无力地爬行,并出现流涎等症状。畜主介绍,病犬似有食欲,但爬到食盆前不能张口吃食。复诊检查发现,呼吸无变化,体温降至37.5℃,下颌、口唇松弛略下垂,徒手轻松用力,即可打开犬的口腔。综合上述症状和治疗结果,怀疑是麻痹型狂犬病,建议安乐死或继续治疗观察,但要注意人的防护。畜主接受后者,继续输液治疗一次,两天后追访,病犬全身瘫痪、张口流涎、呼吸困难。第2天早晨畜主电话告知,病犬夜间死亡,整个病程4天半。

【分析】狂犬病是不治之症,所以治疗无效。该犬经常被带到公园、草地与其他犬打闹游戏,其感染狂犬病病毒的途径,可能是打闹游戏时与隐性带毒犬的互舔唾液交流或被轻度咬伤所致。该门诊无狂犬病和弓形虫病实验室诊断条件,该犬病初尚未表现出瘫痪型狂犬病的明显症状,初诊检查时忽视了下颌紧张度的检查,虽然2年前注射过包括狂犬病在内的犬五联苗,但超过了有效免疫期。其病程能拖延4天半,与补液治疗有关。

【案例二】2002年元旦,宅院内栓养的6月龄大的“莱州红”突然发狂、嚎叫,4小时内连续发作3次后就诊。经棍套法配合口笼法保定后检查,体温39.6℃,结膜发红,瞳孔稍散大,口腔湿润,轻度流涎。检查时病犬敌意性攻击、反抗明显。经了解该犬没有注射过包括犬瘟热在内的任何疫苗,所以按脑炎型犬瘟热实施治疗。肌注犬瘟热高免血清,静脉注射维生素B1、B6和复方磺胺嘧啶钠等,同时配合肌肉注射安定来镇静安神,2次/天,连用2天。虽然神经症状有所减轻,但病犬全身状况逐渐恶化,表现出走路摇摆,后肢无力,张口流涎,呼吸快而浅表,体温降至36.4℃等衰竭症状时,才被认定为狂犬病。畜主接受建议:对病犬实施安乐死,接触病犬的人注射狂犬病疫苗以防万一。

【分析】该犬没有注射过任何疫苗,时值当时犬瘟热流行,脑炎型犬瘟热时而可见,所以被初诊为脑炎型犬瘟热。回顾病初的诊断,如果能更详细的检查、全面分析,应该怀疑到狂犬病,如有相应的实验室检查条件即可确诊。该犬感染狂犬病病毒的途径可能来自母犬,哺乳期的幼犬活泼好动,母犬会把仔犬叼来叼去,青年母犬牙齿尖锐,难免咬伤仔犬颈部皮肤,与母犬的唾液交流也是常发生的事情。因为该犬50日龄左右被领养后,几乎没有与其他犬接触。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