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C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犬瘟热病毒主要感染犬科(犬、狐狸、貉、狼等)和鼬科(水貂、雪貂、水獭、貂鼠等)动物,也可感染獾熊科(浣熊、熊猫、长鼻獾熊等)动物。犬瘟热的传染性极强,发病率极高,临床症状多种多样,既可单独表现为呼吸道炎症、消化道炎症或神经系统的症状,又可同时表现出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症状。另外,犬瘟热极易继发其他病毒或细菌的混合感染和犬瘟热病毒的二次感染,所以正规的犬场在治疗该病时要求病犬单独隔离治疗,避免相互之间发生二次感染,降低治愈率。犬瘟热的治愈难度大,死亡率高,群发时死亡率有时可达80%,康复犬有的还会留下不全麻痹、抽搐、癫痫样发作等后遗症。可以说,犬瘟热是当前养犬业和毛皮动物养殖业危害最大的传染病。
一、诊断要点
【流行特点】
(1)各种品种和年龄的犬均可感染发病,纯种犬比土种犬和杂种犬明显易感,其中以断奶后至1周岁期间发病率高,2~4月龄发病率最高,症状也最严重。
(2)犬瘟热的主要发生在天气较寒冷的时节。从秋末至翌年夏初是高发季节,夏季发病较少。
(3)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其次是消化道,传播速度最快是生殖道。
【临床诊断】病初症状颇似感冒,体温突然升高到40℃以上,眼睛流泪,鼻流清涕,轻度咳嗽,打喷嚏,不愿活动及轻度厌食等症状。此种现象持续1~2天,体温下降趋于正常,精神和食欲基本恢复。此期为缓解期,可持续2~3天,少数超过3天,甚至长达9天。此期过后体温再度升高,一般是39.5~40℃,直到痊愈或病犬死亡为止。此种现象被称为犬瘟热的“双相热”型特征。在第2次体温升高后,出现多系统复杂症状,并表现出肺炎、肠炎、脑炎、外周神经炎等局部和全身症状。
(1)肺炎型:以支气管肺炎和上呼吸道炎症症状为主的犬瘟热。鼻镜干燥,甚至干裂,呼出的气体带有犬瘟热特有的怪味;病犬常打喷嚏,并有轻度咳嗽,鼻孔有黄白色黏液样脓性鼻液,肺部听诊呼吸音粗厉,间有湿性啰音或捻发音;食欲下降,时好时坏,排粪干稀交替,以干粪为主;病犬逐渐消瘦。
(2)肠炎型:以消化道炎症为主的犬瘟热。食欲明显降低或丧失,偶尔呕吐,排出黑褐色带黏液的稀便,偶尔排干粪;断奶不久的幼犬严重感染时,可排出高粱米汤样血便。可视黏膜潮红,后期苍白,病犬逐渐脱水消瘦。
(3)肺炎、肠炎混合型:既有肺炎型犬瘟热的临床症状,又有肠炎型犬瘟热的临床表现。
以上3种类型犬瘟热的共同特点是眼睑潮红,有黄白色的脓性分泌物;母犬的阴道、公犬的包皮内也有数量不等的脓性分泌物。病犬全身散发出犬瘟热特有的异味,开始轻,以后逐渐加重。部分病犬眼睑和鼻唇周围皮肤黏膜红肿有丘疹。几乎所有病例都有足垫角质化现象,表现为足垫粗糙,逐渐增厚变硬失去弹性。通常是从第二次体温升高后15~20天足垫可以变得扁平而硬,25~30天脱痂(足垫硬皮脱落),据此可以判断病程的长短。足垫硬化后病犬往往会出现神经症状,首先是两耳之间肌群抽动,逐渐发展为颜面部肌群震颤、抽动,紧接是咬牙,下颌颤动呈阵发性发作,发作时口吐泡沫,此时病犬行走摇摆,以后逐渐发展到阵发性全身抽搐、角弓反张。当表现出阵发性全身抽搐和角弓反张等症状后,通常在1~2天死亡。另一种神经症状是膈肌痉挛,胸部有节奏的震动,两前肢或四肢出现有节律的抽动,安静时明显。后一种类型犬瘟热通过营养神经,抗菌消炎防治继发感染,并配合良好的护理,有存活希望,但此类抽动表现会作为后遗症保留下来。
(4)以神经症状为主的犬瘟热:可分为脑炎型和外周神经炎型两种。
脑炎型:一开始即表现出狂躁不安,到处奔跑冲撞,或疯狂地转圈,不时地发出惊叫声,不久就会倒地抽搐,牙关紧闭,口吐白沫,似癫痛样发作,发作时可持续2~5分钟。少数病犬短时间内反复发作几次后即会死亡,多数病犬间隔时间可由几天一次发展到一天几次或十几次。此种病犬多数预后不良。
外周神经炎型:表现为运动失调,四肢无力,反射明显异常,表现为轻轻触摸即有明显的抗拒,而有的病例即使针刺皮肤也无明显反应。
【剖解】病初尚未继发细菌感染时,仅见胸腺萎缩、胶冻样浸润,脾脏、扁桃体等组织脏器中淋巴组织减少。随病程延长,病犬的病理变化随临床病型和继发感染的种类及程度不同而不同。
(1)肺炎型:可见化脓性鼻炎、结膜炎、支气管肺炎或化脓性肺炎。
(2)肠炎型:可见卡他性甚至出血性胃肠炎。卡他性胃肠炎病例,黏膜表面往往有黏液或黏液脓性分泌物。
(3)有神经症状的病犬:脑膜充血或淤血,脑实质肿胀,脑室扩张,脑脊液增多。
【实验室诊断】
(1)包涵体检查:在病犬的眼结膜、膀胱、肾盂、支气管上皮等细胞的胞浆或胞核内常可检出包涵体,但与狂犬病毒、犬传染性肝炎病毒等所形成的包涵体难以区分,诊断时应全面综合考虑。
(2)病原学检查:有病毒分离、电镜观察、荧光抗体染色、眼鼻擦拭物(或血清)的胶体金试纸诊断等方法。
(3)血清学检查:有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间接酶标、荧光抗体法等。
(4)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即将RTPCR和核酸探针技术用于本病诊断。该法简便快速,灵敏特异。
二、防治要点
【防治原则】加强饲养管理,进行防疫注射,发现病犬及时隔离治疗。
【预防接种】预防是关键,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预防接种。目前国产犬瘟热弱毒疫苗的效果不亚于国外同类产品。
(1)疫苗选择:目前多用犬瘟热弱毒疫苗。因为应用犬瘟热灭活疫苗后,其抗体滴度下降很快,与初乳抗体相似,每10天下降50%。不论灭活苗中是否加入佐剂,抗体持续期都比弱毒苗短得多。
(2)免疫程序:关键是首次免疫时间的确定,理想办法是根据母犬犬瘟热中和抗体的水平与仔犬是否吃足初乳等情况来确定。如果母犬的抗体水平很低或者仔犬出生后由于某种原因未吃初乳,仔犬在2周龄时即可进行首次免疫。如果母犬的抗体水平很高,仔犬又吃足了初乳,应把仔犬的首免时间推迟到8~12周龄。没有条件进行母犬抗体水平监测的,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通常是6~7周龄首免。首免后每隔2~3周重复免疫一次,连续免疫2~3次,以后每年间隔2~3周连续免疫2次,2周岁以上公犬和不繁殖的母犬一年免疫一次也可。
(3)紧急预防:对于受犬瘟热威胁或可能处于潜伏期的犬,应注射一定剂量的犬瘟热高免血清做紧急预防,观察7~10天无异常时再接种疫苗。
【治疗】治疗越早效果越好。要求尽早大剂量使用犬瘟热高效价免疫血清,同时进行以防治继发感染为主的对症治疗,必要时辅以支持疗法。要给病犬提供一个干净、温暖、通风良好的舒适环境;避免应激,适量喂给富含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少运动,多休息;保持眼睛和鼻部清洁。
(1)清除犬瘟热病毒:早期大剂量注射犬瘟热高效价免疫血清或/和其他犬瘟热抗体制剂,必要时可配合抗病毒药,如利巴韦林、黄芪多糖、大青叶和板蓝根制剂等。
(2)防治继发感染:使用广谱抗生素防治继发感染。根据继发感染的细菌种类,常选择氨苄西林、四环素、喹诺酮类、头孢霉素类、氨基甙类药物和氟苯尼考等。
(3)支持疗法:使用犬瘟热特异转移因子与白细胞干扰素,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于有腹泻脱水的病犬,需要补充体液和电解质;病程较长的病例,应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
(4)对症治疗:对于严重的肺炎型犬瘟热病犬,可通过吸入疗法,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和黏液溶解剂,扩张支气管帮助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对于有胃肠出血的病犬,可用维生素K3、止血敏等止血剂;对于有神经症状的病犬,可使用安定药或抗惊厥药;其症状进一步恶化者,建议实施安乐死。
三、诊疗失误产生的原因及纠正
临床上常见的犬瘟热有肺炎型、肠炎型和肺炎肠炎混合型。在症状上与这3种类型犬瘟热有相似表现的疾病较多,几乎都是在病初易于混淆。因为这3种类型犬瘟热到达症状明显期后,都会表现出很多比较特征性的症状或独有的症状。
(1)临床上常见的犬瘟热:病初的症状颇似感冒,主要表现为体温突然升高,眼睛流泪,鼻流清涕,轻度咳嗽,打喷嚏,不愿活动及轻度厌食等症状。与之有相似症状的常见疾病,包括犬副流感、犬传染性肝炎、附红细胞体病、细菌性肺炎等。犬瘟热与这些有类似症状的疾病,在病初从临床表现上难以区分,必须借助实验室诊断来鉴别。
(2)以神经症状为主的犬瘟热:有脑炎型和外周神经炎型两种。
脑炎型犬瘟热:主要症状是突发狂躁不安,似癫痛样发作。与之有相似症状的疾病,有狂暴型狂犬病、脑震荡、脑肿瘤、鼠药和农药等中毒、犬心丝虫病等。狂犬病与脑炎型犬瘟热的区别见狂犬病的内容;脑震荡有头部受伤的病史和受伤的痕迹;脑肿瘤的神经症状逐渐出现,发展缓慢,病程很长;鼠药和农药等毒物中毒虽然也可能突发神经症状,但表现为持续性发作,而脑炎型犬瘟热的神经症状似癫痫样发作;犬心丝虫病一旦发病,即可表现出到处碰撞、奔跑等难以忍受的痛苦,发病后数分钟内倒地四肢划动,从发作到死亡一般不超过10分钟,这些表现也有别于脑炎型犬瘟热。
外周神经炎型犬瘟热:主要表现为运动失调,四肢无力和神经反射性异常。有相似症状的疾病,包括弓形虫病、腰荐锥损伤、阿托品中毒、麻痹型狂犬病等。犬弓形虫病虽有相似的神经症状,但往往伴有呼吸困难、呕吐和腹泻;腰荐锥损伤有损伤病史,受伤后即刻后肢瘫痪或后肢无力,以后逐渐瘫痪,而外周神经炎型犬瘟热一般不会瘫痪;阿托品中毒者虽有共济失调、走路摇摆等相似症状,严重者全身瘫痪且有超量使用阿托品的经历,阿托品中毒还表现有口腔干燥和瞳孔散大等特异症状。
另外,6月龄以下的幼犬当肠道内寄生有大量蛔虫时,由于蛔虫代谢毒素的作用,病犬可能不时地出现程度不同的运动失调、颜面部抽搐、口吐白沫、反射异常等神经症状。病犬表现出上述一种或多种神经症状,颇似常见型犬瘟热的晚期表现,又似外周神经炎型犬瘟热,但其发作无规律性,驱虫后症状即可消失。而常见型犬瘟热病犬的晚期神经症状和神经炎型犬瘟热的神经症状都有规律性;此外,常见型犬瘟热晚期还表现有严重的结膜炎和脚垫硬化等症状,这些症状蛔虫病都不具备。
四、案例及分析
【案例一】1997年秋,青岛一女士从外地买回一只约2月龄大的西施犬,1周后到当地一宠物医院注射了一针犬五联苗。疫苗注射仅3天,该犬即出现颜面部抽搐、口吐白沫等神经症状。见此情景,该女士带犬就诊,接诊医生查得病犬体温38.7℃,然后简单地听诊了病犬的心跳和呼吸后,就诊断为犬瘟热,并解释说:“该犬在你买回之前没有注射疫苗,3天前的疫苗还没有发挥作用,病犬得的是犬瘟热”,又告知该女士说:“出现这种症状的犬瘟热几乎没有治愈希望。”该女士无望地带犬到另一宠物医院,接诊医生进行了较详细的检查后,诊断为脑炎型犬瘟热。建议通过营养神经和镇静安神等措施,进行试验性治疗。治疗3天后,结果神经症状不但无改善,似有加重趋势。该女士又带病犬到第3家宠物医院,接诊医生详细地询问了病史。该女士介绍说,该犬出现颜面部抽搐、口吐白沫等神经症状已经3天半,每次发作持续1~5分钟,除发作后半小时内嗜睡,不愿活动外,其他时间不像有病的样子;夜间发作次数不知道,但第1个白天发作2次,第2天发作6次,第3天发作5次,第4天(即当天)天亮至9时(当时时间)已发作3次,发作间隔时间不等,最短的一次约10分钟,最长的一次约5个小时。接诊医生直观检查发现,该犬除比较消瘦和腹部较膨大外无异常现象。进一步详细检查后认为,各种生理指标也基本正常,但腹部触诊有异常,在腹部的中下方对压性前后触诊有棱条样感觉,似乎腹内有很多零乱的粗线绳。综合上述情况,医生怀疑病犬患有严重的蛔虫病。取肛门和直肠末端擦拭物(粪便)抹片,10×40倍显微镜检查发现大量蛔虫卵,验证了蛔虫病的诊断。即刻按0.1克/千克体重投服驱蛔灵(磷酸哌嗪),不做其他治疗。嘱托该女士对病犬实施半量限饲,当天21时再服药一次。结果第一次服药后8小时,病犬就排出大量蛔虫,此后再无神经症状出现。
【分析】该犬的神经症状颇似常见类型犬瘟热晚期的神经症状,但该犬不具备常见类型犬瘟热的其他症状。如果是脑炎型犬瘟热,它的神经症状表现形式与脑炎型犬瘟热的表现形式又不相符,且其神经症状的发作无规律性,因为犬瘟热所表现的神经症状有规律性,其发作间隔时间一次比一次短,发作程度通常也是越来越严重。虽然早在1997年时,绝大多数宠物医院还不具备犬瘟热的实验室检测能力,但如果能像第三位医生那样综合分析、仔细进行临床检查,应该不会误诊、误治。
【案例二】某宠物医院于2007年2月接诊一个7月龄左右大小的藏獒病犬,畜主介绍该犬发病1天,食欲不振,精神沉郁,流鼻涕,经常咳嗽、打喷嚏,曾喂服人药感冒通和氨苄胶囊,但效果不明显。接诊医生临床检查结果是:体温40.5℃,呼吸35次/分钟,呼吸音粗厉,结膜潮红,鼻流清涕。诊断为犬副流感,实施抗菌消炎和相应对症治疗2天后,所有症状基本消失。3天后该犬再次发病,又出现上述类似症状。重复先前的治疗方案2天,症状几乎无改善,且病犬眼睑和鼻腔出现黏液脓性分泌物,眼睑和鼻唇周围皮肤黏膜红肿有丘疹,呼出气体有异味。取血清和眼鼻分泌物实验室诊断,犬副流感阴性,犬瘟热阳性,随后被确诊为肺炎型犬瘟热。改用犬瘟热高免血清和其他相应治疗措施,并加用了地塞米松5毫克,结果第2天显示出良好的药效;不改方法连续治疗7天后,结果是每次治疗后症状都有所改善,但改善的效果似乎越来越不明显,且2~5小时后症状又加重;此时病犬已经出现脚垫硬化现象。医生无奈只好加大药量,并把氨苄青霉素换成先锋Ⅴ号,第一次治疗后效果明显,病犬的精神和食欲有好转,于是又继续治疗7天。在后7天的治疗中,病犬的症状时好时坏,并出现了颜面部肌肉抽动和口吐白沫等神经症状,最终病犬死亡。
【分析】
(1)犬瘟热初期与犬副流感在症状上难以区分,应配合实验室诊断加以鉴别。
(2)犬瘟热高免血清使用的越早效果越好,中后期使用几乎无效。
(3)此病例不应使用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更不应长时间使用和加大剂量使用。地塞米松虽可缓解症状,但降低了免疫力。
(4)任何药物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所以根据其毒副作用和半衰期等应用3~7天(一个疗程)后,应停药2天左右,等体内药物基本排泄后再实施下一个疗程,而该犬的治疗连续用药达半月之久。
(5)该犬发病在2月,时值寒冷季节,藏獒这种大型犬通常养在室外犬舍内,防寒保暖等护理难以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