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第六节 犬传染性肝炎
    来源:辈宠网

犬传染性肝炎是由犬Ⅰ型腺状病毒(CAV-1)感染所致。CAV-1也是引起狐狸脑炎的病原体,主要侵害犬、狐的肝脏。该病流行于世界各地,是犬、狐的重要疫病之一。

一、诊断要点

【流行特点】

(1)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自然发病且出现症状者仅见于1岁内未进行免疫的犬。

(2)病犬和带毒犬通过各种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病毒,污染环境、饲料和用具等。康复犬尿中排毒可达6~9个月。

(3)本病主要传播途径是消化道,其次是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

(4)如与犬瘟热混合感染,病死率很高。

【临床诊断】本病潜伏期较短,自然感染6~9天。根据病情缓急,临床上可将本病分为甚急性型、急性型、轻微型和慢性型4种类型。

(1)甚急性型:病犬突然发烧(39.4~41.1℃),可能伴有腹痛、抽搐和昏迷。出现症状后数小时内处于昏迷状态,甚至死亡。有的尚未出现临床症状即突然死亡。

(2)急行型:突然发烧达40℃以上,持续1~6天,呈高热稽留或形成马鞍形曲线(近似“双相热”型),咳嗽、畏寒、不食、渴欲增加、流泪、鼻有清涕等类似急性感冒症状,剑突处有压痛。病犬高度沉郁,时有呻吟,胸、腹下有时可见皮下水肿。可能出现呕吐和腹泻,吐出带血的胃液,排出果酱样血便。血检可见白细胞减少和血凝时间延长。血便后2~3天就可死亡,死亡率达25%~40%。恢复期的病犬,约有1/4出现单眼或双眼的一过性角膜混浊,呈浅蓝色,即所谓“蓝眼病”,2~3天后可不治自愈,“蓝眼”逐渐消失。

(3)轻微型:症状似急行型,但较轻微。有的仅出现暂时性“蓝眼”、咽炎或扁桃体炎。

(4)慢性型:轻度发热,食欲时好时坏,便秘与下痢交替,以下痢为主。此类病犬死亡率较低,但生长发育缓慢,病程长。有的病犬发生肝硬化和慢性肝脏疾病并伴有腹水。此类病犬往往预后不良。CAV -1在肾脏多数不引起症状。

【病变】

(1)甚急型和急性型:眼结膜、齿龈苍白,有时可见点状出血,扁桃体肿大。最突出变化是肝脏肿大、质脆,胆囊壁明显水肿。腹腔常有少量积液,其积液混有血液和纤维蛋白,遇空气极易凝固。即使腹腔没有积液,肝脏及肠管表面也常有纤维蛋白附着。胸、腹下有皮下水肿者,切开可见胶冻样浸润。

(2)慢性型:眼结膜和皮下组织黄疸。肝脏呈土黄色、发硬。肝脏常与膈肌、腹膜粘连。有时可见大量腹水。

【实验室诊断】该病除“蓝眼”症状外,无明显特征性症状,临床诊断相对较难。认真检查,结合流行病学全面分析,排除其他有相似症状的疾病,也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须作病原学检查与血清学诊断。

二、防治要点

【预防接种】预防本病的关键是防疫注射。因为CAV-1感染犬、狐康复后带毒和排毒期长达6~9个月,致使外界环境的CAV-1病毒广泛存在,所以防疫注射是预防本病的根本。

目前国内外推广应用的是CAV-2弱毒疫苗,接种后14天产生免疫力。因为CAV-2和CAV-1具有高度同源性,其效果胜于CAV-1灭活苗,也无CAV-1弱毒苗的毒副作用,而且可使犬对CAV-1产生100%的免疫保护。由于该病常与犬瘟热等病毒病并发,所以常将其与犬瘟热、副流感、细小病毒性肠炎等弱毒制成弱毒联合疫苗。实验与应用结果,均未发现有弱毒之间的免疫干扰现象。

(1)母犬生育前对其进行免疫,可提高母源抗体水平。

(2)幼犬具有初乳的母源抗体,经5~7周抗体水平下降后,应进行预防注射。

(3)至少间隔3~4周免疫2次,繁殖母犬以后每年应加强免疫。

(4)康复犬可产生长期免疫力,但免疫时间的长短尚未确定。

【紧急预防】对于受CAV-1感染威胁或可能处于潜伏期的幼犬,注射高免血清,每天1次,连续3次,具有紧急预防和降低发病程度的作用。

【治疗】轻型病例治愈率比较高,而病程短急且全身症状严重的病例治疗效果不理想。

(1)清除CAV-1:早期大剂量注射高免血清,2次/天,连续4次。

(2)防治继发感染:使用广谱抗生素如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等。呼吸道症状明显的,重用青霉素类、头孢类抗生素等。消化道症状明显的,重用氨基甙类。

(3)保肝利胆:可使用肝泰乐、蛋氨酸、25%GS、维生素C等。

(4)对症治疗:

止咳:咳嗽比较严重的,可用咳必清、可待因、杏仁水等止咳。

止吐:可用爱茂尔、阿托品、盐酸山莨菪碱(654-2)、胃复安等。

止血:发生出血性肠炎时,可用止血敏、维生素K3、GSCa等。

【调整物质代谢】慢性病例可用肌苷、ATP、辅酶A、维生素C配合10%GS,具有调整物质代谢和保肝的作用,可提高疗效。

三、诊疗失误产生的原因及纠正

ICH病初,多以发热、咳嗽、流泪、流鼻涕等急性感冒症状为主,而当病情发展到中后期则往往表现出血性肠炎等症状,所以容易与之相混淆的疾病较多,包括犬副流感、附红细胞体病、细菌性肺炎、犬瘟热、犬细小病毒感染、犬冠状病毒感染、细菌性肠炎等。虽然犬副流感、附红细胞体病和细菌性肺炎都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但其剑突处都无压痛,随着病情发展这些疾病通常不会出现明显的肠炎症候,更不会出现血便;犬瘟热在病初可能与之相混淆,但在症状明显期比较容易鉴别;犬细小病毒感染、犬冠状病毒感染和细菌性肠炎虽然都有肠炎症状,甚至血便,但都无呼吸道症状,且剑突处都无压痛。

四、案例及分析

【案例一】2006年5月6日上午,某宠物医院接诊一只60日龄左右的腊肠犬。主诉:该犬10天前从宠物市场买回,5天前注射过一针犬七联苗,10天来一直很好;昨晚突然发抖、咳嗽,即刻喂服1粒维生素C翘片,10分钟后呕吐;天亮后喝水2次,但拒食,阵阵发抖,精神高度沉郁,发病后没有排粪。检查发现,该犬眼角有泪水,结膜潮红,鼻流清涕,体温40.2℃,心跳125次/分钟,呼吸时快时慢平均38次/分钟,吸气时似有哮鸣音。犬瘟热检测阴性,血常规无异常。因条件所限,没做其他相关病原的检测。根据主诉、临床检查和实验室诊断综合分析,初诊为犬副流感。肌注犬五联血清,静脉滴注5%葡萄糖氯化钠100毫升、头孢唑啉100毫升、地塞米松1毫克,2次/天,连续3天后病初的急性感冒症状有明显缓解。病犬仍无食欲,呕吐时有发生,吐出物为黄白色黏液,且出现黏稠的血便。针对这种情况,怀疑该犬可能患有传染性肝炎,腹部触诊剑突处偏右侧有压痛,证明了医生的怀疑。随后改用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和25%葡萄糖并配用恩诺沙星、肝泰乐、肌苷、辅酶A、ATP、维生素C等防治继发感染、保肝和调整物质代谢的药物,1次/天,连用2天后,症状明显改善,病犬的左眼角膜轻度混浊,呈现“蓝眼”症状;继续用药2天,并用可的松眼药水点眼,病犬康复,角膜的混浊基本消退。

【分析】该犬病初的诊断比较详细,但不够全面,接诊医生可能缺乏周密考虑或临床经验不足,因为根据问诊、临床检查和相应的实验室诊断后,该犬至少还有犬副流感和传染性肝炎两种病的可能性,如果进行腹部的详细触诊,很可能病初就得出正确的诊断。本病例的诊治情况告诉我们,看问题既要有重点又要全面,对于单纯上呼吸道症状的病例也应考虑并检查其他系统的状况,反之也亦然。

【病例二】2005年9月,某兽医站接诊王某的一条6月龄大不纯种的德国牧羊犬。主诉:该犬已发病3天,病初咳嗽、流鼻涕、流眼泪,喜欢饮水但不吃东西,就近到村卫生所治疗,每天2次注射青链霉素、利巴韦林,每天1次注射安痛定,病犬的咳嗽程度明显减轻。但第3天开始呕吐,村医生给注射1针爱茂尔。第4天病犬呕吐不见好转,并排黏液样血便,于是村医生建议找兽医治疗。接诊兽医发现该犬精神高度沉郁、消瘦脱水、被毛粗乱;胸腹部听诊,呼吸和心跳快,胃肠蠕动很弱,体温39.7℃。根据上述情况,该兽医初诊该犬为胃肠型感冒,采用生理盐水配合氨苄青霉素、止血敏、维生素K3、地塞米松,10%葡萄糖配合丁胺卡那霉素、654-2和维生素B6,2次/天,治疗3天。在这3天治疗期间虽然呕吐和血便基本停止,但全身状况逐渐恶化,最终死亡。死后剖检发现,齿龈苍白,有点状出血,腹部皮下胶冻样浸润,肝脏肿大、质脆,胆囊壁明显水肿,腹腔有少量红黄色积液,遇空气凝固成胶冻样。

【分析】从本案例的整个病程变化和解剖所见,可以断定该犬所患疾病是ICH 。诊治该犬的乡村医生是外行,基层兽医的重点是诊治畜禽疾病,对宠物病可能不甚了解,也缺乏相应的设备和条件,根据病犬的症状表现进行了相应的临床检查,自然会将该犬诊断为胃肠型感冒。在治疗上按胃肠型感冒实施对症治疗,没有进行肝脏功能的调理和保护,实属情理之中。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