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犬的饲养管理
(1)幼犬期:是指从出生后13~18天睁眼(此前属新生仔犬期)开始,到45~60天断奶时为止这段时间。
新生仔犬的眼睛尚未睁开,外耳道是封闭的,仅有微弱的听觉。在幼犬的眼睛睁开时,外耳道开始开张,到1个月左右,幼犬的视觉和听觉就基本上与成年犬一样发达了。
幼犬自睁眼以后,便试探着开始活动,并且在窝内自己排泄大、小便。因此,应每隔1~2天,清除一次窝内的粪便,更换清洁的垫料。待到1个月左右,幼犬就能到窝外大、小便了。幼犬睁眼后,就要给幼犬补食。幼犬补食料为牛奶100毫升,加鸡蛋一个,充分搅匀,加温烧开,晾至接近幼犬的体温时喂给。初喂时幼犬不会采食,可将食料盛于盘中,将幼犬的吻部轻轻按入食料中(注意不要将鼻孔也按入食料中),然后放开幼犬,让其舔食沾在吻部的食料。补食后的3~4天,可在食料中加入一些肉末和米粥。到幼犬20日龄时,食料中的固体物质可以达到1/3以上。初喂食料时,每日喂3次即可;20日龄以后,每日须补饲3~5次,于幼犬吃完母乳后进行。
幼犬达到25日龄时,此时幼犬的采食能力和消化能力都大大提高,因此,要对幼犬的进食量进行适当控制,同时要认真配制幼犬料,注意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和适口性。食料构成应以动物性饲料为主,植物性饲料为辅,并容易消化。营养成分的比例为蛋白质30%,脂肪20%,碳水化合物50%。配方是:幼犬颗粒料50%,肉末(牛肉、猪肉、鸡肉)30%,鸡蛋10%,鲜奶10%。制作方法是:将肉末加工煮熟、烂,然后连汤一起加入幼犬颗粒料泡软晾至40~50℃,加入鸡蛋和牛奶搅匀,稍晾至接近幼犬体温时喂给。
随着幼犬的生长,上述配方中各类成分的比例要逐渐重新调整,并向断奶后的饲料配比接近。
对幼犬一定要做到定时、定量供食。幼犬每日饲喂的次数为4~5次,饲喂时间应固定不变。饲喂量视犬的品种而定,一般要求每顿能吃六至七成饱,幼犬每千克体重每次供食15~25克(成年犬每千克体重每次供食10~20克)。幼犬采食时不管饱、饿,有食即吃。因此,必须对幼犬的采食加以控制,否则很容易造成幼犬采食过度,轻则会出现呕吐、消化不良和过食性腹泻,重则会导致胃破裂。在给幼犬喂食时,还应注意尽量做到每犬一盆(碗),使之采食均匀。如果做不到每犬一盆(碗),应按采食能力强弱将幼犬分开,以免采食不均匀。对于有厌食表现的幼犬,应该减少供食的次数和数量,减少幼犬吃母乳的次数和数量,促使幼犬采食饲料。30日龄以后的幼犬,应逐步增加幼犬料的供给量,以满足幼犬生长发育的需要,并且为幼犬的断奶打好基础。
幼犬自20日龄开始驱虫。驱虫药可以选用左旋咪唑(10毫克/千克体重),每日早晨空腹投喂,连用3天。或者选用丙硫苯咪唑(25毫克/千克体重),用法同左旋咪唑。幼犬40日龄时,应进行犬瘟热、犬传染性肝炎、犬细小病毒病、狂犬病等危害较大的传染病的接种预防。
(2)断奶:幼犬在40~50日龄就可以断奶。特殊情况下断奶的时间可延长至60日龄。断奶可以人为控制(即强制性断奶),也可以让其自行断奶。
强制性断奶应在幼犬40日龄左右进行。此时对幼犬的饲喂要有规律,定时、定量。一般每日饲喂4~5次,在夜间21~22点补喂一次。饲料的供给量应让幼犬吃到八至九成饱,饲喂间隔时间为3.5~4小时。同时,应将母犬与幼犬分开饲养,仅在每天的上午和下午,幼犬饲喂完后半小时左右,将母犬与幼犬放在一起大约1小时,然后分开。如果母犬的乳汁已经很少,可以让母犬与幼犬一起过夜。母犬的饮食也应加以控制,适当减少饲料中脂肪和蛋白质的比例,控制日粮的供给,将每天的饲喂次数减少一次,同时控制饮水。母犬完全停止泌乳后,恢复正常饲喂。母犬与幼犬在一起的时间也应该逐渐减少,最终完全分开。这一阶段为3~7天(同胞越多,时间越短)。
自行断奶一般在幼犬50日龄左右完成,迟的可到60日龄。和强制性断奶一样,同胞越多的幼犬,断奶完成越早。在断奶期间,要对母犬的饲喂量和饲喂次数进行调整,控制饮水;供给幼犬充足的食物,以减轻幼犬对母乳的依赖性,并且也要尽可能将母、幼犬分开饲喂。
2. 育成犬的饲养管理
犬在育成过程中要经历幼年、少年、青春等时期。达到初配年龄的犬,实际上已经进入青年时期。如果和人的年龄、生长规律相比较,犬在最初的一年内每20天相当于人的一岁,在一年以后每生长一年则相当于人的4.5岁。犬在最初的一年内,生长发育和生理变化是相当大的。仅就体重而言,出生时仅为几十克、几百克,而生长一年后可达到数千克,乃至数十千克。因此,必须掌握犬育成期的生长发育规律,真正有目的、有实效地搞好饲养管理。
(1)断奶后至4月龄时期:育成犬度过这一时期并非易事。虽然在此期犬的生长发育不是最快,但因为体内抵抗疾病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而来自母体的抗体逐渐消失(8周龄开始消退,9周龄完全消失),加之缺乏母犬的照料和引导,因此,犬在这一时期常发生各种疾病。
犬在这一时期食欲十分旺盛,常因过食饲料而发生消化道疾病。所以在喂食时,应尽量做到一犬一个食盆,如果数只犬一个食盆,要按争食强弱将犬分开饲喂;每一组犬的只数也不要太多,以3~5只为宜。对那些争食特别凶和特别弱的犬要单独喂养。
初断奶时的饲料成分与断奶前的饲料成分,尤其是适口性,不能有明显的差别,不然会引起幼犬拒食。饲料成分的改变要逐渐进行,使小犬能逐渐适应育成犬的饲料。饲喂次数为白天3次,夜间21~22点补饲一次较稀的饲料(特别是在寒冷季节)。每次饲喂让犬吃到八成饱即可。
在日常管理上还应注意犬的饮食卫生和疾病防治。每只犬的食盆要固定,不要交叉使用。泼洒于地面的食物要及时清理,防止小犬在地面上舔食。不要将食物抛在地面上喂犬。
虽然小犬在断奶前已经进行过驱虫以及各种预防接种,但在育成期仍应进行疾病的预防工作。应经常注意犬的精神状态、饮食情况及粪便,发现异常要及时检查。
对4月龄以前的犬,驱除体内寄生虫的工作每个月都要进行一次,尤其在温湿多雨的季节更要注意。对患有体表寄生虫病的要及时驱除体表寄生虫。
(2)4~8月龄时期:小犬在这一时期生长发育最旺盛,身高和体重都快速增长。这一时期小犬的精力充沛、活泼好动。8月龄时,小犬的身高和体长已接近或达到成年犬的标准。
这一时期内必须保证供给犬快速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要求供给的饲料营养全面而丰富,每天饲喂3次,夜间不再补饲。饲料中要求钙、磷平衡,每千克饲料干物质中钙不低于21克,磷不低于12克;蛋白质、脂肪以及各种维生素比例要合理。这一时期,犬进食十分粗放,食量也很大,应注意不能喂得过饱,防止引起消化系统的疾病。如果饲料中钙、磷供给量不足或者比例失衡,犬很易患佝偻病。
犬的日进食量如果按体重计算,年龄小的进食量相对大些,年龄大的相对小些,这也与犬的品种和体形有关。以狼犬为例,在3月龄左右时,每千克体重日供食量为50~60克,6月龄时则为20~25千克(工作犬除外)。因此,在犬的整个育成期阶段内,供食量应不断地调整。
在此期内应加强犬的运动。运动可以使犬的身体各器官良好发育,生长加快,增强体能。因此,每天要给犬固定、充足的运动时间和空间,而且不必对犬的运动强度加以限制。
(3)8月龄至初配时期:8月龄以上的犬虽然各项指标接近或达到成年犬的标准,但是其骨骼、肌肉和各内脏器官尚未发育完全,直到初配年龄时,生长发育都在进行。因此,在这一阶段内的饲养管理仍要以促进生长发育为主。同时,在这一阶段,公、母犬都会陆续出现性欲和初情,因此应将公、母犬分开饲养。出现性欲的公犬争斗性增强,同胞之间不再友善,甚至出现剧烈的咬斗而造成严重伤害。
这一时期,犬的精力特别充沛,运动量很大。消化器官的发育也已完备,具有很好的消化能力,可以充分利用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因此犬的饲料量要相应提高,每日要饲喂2~3次。
这一时期,公犬能够使母犬受孕,母犬则出现不规则的发情。因此,此期公、母犬应该分开喂养,在未达到初配年龄时,不允许育成犬之间滥交配。
3. 成年犬的饲养管理
成年犬的营养供给,主要根据犬每日消耗能量的数量和特殊的生理状态(如怀孕、哺乳、配种)来确定。首先要保证犬的基本营养需要,其次要根据成年犬利用营养物质的特点来确定营养组成。在饲料中要有一定比例的动物性饲料,一般动、植物性饲料的比例为1∶2~1∶3。
成年犬一般应公、母分开饲养,且一犬一舍,同时要为犬准备固定的休息场所、运动场所和必要的用品、用具,以及相对固定的饲养管理人员。种公犬与种母犬的饲养区域应该有适当的距离,以免母犬发情时影响公犬的正常生活规律。种犬的饲养区内不能饲养其他的犬,更不能与其他动物一起饲养,并且要严密地与外界隔离,以防各种疾病的流行和传播。
繁殖用公、母犬的营养,要严格按照犬的营养标准供给,各种营养成分要齐全,配比合理,适口性要好,制作要精心。以中等体形(20~30千克体重)品种犬为例,在无繁殖、配种任务时,种用犬的食量应该控制在每日0.5~0.75千克,不能让犬吃得过饱,否则,犬长得过肥,会影响配种和繁殖。在配种期,公、母犬的食量供应总量可以增加到0.6~0.9千克,饲喂的次数亦应适当增加。
种公犬在无配种任务时,应加强运动和体质锻炼,每日要进行中速跑1小时或者散放2~3小时,以防止因运动不足而影响配种能力。
种公犬在配种期间,性情和生活规律会发生某些改变,例如食欲降低,甚至短时间的绝食;还有的种公犬在配种期会出现攻击人或其他犬的现象。因此,在配种期间要保持环境安静,避免生人或其他犬与种公犬接触。配种期的饲料要求适口性非常好,如果发现种公犬绝食,要给予用鲜牛奶、鸡蛋、肉末等调制成的稀糊,以刺激食欲,补充能量,使种公犬保持良好的体力参加配种。
种母犬在发情期内也会出现精神亢奋、食欲下降的现象。因此,对于发情期的母犬也应像种公犬一样加强喂养,使其在发情结束后,不至出现体力的过度消耗。
种母犬在配种后要做好配种记录。要将怀孕的母犬安置到环境比较清静的犬舍,且犬舍不能随便更换,以避免犬有不安全感。要根据配种记录推算出母犬的分娩日期。
对怀孕母犬要精心饲养。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应保持在21%~23%,并一直维持到哺乳期结束;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含量应保持在一般的水平,过量供给会使母犬和胎儿过于肥胖,造成难产。到怀孕后期,供食量要逐渐降低,但饲料质量应提高,脂肪含量要提高到5%~7%(主要是动物性脂肪),为母犬将来泌乳打好基础。临分娩时,母犬会出现拒食和不安,这时要供给温盐水或清水,不可迫使母犬进食,以防造成胃肠负担过重,不利于分娩。在怀孕后期,还要提高饲料中的钙、磷含量。特别是当胎儿数量较多或者母犬为小体形品种时,更应该提高钙、磷的含量,有时可以高出标准需要的1倍以上,并维持到泌乳高峰期以后。提高钙、磷含量时,要注意它们的比例,不能出现失调,否则会产生严重后果。
怀孕犬在平时要适当运动,但不能太剧烈。不要惊吓、刺激、打击怀孕犬,也不要让其与其他犬发生争斗。要保持犬舍和运动场地的清洁和卫生。
临产前,应对犬舍和运动场彻底清扫和消毒,犬舍内放置产床并铺放垫料。犬舍也应布置成较暗的环境,以利于分娩和产后母犬与新生仔犬的生活。
母犬分娩后即进入哺乳期。在犬的泌乳盛期(分娩后3~20天)所需的营养和食量最高,能量的消耗几乎达到正常维持量的3倍,采食量也达到平时的2~3倍。为了满足母犬自身恢复和泌乳的需要,应在怀孕时所供给饲料的基础上相应提高脂肪、蛋白质和钙、磷等成分的比例,供给量亦要增加。必要时可以喂给一些骨头汤、肉汤,使母犬分泌更多的乳汁。在泌乳盛期过后,如果要强制性断奶,可通过减少母犬的食量供给、将饲料加工成半干状以及减少饮水量等方法来达到。但是饲料中的各种营养成分以及互相之间的比例应严格掌握,切不能随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