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加强饲养管理,科学喂养
根据犬的品种、年龄和个体大小、体质强弱等进行分群喂养,哺乳犬、幼犬、成年犬、公犬、母犬、怀孕犬都应有不同的饲养标准和管理要求,并制定合理的饲料配方。仔犬要及时补食,成年犬要定时定量饲喂,防止偏食、饲料单一和突然改变,及时补给清洁的饮水,让犬吃好吃饱,使犬的体质始终保持健壮,提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要制订母犬的配种和接产计划,注意母犬的发情表现,确定母犬的配种时间及预产期,并在每个母犬舍的门口挂牌,以标明该犬的预产时间,使管理人员能及时做好母犬的接产准备。
2. 搞好犬舍卫生
每天及时清除犬舍内的粪尿,用清水每天刷洗犬舍,使犬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应将犬粪运至远离犬舍的地方堆积并进行热发酵处理,作为肥料。有条件的犬场,刷洗犬舍的污水应流入渗水井内,防止污水污染环境。
3. 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犬场的定期消毒是减少犬场疾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措施。为了减少和杜绝传染病传入犬场,应谢绝犬场外的人员来场参观。犬场门口设有消毒池,工作人员出入犬场应消毒。消毒池内可用1%~2%烧碱液或1%~2%漂白粉,也可用0.5%~1%来苏儿。犬场在平时可每隔7~10天消毒一次,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每天用消毒液消毒一次。消毒时,先用清水彻底清洗犬舍地面及用具,再用消毒液进行喷洒消毒。
4. 加强灭鼠、灭蚊、灭蝇
犬的很多传染病及寄生虫病是通过鼠类、蚊蝇和其他动物传播的。特别是鼠类常在犬的饲料仓库、加工犬饲料的车间或伙房内活动。鼠是许多细菌、病毒及寄生虫的携带者,它污染了饲料、饮水及犬的用具后可引起犬发病。有些地方使用灭鼠药灭鼠,鼠中毒后进入犬场,被犬吞食后引起中毒。蚊、蝇也是犬的某些疾病的传播媒介,如犬的眼虫病就是通过秋蝇传播的。因此,应加强犬场蚊、蝇的扑灭,以减少犬场犬病的发生。
5. 严格执行免疫接种计划
犬瘟热、犬传染性肝炎、犬细小病毒性肠炎、犬冠状病毒性肠炎是威胁犬的主要传染病,通过这几种病弱毒疫苗的免疫接种,可预防这几种病在犬场内流行,因此,必须严格执行免疫接种计划。
为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应采取自繁自养的方式,避免从外地购入犬而带来传染病。必须从外地购入种犬时,对引入的犬必须与犬场中的犬分开隔离饲养1个月,并对犬布氏杆菌病进行检疫,经3次检疫都为阴性后方可判定该犬无布氏杆菌病。在1个月的观察期间,要给犬注射犬六联疫苗,相隔两周注射第二次,确定该犬确无传染病时方可混群饲养。
6. 严格执行驱虫计划
犬育种场中的幼犬最常发生的寄生虫病为蛔虫病,其次为钩虫和鞭虫。犬寄生虫病的发生主要因犬场粪便的清扫处理不力引起的。蛔虫病引起幼犬消瘦,生长不良,被毛粗乱,出现神经症状甚至死亡。对20日龄左右的幼犬,应进行第一次驱虫,以后每隔两周再进行第二次与第三次驱虫。与此同时,对母犬和其他成年犬也应定期驱虫。经驱虫后,对犬的粪便进行一次粪便虫卵检查。一旦发现虫卵即应再次驱虫。在养犬场中,每次对母犬的粪便虫卵检查可能都是阴性,但母犬生下的幼犬常常带有蛔虫,这是因为母犬血液内的蛔虫幼虫,在母犬怀孕期间,由于孕酮含量的升高,刺激幼虫移入胎儿体内,而在母犬体内不发育为成虫。
在封闭式饲养的犬群中预防鞭虫的发生是比较容易的,只要常规地进行粪便浸渍热发酵处理,就可以排除鞭虫的寄生。
犬球虫病常常在犬过度疲劳或抵抗力降低时突然加重或暴发。长途运输或旅行的紧张常常引起幼犬死亡。对球虫病可用磺胺六甲氧嘧啶,剂量50毫克/千克体重内服,连喂5~7天,即可控制。也可用氨丙啉,按110~220毫克/千克体重内服,连用7~12天。也可用苯丙硫咪唑进行治疗。
对球虫病用常规诊断方法难以确诊,如果幼犬在旅行或运输期间及其以后发生了腹泻并带有出血性肠炎症状时,应当考虑到球虫病的暴发,选择抗球虫药加以治疗。
犬体外寄生虫病的预防,犬场中的毛囊蠕形螨病和耳螨是犬的主要外寄生虫,而蚤和蜱(壁虱)对犬危害较小。对外寄生虫每月都应进行预防。3月龄以上的犬的耳螨可用1%皮蝇磷溶液冲洗耳道,然后用矿物油灌到犬的耳内。这种处理方法应每两周进行一次。这种治疗方法对犬有一定刺激性,但它能消灭耳螨和控制犬毛囊蠕形螨病的发生。蠕形螨是一种隐袭性外寄生虫,该类虫可侵袭到身体的绝大部分,因此对该病应着重于预防。近年来对蠕形螨病用1%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治疗,每只成年犬0.5~1.2毫升肌肉注射,经过7~10天后再进行第二次注射,绝大多数病犬可得到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