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经口投药
犬的胶囊片剂的经口投药,给犬投药时的原则是快速、果断,以便在犬意识到之前,药就已经投完。
令犬采取坐立姿势,对性情温和的犬,以左手拇指通过犬的口角进入齿间隙,并向上推动硬腭,打开口腔。投药人员以右手食指和中指的指端夹持药丸送入犬口腔的舌根部。投药后快速地抽出手指,将犬嘴合拢。当犬的舌尖伸出在牙齿之间出现吞咽动作,或用舌舔它的鼻子时,说明已将药咽下。对性烈不安、咬人的犬,按上法打开口腔后,用药匙或药丸钳将药置于舌部,迅速将犬嘴合拢,投药人员用手掌猛然轻叩打犬的下颌,促使犬突然咽下药丸,以减少吐出的机会。
(1)液体药物不用胃管的经口投药:令犬取坐立姿势,头部保持水平,投药人员的手指提拉犬右侧口角联合处皮肤,使之呈袋状。右手持带有金属头的小药瓶或金属注射器,左手拉口角使之呈袋状,将药液灌入口腔后,迅速将嘴角合拢。遇药液蓄积在颊腔内的情况,可用止血钳或金属注射器的尖端划动药液,使之流入左右臼齿之间而咽下,该方法适用于药液量较少时的投服。
(2)胃管投药:经口的胃管投药,优点是可以投入大量药液,方法简单,安全可靠,且不浪费药物。对幼犬和病情较重的犬,可不经镇静剂便可顺利投入。对处于兴奋状态的犬,投药前需给以镇静剂。大犬采取坐立姿势保定,幼犬可将前躯抬高呈竖直姿势。大犬用开口器打开口腔。对幼犬用手指在犬的口角两侧的颌骨角处向口腔内压迫,即可打开口腔。应选择直径合适的胃导管投药(幼犬选用直径0.5~0.6厘米、大犬选用直径1.0~1.5厘米的橡皮管或塑料管)。投药前,用胃导管测量犬的鼻端到第八肋骨处的距离,并在胃导管上做好记号。胃导管端涂以润滑剂,插入口腔内,在舌的背面缓慢地向咽部推进。当犬出现吞咽动作时,将胃导管推入食管内。这时需判断胃管插入是否正确。判断方法是:从胃管末端打气,颈部出现波动,从胃导管末端吸气时呈负压,犬无咳嗽表现。正确插入后,继续推进胃导管到记号处,这时表明胃导管都已进入了胃内。然后连接漏斗或大注射器,将药液灌入。灌完药液后,除去漏斗或注射器,压扁导管末端,拔除胃导管。
2. 直肠投药
患病犬往往出现严重的呕吐症状,经口投药的药液便随呕吐物损失浪费,故对出现呕吐症状的犬,宜实施直肠投药。投药的方法:抓住犬的两条后肢,抬高后躯,将尾拉向一侧。用12~18号橡胶导尿管,经肛门向直肠内插入10厘米。用注射器吸取药液,灌入30~100毫升,然后拔下导管,将尾根压迫在肛门上片刻,防止努责,然后松解保定。
3. 局部给药
眼睛局部给药,药物可分眼药水、眼药膏、结合膜下注射药和洗眼药等。眼药水滴入眼的结合膜囊内,勿使滴管与眼睛接触,一般滴入两滴,每隔两小时给药一次。眼药膏挤入眼睑的边缘处,4~6小时给药一次。结合膜下注射药,如青霉素、醋酸考的松等,1~2天注射一次。洗眼药则根据情况可一天冲洗2~3次。
耳的局部用药,内耳禁忌使用大量的药液或粉剂。稀薄的油膏或丙二醇常作为耳局部用药的赋形剂。一般常用的药物有氯霉素、过氧化氢。一般向耳内滴入几滴,然后用手掌轻轻按摩,以便使药物与耳道充分接触发挥药物作用。
鼻部的局部给药,常用等渗药液滴入鼻腔内,勿使滴管接触鼻腔黏膜,鼻腔内禁用油膏,因为它会损伤鼻黏膜或因不慎吸入产生类脂性肺炎。
4. 注射法给药
注射部须剪毛,用碘酊消毒后,以75%酒精脱碘。对于供观赏用的犬,剪毛会影响外貌美观,最好将注射部位的被毛向四周分开后消毒。
注射器必须配套,使每个零件衔接严密,清洁,畅通。注射器及针头要严格消毒,还要认真核对注射药的名称、用途、剂量、性状是否相符及是否过期。同时注射两种以上药剂,应注意有无配伍禁忌,静脉注射大量液体时,药品应加温至36~38℃。注射前要排净输液管内的气泡。静脉注射时要防止药液漏于血管外,对于有强烈刺激性的药液外漏,应立即采取措施清除漏出的药液。注射过程中要注意心脏的负担,防止因注射过快引起急性心力衰竭;皮下或肌肉注射,要防止将药液注入血管内。注射过程中均应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污染注射部位。注射中若发生针头折断,应立即将针头从组织中取出。
(1)皮内注射法:该方法常作为犬药物敏感试验和对犬结核病的诊断。注射部位在肩胛部或颈侧中部1/3处,大耳朵犬也可在耳部。注射时做好犬安全保定后,在注射部位剃毛,用酒精消毒。吸药后,排出注射器内的空气,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对着皮肤,使针头斜面朝上,轻轻刺入皮内,至针尖斜面全部进入皮内时,推动针栓,注入药液,使局部呈圆形隆起,达到规定的量后,拔出针头。此时切忌按压注射部位。注射后,根据不同的注射目的,按照规定的时间观察局部反应。
(2)皮下注射法:将药物注射于皮下结缔组织内,经毛细血管、淋巴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因皮下有脂肪层,吸收速度较慢,一般在注射后5~10分钟才呈现效果。凡是易溶解、无刺激性的等渗药品以及菌苗和疫苗,都可进行皮下注射。犬皮下组织疏松,在皮下间隙能容纳大量药液,肩和臀部的背面是皮下注射的较佳部位。颈部的背面因皮肤较厚,注射较困难。注射时对犬通过戴口笼或用绷带将犬嘴保定,取坐立姿势。局部剪毛、消毒后,左手食指、中指和拇指将皮肤掐起形成一皱褶,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刺入皱褶处皮下,深1.5~2厘米,左手松开皱褶,用拇指和食指在注射部位将皮肤和针头一起捏住(此目的是固定针头,在犬骚动时,针头不会退出),右手回抽注射器,不见回血时,即可将药液注入。注药完毕,拔出针头,用碘酊消毒并轻轻按压注射部,最后松解保定。
(3)肌肉注射法:肌肉内血管丰富,注射药剂后吸收较快,效果仅次于静脉注射。加之肌肉内感觉神经较皮下少,故疼痛较轻微。一般刺激性较强的药液和较难吸收的药液,均可采用此法。但刺激性较强的药液如氯化钙、高渗盐水等,不能进行肌肉注射。应避免在颈部肌肉注射。这是因为颈部有许多纤维覆盖,注射后可能会引起并发症。也不宜在后肢肌肉上注射,由于疼痛剧烈,可能引起跛行;而当药液波及到腓神经时还会导致腓神经麻痹。理想的注射部位是脊柱两边的腰部肌肉。但在注射菌苗和疫苗时,规定的注射部位为后肢肌肉。注射时将犬保定、剪毛和消毒,左手食指和拇指将注射部皮肤绷紧,手持注射器,使针头与皮肤呈60°角或垂直刺入。对消瘦的犬,刺入深度为2~2.5厘米;对肥胖的犬为3~3.5厘米。回抽注射器针栓,针头无回血时,将药液注入肌肉内。
(4)静脉内注射:将药物直接注射到静脉血管内的方法,称为静脉注射。注射部位有头静脉、外侧隐静脉前支、隐静脉。头静脉注射部位可在腕关节以上的前内侧,或在腕关节以下掌关节以上的内侧,或在腕关节以下掌中部内侧注射。外侧隐静脉前支在跗关节外侧,距跗关节上方5~10厘米的皮下,易于滑动。隐静脉位于股内侧皮下。
头静脉注射采用前肢站立、后肢坐立姿势,外侧隐静脉注射及颈外静脉注射均应采取侧卧保定。静脉注射分为直接注射法和静脉内插入导管注射法。
针头直接静脉注射法:局部剪毛、消毒。头静脉注射时用弹力止血带在前臂部扎紧;外侧隐静脉注射时用弹力止血带在胫部扎紧,使静脉血管怒张;外侧隐静脉在皮下易于滑动,刺入针头时应注意对血管的固定。用5.5~7.5号的一次性输液器针头,针头斜面朝外,与静脉血管呈30°~45°角,准确、迅速地刺入静脉内,刺入正确可见到回血,调整针头与血管的角度,继续向血管内推进0.5~1.0厘米,松解弹力止血带,进行点滴输液,并用胶布将针头固定在注射部位的皮肤上,以防止针头从血管内移出。在注射过程中,要经常观察是否漏针,如发现漏针,应立即停止注射,重新调整针头位置,待正确刺入血管后再继续注入药液。注射完毕,拔下针头,用酒精棉球压迫片刻后即可松解保定。
(5)腹腔内注射法:腹膜是一层光滑的浆膜,分为壁层和脏层,两层之间是一个密闭的空腔,即腹膜腔,正常仅有少量液体,滑润腹膜以减少摩擦。腹膜面积很大,大约等于体表皮肤的总面积;腹膜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多,吸收力强。当腹膜腔内有少量积液、积气时,可被完全吸收。利用腹膜这一特性,将药液注入腹膜腔内,经腹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其药物作用的速度仅次于静脉注射。
使犬前躯侧卧、后躯仰卧,进行保定。两前肢系于一起,两后肢分别向后外方转位,充分暴露注射部位,保护好头部并防止抬头。脐和骨盆前缘连线的中点,旁开腹白线一侧为注射部位。术部剪毛、消毒后,用16~18号针头垂直皮肤刺入,依次穿透腹肌和腹膜。当针头透过腹膜后,其阻力降低,有落空感。针头内不出现气泡及血液,也无空腔脏器内容物溢出,经针头注入生理盐水无阻力,说明刺入正确。此时可连接注射器或连接输液吊瓶上的输液胶管接头,进行腹腔内注射。注药完毕,拔下针头,局部消毒后松解保定。
注意腹腔注射的药液应加温至37~38℃,药液过凉,会引起肠痉挛产生腹痛。为利于腹膜吸收,注射药液一般选用等渗或低渗液,注射中应防止针头损伤内脏。当膀胱积尿时,应轻轻压迫腹部,强迫排尿,等膀胱排空后再进行腹腔注射。注射中发现针头退出,应重新刺针。一次注入药量为200~1 500毫升。
5. 犬的输液
在兽医临床工作中,犬因患病造成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调是经常发生的,可用输液方法来进行纠正。正确的输液取决于对这些失调的正确判断,取决于对患病犬的肾脏、心血管系统功能状态的正确估计。因此,正确认识和掌握其发生机理及临床表现,采取恰当的液体疗法,对提高犬疾病的治愈率非常重要。
犬输液中,应注意下述基本原则:输入水、糖、盐虽可暂时改善患病犬的全身状况,然而,根据水、电解质丢失的数量,追加另外的电解质溶液或用特定的处方对患病犬进行输液,对保持体液平衡更为有利。若患病犬胃肠功能正常,经口给以电解质溶液和热量,比静脉输液更为方便、有效。患病犬肾功能正常而血容量不足时,给输入足够的液体和电解质溶液,不会引起肾功能衰竭。当患病犬肾功能不足,处于危急状态时,应对患病犬进行必要的实验室诊断,如测定血钠、血氯、红细胞压积、二氧化碳结合力,并根据测定的结果补充液体和电解质。常规输液不必进行实验室化验。当需要反复地经常地输液时,所选用的药物种类和数量是否合理,应以患病犬全身状况是否得到改善来体现。
(1)常见水和电解质平衡失调: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失调,在临床上有四种类型。
①单纯性脱水(高渗性脱水):由于水源断绝,或因病不能采食,水的摄入完全停止。但水分每日从肺及皮肤无感觉地丧失,通过尿和大便排出。此时水的惟一来源为体内代谢水。另外,当犬过分摄食某些精料,因胃肠道异常发酵分解变为高渗,也会引起单纯性脱水。由于水分减少,渗透压增高,细胞内水分向细胞外流出,故又称为高渗性脱水。
临床症状:患病犬表现为唾液少,尿少,尿比重高。开始症状是口渴,唇干裂,舌质红,声音嘶哑,吞咽困难。严重者体温升高,心率加速,血压下降,甚至昏迷。
治疗:主要补充水分。饮水或静脉注射5%葡萄糖液。补液量要根据临床症状估计脱水程度而定,按患病犬体重百分比的丢失率计算补水量。不能盲目过多补液。若输入过多、过快,超过机体调节能力,则细胞外液增多,渗透压降低,水分自细胞外进入细胞内,严重时会引起脑水肿、肺水肿、皮下水肿。因此,输液量原则上要求第一天只补给计算丢失量的一半,再加上每天基础需要量,并要注意全身状况的变化及尿量的改变,适当控制输入量。
②缺盐性脱水(低渗性脱水):最常见的原因是因呕吐、腹泻、肠梗阻、腹膜炎等所造成的胃肠道分泌液的大量丢失。另外,创伤伤面的渗出,糖尿病等也会发生缺盐性脱水。在上述疾病中,若只注意补充水分而不及时补充电解质,则电解质的丢失相对地多于水分的丢失,结果细胞外液电解质减少,渗透压降低,水分由细胞外进入细胞内,以致产生组织间液及血容量的减少。
临床症状:患病犬组织间液减少,表现为皮肤皱缩、弹力差、舒展慢,眼球下陷。血容量减少,则引起静脉萎陷,静脉充盈慢(手指压迫舌边的毛细血管,解除压迫后数秒钟不能充盈。而正常情况下不到1秒钟即能充盈)。严重时,血压下降,心音弱,甚至发生休克。一般无口渴症状,早期尿量正常,但尿比重低。血压下降后,尿量即减少。
治疗:应先补充生理盐水、碳酸氢钠液或乳酸钠溶液。
③等渗性脱水(混合性脱水):这种脱水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脱水。如犬的细小病毒性肠炎、急性胃肠炎、急性肠梗阻、弥漫性腹膜炎等所导致的胃肠道内消化液的大量丢失,以及大面积烧伤伤面的渗出,外伤或手术中的失血,都会造成此种脱水。上述丢失的液体,其成分和细胞外液基本相同。
临床症状:由于皮肤、肺无感觉地丧失水分以及排尿,实际上失水多于失盐。大量水和钠盐的急剧丧失,导致细胞外液量迅速减少、循环血量下降、血液浓缩、细胞水分外移,病犬表现为口渴、眼窝下陷、皮肤弹力差、毛细血管充盈时间长、脉搏加快、尿少。严重者可发生酸中毒和毒血症或休克。
治疗:治疗原则是补等渗盐水,补足丧失量和日需量。丧失量可按所测红细胞压积进行计算。
例如一只30千克体重的犬,测得的红细胞压积为60%,则需补充等渗盐水量=60-55/55×30×0.2=0.545升。
④钠过剩:多因大量采食含盐多的食物,如咸鱼、咸肉或肉汤所致,或者经静脉输入多量高渗盐水,尤其是当肾功能衰竭时或长期使用皮质激素时,使钠滞留在体内。
临床症状:由于钠离子增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细胞内液外移,使细胞脱水。病犬表现口渴、喜饮水。严重者脑细胞受损害,表现为兴奋不安、惊厥、意识紊乱、昏迷。
治疗:经口多饮水,并给以利尿剂促进钠的排出。
(2)酸碱平衡失调:血液的正常pH7.35~7.45。血液pH的这种稳定性,称为酸碱平衡。动物机体酸碱平衡可通过下列途径来调节:一是肺的调节。肺通过增减对二氧化碳的排出量可以调节血中碳酸的浓度。在动物血中,正常的二氧化碳分压为40±5毫米汞柱。二氧化碳分压的改变直接影响到氢离子浓度的含量,当它的值在35毫米汞柱以下或45毫米汞柱以上时,说明已发生呼吸性碱中毒或呼吸性酸中毒。肺的调节是维持酸碱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二是肾脏的调节。肾脏通过对碳酸氢盐排出量的增减,可以调节血中碳酸氢盐的浓度。当血中碳酸浓度增加时,肾脏减少碳酸氢盐的排出,尿呈现酸性;当血中碳酸浓度低时,肾脏排出的碳酸氢盐增加,尿呈碱性,从而维持血内碳酸与碳酸氢盐的正常比例。肾脏的调节作用较慢,但维持时间较长。
病因是犬糖尿病过程中的酮酸中毒,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阿司匹林和乙二醇引起的中毒,严重的腹泻以及肾小管中毒等。糖尿病过程中的酮酸中毒可引起急性代谢性酸中毒。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可发生慢性代谢性酸中毒。患病犬表现为呼吸加深加快、换气量增加,排出过多的二氧化碳,使血中碳酸(H2CO3)浓度降低,以适应碳酸氢根浓度下降。患病犬可视黏膜发绀,血容量降低,血液浓缩,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
补充碳酸氢钠溶液,以提高血浆中碳酸氢根浓度。补充量估计每千克体重补充1.3%碳酸氢钠25毫升或4%碳酸氢钠溶液8.4毫升。
例如病犬体重30千克,补充量为:30×25=750毫升1.3%碳酸氢钠溶液,或30×8.4=252毫升4%碳酸氢钠溶液,给药途径为静脉注射。
按上述方法计算得出的补充剂量可先给1/2,再根据病情需要继续补充或停补。
在静脉注射碳酸氢钠溶液时,注射速度要缓慢,以减少对红细胞的损伤。伴有肾功能不全的病犬,一般都有缺钾现象,要待尿量恢复正常后,再补充钾离子20~30毫摩耳(10%的氯化钾)。
①代谢性碱中毒:氢离子大量丢失,或服用多量碱性药物而体内碳酸氢根增高者,属于代谢性碱中毒。实验室化验血液pH>7.45,CO2>40,[HCO3-]<28。这与犬某些疾病导致的反复、剧烈的呕吐和丢失固定酸,投服利尿剂和过度的投入碱均有密切关系,在缺钾情况下可加重碱中毒。
患病犬表现为呼吸浅表而缓慢,但此现象常不易查出,严重者可造成呼吸暂停。代谢性碱中毒常因缺钾引起,故缺钾现象常很明显,有时会引起四肢搐搦。血液化验表现低血钾、低血氯和[HCO3-]升高。
治疗原发病。轻度代谢性碱中毒而肾功能正常,输入生理盐水即可纠正。因碳酸氢钠过剩的毫摩耳数,大体上与氯减少的毫摩耳数相符。因此,静脉注射氯化钠(生理盐水)便能纠正代谢性碱中毒。当缺钾时,则应补充氯化钾。
②呼吸性酸中毒:这与犬换气功能不足有密切关系。如外科麻醉期中的呼吸中枢受抑制,某些药物中毒,上呼吸道及肺部的某些疾病以及与肌肉、神经疾病有关的呼吸衰竭,都能导致二氧化碳排出的减少。
临床症状因引起的病因不同而异。如因呼吸道疾病引起的呼吸性酸中毒,病犬表现为呼吸困难;因麻醉引起的呼吸性酸中毒,则表现为呼吸不规则。
治疗可消除发病因素,促进二氧化碳的排出。如因上呼吸道阻塞而引起的,应做气管切开术;呼吸中枢受抑制的,可给尼可刹米、咖啡因等呼吸中枢兴奋药。当患病犬血液pH低、PCO2高,而呼吸道疾病能及时解决,可以静脉注射碳酸氢钠溶液。
③呼吸性碱中毒:如果血液pH>7.45,PCO2<40,即为呼吸性碱中毒。原发性的呼吸性碱中毒临床上很少见,大多数是代谢性的,例如因酷热、高原性缺氧环境下的过度换气、脑部某些疾病的过度换气所引起的呼吸性碱中毒。但也有医源性的。对呼吸性碱中毒的治疗,除给予钙剂外,还可经呼吸道通入含5%二氧化碳的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