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中毒
有机磷类包括三硫磷、丁烯磷、蝇毒磷、敌敌畏、二嗪农、乐果、敌杀磷、倍硫磷、马拉硫磷、一六○五、磷胺、皮蝇磷、育畜磷和敌百虫等。氨基甲酸酯类包括西维因、呋喃丹、混杀威、合杀威、灭多虫和残杀威等。
(1)病因:上述药物是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抑制剂,供作农作物杀虫剂或动物全身性杀外寄生虫药剂。犬接触或误食会引起中毒。
(2)症状:因药物的摄入量和个体敏感性而异。可分毒蕈碱中毒型、烟碱中毒型和中枢神经系统中毒型三类。主要症状为流涎,肌肉自发性收缩、震颤,共济失调,惊厥,呕吐,腹泻,瞳孔缩小,流泪,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支气管缩小,呼吸困难,发绀,昏迷而死亡。
(3)治疗:静注硫酸阿托品,剂量为0.1毫克/千克体重,并以相同的剂量作皮下注射一次。为控制过盛的毒蕈碱活性,每1~2小时重复注射一次。如果犬出现发绀,在发绀校正前不能使用阿托品。静脉注射解磷定,剂量20毫克/千克体重,注射持续时间必须在12小时以上。如有必要,可在12小时之后以同样剂量重复注射一次。氨基甲酸酯类中毒禁用解磷定。如果体表接触中毒,可用肥皂水刷洗皮毛。如果吞入毒药中毒,经洗胃后服用盐类泻药。对于重症病例,出现严重缺氧和呼吸机能不全时,须进行气管插管和人工呼吸。对出现兴奋不安或惊厥的犬,可用镇静剂,如超短时作用的巴比妥类药,但禁用能增强有机磷毒性和惊厥发作的硫代二苯胺镇静药,通过输液,纠正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也可经口给食实施支持疗法。
2. 磷化锌中毒
磷化锌是一种杀鼠药,犬因误食毒饵或吞吃已毒死的老鼠而发病。中毒剂量为20~40毫克/千克体重。
(1)症状:首先是食欲减退,继而发生呕吐(呕吐物在暗处发磷光),同时伴有腹泻、腹痛,粪中混有血液,在暗处也发磷光,呼气和呕吐物发出乙炔气味,或大蒜臭味,犬烦躁不安,呼吸极度困难和发生肺水肿。患病犬表现过度兴奋,强直性惊厥,末期可能处于昏迷状态。
(2)治疗:无特效治疗方法。可灌服0.2%~0.5%硫酸铜溶液,催其呕吐。催吐后,用1∶5 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将中毒犬放置在氧气罩内休息;静注5%葡萄糖盐水,但在出现肺水肿时禁用;静注500毫升内含1~5毫克异丙肾上腺素葡萄糖水溶液,观察效果。
3. 氟乙酸盐类中毒
氟乙酸盐是杀鼠药的有效成分,具有很强的毒性,能引起慢性渐进性惊厥。犬的中毒剂量为0.05~0.5毫克/千克体重。
(1)症状: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心律失常,排粪次数增多,疯跑狂叫,肌肉颤搐,手足抽搐,惊厥,外源刺激不加重癫痫发作。中毒犬在抽搐中因呼吸抑制和心力衰竭而死亡。
(2)治疗:在四肢抽搐或癫痫发作前治疗时,可行催吐(用阿朴吗啡);使犬镇静可静注戊巴比妥钠;口服10%葡萄糖酸钙10~50毫升;静注10%葡萄糖酸钙3~20毫升。近年来用解氟灵救治有一定疗效,参照用药说明书使用。
4. 丙酮苄羟香豆素中毒
丙酮苄羟香豆素一般用作杀鼠剂。中毒量:单独的丙酮苄羟香豆素5~50毫克/千克体重,复合的为1~5毫克/千克体重。茚满二酮中毒的单独剂量为50~100毫克/千克体重。我国目前使用的香豆素类杀鼠药的商品名称为敌鼠钠。香豆素耐高温,100℃30分钟不被破坏。
(1)病因:犬误食香豆素类杀鼠毒饵或香豆素中毒的死鼠。也可因吃入香豆素拌种的种子而发生中毒。犬吃入香豆素类杀鼠剂后,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而达到肝脏,在肝脏破坏凝血酶原的合成,使凝血时间延长,增加毛细血管的脆性和通透性,因而中毒后的犬表现多处内出血和外出血。
(2)症状:中毒后的犬主要表现为多处的内出血和外出血症状。外出血主要在口腔黏膜、舌和皮肤上的小创伤出血和注射针孔处的出血不止。怀孕犬则经阴门不断排出多量的鲜红血液。非怀孕犬可能无外出血症状,仅表现为内出血,以心包外膜和纵隔胸膜上的出血最为多见。并在心包和纵隔胸膜上形成大的血肿,一部分血液渗入胸腔,胸腔内血液不凝固或呈半凝固状态。怀孕犬子宫内大出血,在围绕胎儿的绒毛膜上形成大的血肿。胎儿有几个,则形成几个大的血肿,子宫腔内尚有多量未凝固的血液。脾实质出血,有的犬膀胱壁黏膜和浆膜下出血,肠黏膜和肠系膜浆膜下出血。中毒犬肝脏呈淡黄色,质脆而稍肿大。
中毒初期,犬精神稍差,食欲正常,随着出血量的增加,犬精神沉郁,可视黏膜苍白,卧地不愿活动,脉弱而快速。在后期,因出血器官的功能降低和低血容量而发生休克,犬呼吸困难,窒息性惊厥,麻痹,在中毒后的1~10天内死亡。急性内出血死亡的犬,生前不见先驱中毒症状,常常夜间突然死于舍内。
(3)治疗:立即查明原因,杜绝再次吃入含香豆素类毒饵,并立即对犬进行止血、维持血容量和恢复肝脏功能的药物治疗。静脉注射稳定的维生素K1乳剂,每天注射3次,每次15~30毫克,持续使用6~7天,然后改为口服维生素K1,大约用药5天。单独使用维生素K3的效果不理想。若维生素K1配合维生素K3使用,可提高疗效。对重危的中毒犬,输新鲜全血20~30毫升/千克体重。
5. 霉菌毒素中毒
此因长期食用(持续时间超过20天)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多呈慢性经过,厌食,消瘦,精神淡漠及萎顿,不愿活动,体重下降,大便变软或出现间歇性腹泻,胃肠严重紊乱。出现黄疸(肝脏发生脂肪变性、胆管增生)、虚弱、腹水、衰竭而死亡。
无有效解毒剂,主要在于预防,避免食用污染的食物。对症治疗为:食用低脂饮食,使用抗脂肪肝的药物,在30天内避免剧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