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绦虫病是由多种绦虫寄生于犬的小肠所引起的。这些绦虫也可感染其他肉食动物,有时也感染人。临床以营养不良、消瘦,严重时出现神经症状为特征。
【病原】病原是假叶目和圆叶目的多种绦虫,常见的有:棘球绦虫、多头绦虫、泡状带绦虫、豆状绦虫、犬复孔绦虫、线中殖孔绦虫和肥颈泡状带绦虫等。
这些绦虫,体形似带状,其长度因虫体种类而异,短的十几厘米,长的可达100 cm以上。虫体分头节、颈节和体节。头节多呈球形,有吸盘、顶突和小钩;颈节较短;体节由多个节片组成,体节内成熟的卵可随节片排出体外。
由于虫体头节上的吸盘、小钩紧紧附着于肠壁上,可对肠壁造成损伤,同时整个虫体排出体外较为困难(排出的多为孕卵节片),为预防性驱虫带来一定难度。
【生活史】绦虫的生活史比较复杂,需要一个或两个中间宿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它们的中间宿主为食粪甲虫、蚤类、啮齿动物等。
绦虫大部分进行自体受精,当其卵发育成熟后排出(或整个孕卵节片排出)体外,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育成感染性虫卵,被中间宿主吞食进入宿主(犬)体内,随血液循环到组织内生长发育,成虫寄生于犬的小肠内。
【临床症状】轻微感染的犬,症状不明显,往往不易引起人们注意。当感染强度大时,表现出消化不良、拉稀、呕吐,有时呈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机体明显衰弱。当虫体多、缠绕成团而堵塞肠管时,患犬表现明显的腹痛症状,如起卧不安、腹部擦地或咬舐腹部。有时可见肛门炎症红、肿,发痒,以致患犬不断在物体上摩擦。若仔细观察,可能发现附于粪便的白色饭粒状孕卵节卵片。
【诊断要点】根据临床表现,以及肉眼观察粪便发现白色饭粒状物(孕卵节片),结合粪便显微镜检查(饱和盐水浮集法或沉淀法),发现绦虫卵,即可确诊。
【治疗措施】治疗可用以下药物治疗。
(1) 硫双二氯酚(别丁),80~ 100 mg/kg体重,一次口服。
(2) 氯硝柳胺(灭绦灵),150~ 200 mg/kg体重,一次口服。
(3) 丙硫咪唑,10~ 15 mg/kg体重,一次口服。
(4) 吡喹酮,5~ 10 mg/kg体重,一次口服;也可用2.5~ 5 mg/kg体重,一次皮下注射。
(5) 氢溴酸槟榔碱,1.5~ 2 mg/kg体重,夹在小食块中喂服。为防止呕吐,可在投药前空腹16~ 18 h,并在服药前15~ 20 min投给稀碘水(水10 mL,碘2滴)。
【预防措施】搞好犬舍卫生,并经常消毒。在定期驱虫时,要限制犬的活动范围,以防止病原扩散。驱虫期间对犬的粪便要及时收集并妥善处理。
因本病有感染人的可能,所以,人与本病患犬接触要谨慎,参与驱虫的人员,也要注意自身防护。
专家建议
(1) 不用生鱼虾喂犬。
(2) 不用生的动物内脏或动物性食品喂犬。
(3) 应用杀寄生虫药定期杀灭动物体表和舍内的蚤和其他昆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