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犬鞭虫病
    来源:辈宠网

犬鞭虫病又称毛尾线虫病,是由毛尾科的狐毛尾线虫寄生于犬的盲肠所引起的。该病主要侵害幼犬,严重时可引起死亡。

【病原】犬毛尾线虫虫体呈乳白色,前部细长呈丝状,为食管部,后部短粗,为体部。前部占整个虫体长度的2/3,像鞭梢状,身体后段似鞭杆,所以,又称毛尾线虫为鞭虫。雄虫长50~ 52 mm,后端卷曲,有一根交合刺;雌虫长39~ 53 mm,后端直而钝,阴门位于虫体粗细交界处,肛门开于虫体末端。虫卵具有特征性,呈腰鼓状,黄褐色,两端有塞状构造。

【生活史】雌雄虫体交配后产卵,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下,大约20 d发育成感染性幼虫卵,当犬吞食了污染有鞭虫卵的食物后,虫卵在犬肠道内孵出幼虫。幼虫在前段小肠钻入黏膜中发育2~ 10 d,又进入盲肠继续发育直到成虫。感染性虫卵到幼虫发育为成虫,全程需11~ 12周。

【临床症状】在感染强度不大时,一般不呈现明显症状,但在重度感染时,患犬表现为食欲减退,瘦弱,贫血,急性或慢性下痢,粪便恶臭并带有血液。幼犬生长发育受阻,严重的造成衰竭死亡。

【诊断要点】

1.生前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结合虫卵检查,检查虫卵可用直接涂片镜检或用饱和盐水浮集法。

2.死后诊断剖检尸体,若肠道有明显的炎症变化,盲肠中存在有大量鞭虫,即可确诊。

【治疗措施】

(1) 羟嘧啶,2 mg/kg体重,一次口服。

(2) 甲苯咪唑,100 mg/kg体重,一次口服,每天2次,连喂3~ 5 d。

(3) 丙硫咪唑,5~ 10 mg/kg体重,一次口服。

(4) 左旋咪唑,10~ 15 mg/kg体重,一次口服。

(5) 1%伊维菌素,0.05~ 0.1 mL/kg体重,一次皮下注射。

【预防措施】注意犬舍及环境卫生,消除鞭虫存在的场所;及时清除和处理粪便;做到定期驱虫;给犬补饲营养物质,以增强机体抗病的能力。

专家建议

(1) 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粪便,并注意用品、用具及犬舍的消毒。

(2) 定期预防性驱虫,尤其对刚引进的犬只。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