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犬莱姆病又叫莱姆伯氏疏螺旋体病或伯氏疏螺旋体病,伯氏疏螺旋菌感染是犬相对较少感染的一种疾病。猫偶有感染,此病是由螺旋菌引起的。与人对该病的发病率相似,犬患此病的高发地区在美国东北部。
病因学 伯氏疏螺旋菌感染是一种由蜱传播的疾病,可以感染多种哺乳动物及鸟类。传播该病的这种蜱生活周期长达2年,感染性若虫被认为是最有可能的传染源(图1.3)。其寄生于较大型的哺乳动物,如犬、鹿、人。虽然其他种虱类、跳蚤、苍蝇和蚊子在自然中也发现被感染,但它们在该病的传播过程中无太大意义。
病理生理学 该病临床症状取决于宿主的炎症反应。伯氏疏螺旋菌感染无特异性的生化及血液的变化。肾部被感染的犬可能会表现蛋白尿和氮质血症。滑液白细胞计数为每毫升2000~100 000有核细胞,为典型的化脓性关节炎。
临床症状 伯氏疏螺旋菌感染的低发病率与实验致病的困难性导致自然致病的临床症状资料有限。对于实验致病的犬,临床症状出现于与虱接触后2~5个月。初期症状为发热,跛行,关节肿胀,淋巴结肿大,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但有此临床症状的犬不一定为血清阳性,在给予抗生素治疗24~48小时后会有明显缓解。有记录表明,实验致病的犬有短暂的多发性关节炎。尽管经过抗生素治疗,仍可见慢性非糜烂性多关节炎。在自然感染的犬中发现,有的患有蛋白性肾小球肾炎,某些病例可发展为急性肾衰竭。与人不同的是,没有发现过犬有典型的皮肤损伤和游走性红斑。在确诊病例中,会出现风湿性关节炎、神经性功能障碍和心肌炎引起的心律不齐。
鉴别诊断 患病犬表现各种各样的临床症状,其中最常见的为突发性跛行和多发性关节炎,还有无特定症状的急性发热。原发性肾炎,神经性疾病,皮肤病或心脏病很少出现。
图1.3 硬蜱是莱姆病的传播媒介。
诊断 许多因素表明,由于对伯氏疏螺旋菌的诊断仍无特定以及有效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感染该病的犬并没有报道的那么多。螺旋体的传播在犬需要与蜱接触至少48小时才可致病。防虱药的广泛使用可大大减少发病的几率。另外,可作为诊断伯氏疏螺旋菌感染的指标的离散性免疫学或生化异常都不存在。高效价抗体可以检测出螺旋体,但无法确诊。事实上,血清阳性的犬猫可用血清学反应确定伯氏疏螺旋菌。通过对组织及体液培养的检查可以确诊该病。但这些方法在临床上不常用。
治疗/预后 四环素、某些第三代头孢菌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红霉素及其衍生物是治疗伯氏疏螺旋菌感染最有效的几种抗生素。抗生素疗法是治疗伯氏疏螺旋菌感染的最佳方法。由于没有一种可靠的体外诊断方法,所以经验性治疗是必需的。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强力霉素,10mg/kg,口服,每天2次,用药30天以上。开始治疗24~48小时后,临床症状会有所好转。伯氏疏螺旋菌感染的症状是多样的和短暂的。伴随关节炎的关节疼痛会间歇性出现,不管是否实施抗生素治疗,都有可能自行减轻。
还可以用阿莫西林,20mg/kg,口服,每天3次,至少用药30天;头孢曲松,20mg/kg,静注或皮下注射,每天2次,用药14~30天;氯霉素,15~25mg/kg,口服或皮下注射,每天3次,用药14~30天。尽管早期临床症状得到了缓解,但在抗生素治疗30天后该病仍有可能复发。
预防 宠物的伯氏疏螺旋菌病可通过媒介控制及免疫方法来预防。每月使用一次局部跳蚤预防药,可有效地减少跳蚤的出现,防止与跳蚤的持久接触。在该病的流行地区,强烈推荐使用此方法。全细胞与DNA重组(表面蛋白A)疫苗可以对犬使用。但疫苗不能用于已被感染的动物。疫苗对于居住在蜱流行地区的户外犬和猎犬以及野外试验犬有局限性。
公共卫生 虽然伯氏疏螺旋菌病被划分为人畜共患病,但对人来说,犬、猫不是该病的传染源。因为对于蜱这种昆虫媒介来说,人和宠物是偶见宿主;对于人的感染,犬、猫是标记性宿主而不是储存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