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犬传染性肝炎(ICH)可由1型腺病毒引起,它是能感染犬的两种腺病毒之一,1型腺病毒不同于2型腺病毒,它是ITB复合体的致病体之一,在宿主体外有很好的生存能力,在室温下,可存活数天到数月。
病因学 在犬中1型腺病毒通过口鼻分泌物传染,特别是1岁以下的幼犬更易感。病毒在扁桃体、局部淋巴结以及淋巴系统中复制,很快发展为病毒血症。虽然1型腺病毒可感染肾和眼部,但该病毒主要侵害肝脏和血管内皮细胞。肾感染后病毒可在肾中持续存在数月,但尿液污染不是感染易感犬的主要原因。
病理生理学 在感染后,病毒扩散时病犬会出现短暂的病毒血症。病毒的细胞毒性效应在肝脏、肾脏和眼部最明显。抗体效价与抗感染的保护力相关性很好。然而已经接种过1型腺病毒疫苗的犬依然有可能通过呼吸道感染2型腺病毒。在临床上也可观察到肾盂肾炎、慢性肝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前色素层炎和角膜水肿症状。
临床症状 虽然1型腺病毒感染在世界分布很广,但现在被确诊为1型腺病毒感染的犬数量在美国已经很少了。1岁以下的犬易感,但最易感的是3周龄以内幼犬。该病在出现临床症状后,几小时内很快发展为死亡。
最初的临床症状是发热、心动过速、扁桃体肿大、支气管肺炎引起的咳嗽,颈部淋巴结病一般与头和颈部水肿有关。虽然该病被称为犬传染性肝炎,但ICH很少出现黄疸。一般在恢复期出现角膜混浊和前色素层炎。
鉴别诊断 该病应和中毒相区别,特别是致命性病例,还应与肺炎、淋巴瘤、脓毒症、钩端螺旋体病以及急性肝炎引起的黄疸相区别。
诊断 急性感染的犬血液检查表现为白细胞减少,同时淋巴细胞减少、嗜中性白细胞减少。在该病的急性病毒血症时肝脏的酶(ALT,AST,AP)有显著增高。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也可能发生。
尸体剖检可见,死于急性ICH的犬浅表淋巴结和皮下组织会出现明显的水肿和出血。特别是颈部更加明显,腹部检查可见瘀斑,经常可看到所有浆膜出血。胆囊的典型病变是增厚和出血。黄疸不常见。前葡萄膜炎和角膜混浊也可能出现。
急性感染犬的确诊应建立在病毒分离的基础上。虽然急性感染犬的肝脏是病毒持续存在最主要的地方,但是CAV-1病毒最容易从感染后6个月以内的存活犬的尿液中分离出来。肝提取物的细胞学检查或活组织检查可能见到包涵体的存在。
治疗/预后 对于ICH的治疗,没有特效抗病毒疗法,所以支持疗法是必需的,如静脉输液,治疗DIC和静脉注射葡萄糖治疗低血糖症。从急性期恢复的犬有发展为慢性肝纤维变性的危险。
因为该病毒能经感染性分泌物、被污染的饲喂器具和接触传播,所以幼犬感染ICH后常预后不良。该病可通过接触传染给易感的幼犬。
预防 市场上有CAV-2的疫苗,建议在常规免疫中使用(表1.1)。虽然也有改良过的CAV-1疫苗,但该疫苗病毒可集中在肾脏中,还有可能引起亚临床状态的间质性肾炎或前葡萄膜炎(图1.8),所以不建议使用市场上的CAV-1疫苗。
公共卫生 犬的腺病毒对人的健康没有危害。
图1.8 注射疫苗引起的前葡萄膜炎和角膜水肿,该犬在7天前注射了CAV-1疫苗。
表1.1 犬疫苗抗原和接种指导摘要
续表
续表
注:给药途径为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除非厂商另有注释。抗原名称前的字母名称“r”表示复合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