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犬科(尤其是幼犬)、鼬科及一部分浣熊科动物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临床主要特征为双相热、鼻炎、消化道和呼吸道黏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症,后期发生非化脓性脑炎。
该病分布广泛,是当前危害犬群最严重的疫病之一。我国多发,特别是在许多狐和水貂养殖场常有本病流行,造成巨大损失。我国将犬瘟热列为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
一、病 原
犬瘟热病毒(CDV)属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为RNA病毒。犬瘟热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犬瘟热、麻疹和牛瘟病毒不仅在形态和超微结构上一致,而且具有共同的抗原性。病毒可在犬、雪貂和犊牛肾细胞、鸡胚成纤维细胞中繁殖。病毒在-70 ℃可存活数年,冻干可长期保存。病毒对紫外线和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敏感,对热和干燥敏感。3%福尔马林、5%石碳酸及3%苛性钠等对本病毒具有良好的消毒作用。
二、流行病学
(一)易感动物
易感动物不分品种和年龄均可感染,临床上4~12月龄犬最易感染发病,而2岁以上犬发病率降低。在自然条件下,犬瘟热病毒也可感染犬科的其他动物(如狼、豺、狐等)和鼬科动物(貂、雪貂、白鼬、臭鼬、伶鼬、黄鼠狼、獾、水獭等),浣熊科动物曾在浣熊、密熊、白鼻熊和小熊猫中发现。近年来,发现海豹、海狮等也可感染犬瘟热病毒。
(二)传染源
患病动物和带毒者是本病的传染源。
(三)传播途径
主要是健康犬与病犬直接接触,通过飞沫和污染饲料、饮水,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也可经眼结膜和胎盘传播。
(四)流行特点
本病多发于寒冷季节。似乎有周期性,每2~3年流行1次,但近年来有些地区常年发病。
三、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3~6 d。病犬病初发热,温度达39~41 ℃,精神委顿,食欲减少或废绝。眼、鼻流浆液性分泌物,后变脓性,有时带有血丝。发热3 d后体温降至正常,病犬恢复食欲,精神也好转。2~3 d后再次发热,并持续几周(即双相型发热),病情恶化,鼻镜、眼睑干燥甚至龟裂。7日龄以内犬感染时,常出现心肌炎,双目失明,牙齿生长不规则,常有嗅觉缺损。
消化系统症状一般表现厌食,呕吐,严重时水样腹泻,恶臭,混有黏液和血液,与细小病毒病十分相似。呼吸道系统症状一般表现为鼻镜干裂,排出脓性鼻液,病犬咳嗽、打喷嚏,肺部听诊有啰音和捻发音,出现严重的肺炎症状,呼吸急促,腹式呼吸。皮肤系统症状多表现脚垫和鼻镜等部位皮肤过度角质化。神经系统症状一般多在感染后3~4周,全身症状好转之后的几天至十几天才出现。经胎盘感染的幼犬可在4~7周龄时出现神经症状,表现为癫痫、转圈,或共济失调、反射异常,或颈部强直,肌肉痉挛,反复有节律性的咬肌颤动,最后出现惊厥而死亡。耐过的犬遗留舞蹈病和某部肢体麻痹等症状。生殖系统症状可见孕犬感染后发生流产、死胎和仔犬成活率下降,病程一般2周。并发肺炎和肠炎的病程可能较长,发生神经症状的病程最长。
继发细菌感染时,发热初期少数幼犬下腹部、大腿内侧和外耳道发生水疱性脓疱性皮疹,康复犬可获得终身免疫力。
四、病理变化
有些病例皮肤出现水疱性脓疱性皮疹。有些病例鼻和脚底表皮角质层增生而呈角化病。上呼吸道、眼结膜呈卡他性或化脓性炎。肺呈卡他性或化脓性支气管肺炎。消化道中胃黏膜潮红,肠道呈卡他性或出血性肠炎,直肠黏膜出血。脾肿大。胸腺常明显缩小,且多呈胶冻状。肾上腺皮质变性。睾丸炎和附睾丸炎。中枢和外周神经很少有病变。
五、诊 断
(一)临诊诊断
根据本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特点可作出初诊,确诊有赖于实验室诊断。
(二)实验室诊断
1.病原诊断
发病早期采淋巴组织,急性病例取胸腺、脾、肺、肝、淋巴结,脑炎症状者采小脑等病料,制成10%乳剂,经无菌处理后接种于犬肾原代细胞、犬肺巨噬细胞、鸡胚成纤维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用已知抗血清做病毒中和试验鉴定病毒。
2.血清学诊断
用已知抗原做病毒中和试验、琼脂扩散试验和ELISA等试验,检测血清中的抗体,以进行追溯性诊断,用已知荧光抗体鉴定分离的病毒。
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犬瘟热快速诊断检测试纸,取患犬眼、鼻分泌物、唾液、尿液为检测样品,可在5~10 min内作出诊断,该方法方便、灵敏、快捷。
3.分子生物学诊断
该诊断也可用PCR方法检查。
4.包涵体的检查
生前可取鼻、舌、结膜、瞬膜等,死后则刮膀胱、肾盂、胆囊和胆管等黏膜,制成涂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后镜检。包涵体嗜酸性,主要在细胞浆中,呈圆形或椭圆形,红色,偶见细胞核中。发现包涵体可作为诊断依据。有时仅根据包涵体的存在,可能导致假阳性诊断,最好再进行病毒的分离鉴定或血清学检查等。
(三)鉴别诊断
(1)犬传染性肝炎。常见暂时性角膜混浊;出血后血凝时间延长;剖检有特征性的肝和胆囊病变及体腔血样渗出液,而犬瘟热无上述变化。
(2)狂犬病。病犬对人和其他动物有攻击性,有喉头、咬肌麻痹症状,而犬瘟热则无此症状。
(3)副伤寒。病犬脾脏显著肿大,而犬患犬瘟热时脾脏正常或轻度肿大。
(4)钩端螺旋体病。本病无呼吸道和结膜的炎症,有明显的黄疸,犬瘟热无黄疸。
六、防 治
(一)预防措施
平时加强犬的饲养管理,注意环境卫生,坚持平时预防接种。目前常用的疫苗有国产五联苗、七联苗及进口的四联苗、六联苗等。首免时间应根据母源抗体的多少来决定,母源抗体(病毒中和试验)滴度1∶100以下是首免的指示滴度。如果没有条件检测,则7~9周龄首免为宜。二免和三免依次间隔2~3周,以后每年加强免疫1次即可。用人的麻疹疫苗给幼犬接种效果较好,对刚断奶的幼犬用2~3份人用麻疹疫苗首免,半月之后再以2~3周的间隔时间注射2~3次犬瘟热弱毒苗,可获较好的免疫效果。
(二)扑灭措施
一旦发病,对病犬要严格隔离,彻底消毒,积极治疗,尸体焚烧或深埋。对假定健康和受威胁的易感犬进行紧急接种。治疗病犬时,在发热初期,及早给予大剂量高免血清,可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对出现神经症状的病例,使用高免血清效果不佳。近年来已用犬瘟热单克隆抗体进行治疗,效果很好。免疫球蛋白、干扰素也可用于本病治疗。根据病犬发病后的症候,采用输液、退热、镇静、止痛、收敛等对症疗法,具有一定治疗作用。本病常继发细菌感染,因此,使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可减少死亡,缓解病情。
自测训练
犬瘟热的临床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