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三、犬细小病毒病
    来源:辈宠网

犬细小病毒病也称犬传染性出血性肠炎,由犬细小病毒引起犬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病犬呕吐、出血性肠炎、严重脱水和心肌炎,是危害犬类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一)流行病学

病犬及带毒犬是本病的主要传播源。病犬通过粪尿、呕吐物及唾液向外界排毒,康复犬仍能长期带毒和通过粪尿向外排毒。本病主要经消化道传染,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初发地区常常呈暴发性流行,城市饲养犬的感染率较农村饲养犬要高,经过一段时间后,往往只有幼龄犬才出现新病例。

(二)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为5~10天,临床上表现为出血性肠炎和心肌炎2种类型。

1. 出血性肠炎型 各种年龄的犬均能发生,但以3~4月龄幼犬最为多见。病犬常突然发病,先呕吐后腹泻,精神沉郁,食欲废绝,体质迅速衰弱,喷出的稀粪呈黄色或灰黄色,内含多量黏液和假膜,病后1~5天粪便呈番茄汁样,内含血丝并有难闻的腥臭味。体温升高到40~41℃,渴欲增加,病犬迅速脱水,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减退,可视黏膜苍白,病犬因水盐代谢紊乱和酸中毒。常因呼吸困难发生休克死亡,病程1周,短的只有1~3天,死前体温降至常温以下。

2. 心肌炎型 多见于4~6周龄的幼犬,常突然发病,呼吸困难,可视黏膜苍白,轻度腹泻呕吐。心悸亢进,心律不齐,心区可听到心内回流性杂音。最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而死亡,病死率可达60%~100%。

有的病例2种类型同时出现。

(三)病理变化

死于出血性肠炎型的病犬可视黏膜苍白,脱水,腹腔积液,浆膜面有纤维素渗出物,小肠中后段肠腔扩张,浆膜充血,肠内容物水样并混有血液,肠黏膜严重剥脱,呈暗红色,肠系膜淋巴结充血、出血,肠上皮发生变性,肠上皮细胞内可见到核内包涵体。死于心肌炎型,可见肺水肿、充血、出血,肺表面色彩斑驳。心脏外观肿大、充血,心室、心房内有淤血块,心肌纤维坏死、损伤,心内膜有非化脓性坏死灶,在心肌损伤部位查到内包涵体。

(四)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实验室做病毒分离或血清学诊断(血凝试验、血凝抑制试验、ELISA等方法)。

(五)防控

1. 免疫接种 可选用联苗(犬二联、三联、五联苗)于2~3月龄首免,间隔2周再加强免疫1次,以后6个月加强免疫1次。母犬则在产前3~4周免疫接种。

2. 治疗 注射高免血清、免疫球蛋白或犬细小病毒单克隆单体,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配合补液、止泻、止吐、止血、控制继发感染等治疗。方法为:

一是注射高免血清、免疫球蛋白或犬细小病毒单克隆单体,连用2~3天。

二是补液用10%的葡萄糖盐水加维生素C、维生素B1及5%碳酸氢钠溶液。

三是防止继发感染可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

四是止吐可选用胃复安。止血可选用维生素K3或止血敏。

五是控制休克可选用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