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食道线虫寄生于犬、狐的食道壁、胃壁及主动脉壁引起的寄生虫病。狼食道线虫〔Spirocerca lupi(Rudolphi,1809)〕属旋尾目、旋尾科、旋尾属。虫体呈螺旋形,血红色。口孔周围有两个分为三叶的唇片,咽短。雄虫长30~54毫米,尾部有尾翼和许多乳突,有2根不等长的交合刺。雌虫长54~80毫米。卵壳厚,产出时已含幼虫。发育史属间接型。虫卵被中间宿主食粪甲虫吞食后孵化,幼虫在甲虫体内发育为感染幼虫。犬、狐吞食了含感染幼虫的甲虫而被感染。若甲虫被不适宜的动物如鸟类、两栖类、爬虫类动物吞食,感染幼虫则在这些动物的食道、肠系膜及其他脏器形成包囊,也可作为犬、狐感染的来源。感染幼虫钻入宿主胃壁动脉,随血流移行时,常引起组织出血、炎症和坏疽性脓肿。幼虫离去后病灶可自愈,但遗留下血管腔狭窄病变,若形成动脉瘤或引起管壁破裂,则发生大出血死亡。成虫在食道壁、胃壁或主动脉壁中形成肿瘤,病犬出现吞咽、呼吸困难,循环障碍和呕吐等症状。根据症状和在检查粪便或呕吐物时发现虫卵可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