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体状态的观察
接触病宠物进行检查的第一步,就是观察病宠物的整体状态。整体状态的观察应重点判定其体格、发育、营养程度、精神状态、姿势、体态,运动与行为的变化和异常表现。
1.体格与发育
体格可根据其生长发育情况分为大、中、小或发育良好或发育不良。体格的大小,可以判定其发育程度。体格发育良好的宠物,其结构匀称,肌肉结实,给人以强壮有力的印象。发育不良的病犬,多表现躯体矮小,结构不匀称,表现发育迟缓或发育停滞。
2.营养程度
营养程度一般可根据肌肉的丰满度,特别是皮下脂肪的蓄积量而判定,被毛的状态和光泽,也可作为参考。临床上一般将营养程度划分三级: 营养良好、营养中等、营养不良。
营养良好的宠物被毛光泽,皮下脂肪充盈,肌肉丰满,躯体圆满而骨骼棱角不突出。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消瘦,且被毛蓬乱、无光泽,皮肤缺乏弹性,骨骼表露明显(如肋骨)。如病宠物短期内急剧消瘦,主要应考虑可能患有急性热性病或由于急性胃肠炎、频繁下痢而致大量失水的结果。
如病程发展缓慢,则多提示为慢性消耗性疾病(主要为慢性传染病、寄生虫病、长期的消化紊乱或代谢障碍性疾病等),此外,幼龄宠物的消瘦,应注意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体内寄生虫、维生素A缺乏症以及其他营养、代谢紊乱性疾病等。高度的营养不良,称恶病质,是判断预后不良的一个重要指征。
营养过剩,犬比较多见,多为饮食单一,能量过剩及运动不足所致。如种用宠物过胖则影响其繁殖能力。
3.精神状态
宠物的精神状态是其中枢神经机能状态的标志。可根据其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及其行为表现而判定之。正常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两个过程保持动态的平衡。当中枢神经机能发生障碍时,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平衡被破坏,临床上表现为过度兴奋或抑制。兴奋是中枢神经机能亢进的结果,常表现为惊恐、不安或狂躁不驯。典型的狂躁行为乃狂犬病的特征。抑制是中枢神经机能紊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主要表现为沉郁、嗜睡甚至昏迷。沉郁时可见病宠物精神萎靡、垂耳低头,对周围环境冷淡,对刺激反应迟钝。精神沉郁常见于各种发热性疾病及消耗性、衰竭性疾病等。
4.运动与行为
运动、行为的异常可表现为:
1)共济失调 由于在运动中四肢配合不协调,而呈醉酒状,行走欲跌,走路摇摆或肢爪高抬、用力着地,步态似涉水样。可见于脑脊髓的炎症或寄生虫病。某些中毒以及营养缺乏与代谢紊乱性疾病,多侵害小脑,造成共济失调。此外,当急性脑贫血(如大失血、急性心力衰竭或血管机能不全)时,也可见有一时性的共济失调现象,应根据病史、心血管系统的变化而加以区别。
2)盲目运动 无目的地徘徊,向前直冲、后退不止,或呈圆圈运动,可提示为脑、脑膜的充血、出血、炎症或某些中毒与严重的内中毒(如脑脊髓炎、霉菌中毒、伪狂犬病、李氏杆菌病等)。
(二)被毛和皮肤的检查
检查表被状态,主要应注意其被毛、皮肤、皮下组织的变化以及表在的外科病变的有无及特点。检查时,应注意其全身各部皮肤的病变,除头部、颈侧、胸腹侧外,还应仔细检视其会阴、乳房及趾球、趾间等部。
1.被毛
健康宠物的被毛整洁、有光泽。被毛蓬乱而无光泽,换毛迟缓,常为营养不良的标志,可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贫血、内寄生虫病、结核病等)及长期的消化紊乱; 营养物质不足、某些代谢紊乱性疾病。
局限性脱毛应注意皮肤病或外寄生虫病,如见于头颈及躯干部有多处脱毛、落屑病变,并伴有剧烈痒感(经常向周围物体上摩擦或啃咬甚至病变部皮肤出血、结痂或形成龟裂)时,可能有螨病(疥癣)的可能,常因相互感染以致在群中常造成蔓延而大批发生。为确诊应刮取皮屑(宜在皮肤的病健部交界处)进行镜检。
2.皮肤的颜色
白色皮肤的宠物,其皮色改变可表现为苍白、黄染、发绀及潮红与出血斑点。
1)皮肤苍白
乃贫血之症,可见于各型贫血(如幼犬贫血以及营养不良、腹泻、维生素缺乏症、硒-维生素E缺乏症、蛔虫感染等)。
2)皮肤黄疸
可见于肝病(如实质性肝炎、中毒性肝营养不良、肝变性及肝硬化); 胆道阻塞(肝片吸虫症、胆道蛔虫病);溶血性疾病(钩端螺旋体病)。
3)皮肤发绀
轻则以耳尖、鼻盘及四肢末端为明显,重则可遍及全身。可见于严重的呼吸器官疾病; 重度的心力衰竭; 多种中毒病。
4)皮肤的红色斑点及疹疱
皮肤的红色斑点常由皮肤出血而引起,如系出血点则指压时不褪色。皮肤小点状出血,好发于腹侧、股内、颈侧等部位,常为犬瘟热的特征。
3.皮肤的温度、湿度及弹性
1)皮肤温度的检查
可用手或手背触诊宠物躯干、股内等部而判定之,为确定躯体末梢部位皮温分布的均匀性,可触诊鼻镜、耳根及四肢的末梢部位。
皮温增高是体温升高、皮肤血管扩张、血流加快的结果。全身性皮温增高可见于一切热性病; 局限性皮温增高提示局部的发炎。
皮温降低是体温过低的标志。可见于衰竭症及营养不良、大失血及重度贫血,严重的脑病及中毒等。
皮温分布不均而末梢冷厥,乃重度循环障碍的结果。表现为耳鼻发凉,肢梢冷感,可见于心力衰竭及虚脱、休克之时。
2)犬的鼻镜
正常时湿润并附少许水珠。鼻镜干燥,可见于发热病及重度消化障碍与全身病。严重时可发生龟裂,提示犬瘟热、犬细小病毒感染等。
3)皮肤的弹性
检查皮肤的弹性,通常可于背部、颈侧、肩前等部位,用手将皮肤捏成皱褶并轻轻拉起,然后放开,根据其皱褶恢复的速度而判定之。
皮肤弹性良好的宠物,拉起、放开后,皱褶很快恢复、平展;如恢复很慢,是皮肤弹性降低的标志。可见于机体的严重脱水以及慢性皮肤病(如疥癣、湿疹等)。老龄宠物的皮肤弹性减退,是自然现象。
(三)浅在淋巴结及淋巴管的检查
浅在淋巴结及淋巴管的检查,在确定感染或诊断某些疾病上有很重大的意义。
1.浅在淋巴结的检查
临床检查中应予注意的淋巴结主要有: 下颌淋巴结、耳下及咽喉周围的淋巴结、颈部淋巴结、肩前及膝窝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乳房淋巴结等。淋巴结的检查方法,可用视诊,尤其是常用触诊,必要时可配合应用穿刺检查法。
进行浅在淋巴结的视、触诊检查时,主要注意其位置、大小、形状、硬度及表现状态、敏感性及其可动性(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淋巴结的病理变化主要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肿胀,有时可呈现化脓。淋巴结的急性肿胀,通常呈明显的肿大,表现光滑,且伴有明显的热、痛(局部热感、敏感)反应。淋巴结的慢性肿胀,一般呈肿胀、硬结、表面不平,无热、无痛,且多与周围组织粘连而固着,有难于活动的特点。淋巴结化脓则在肿胀、热感、呈疼痛反应的同时,触诊有明显的波动。如配合进行穿刺,则可吸出脓性内容物。
2.浅在淋巴管的检查
正常时宠物体浅在的淋巴管不能明示。仅当某些病变时,才可见淋巴管的肿胀、变粗甚至呈绳索状。
(四)可视粘膜的检查
凡是肉眼能看到或借助简单器械可观察到的粘膜,均称可视粘膜,如眼结膜、鼻腔、口腔、阴道等部位的粘膜。健康宠物的可视粘膜湿润,有光泽,呈微红色。
检查可视粘膜时,除应注意其温度、湿度、有无出血、完整性外,更要仔细观察颜色变化,尤其是眼结膜的颜色变化。结膜的颜色变化,不仅可反映其局部的病变,并可推断全身的循环状态及血液某些成分的改变,在诊断和预后的判定上均有一定的意义。
眼结膜的颜色决定于粘膜下毛细血管中的血液数量及其性质以及血液和淋巴液中胆色素的含量。正常时,眼结膜呈淡红色。结膜颜色的改变,可表现为潮红、苍白、发绀或黄染。
1.潮红
是结膜下毛细血管充血的征象。单眼的潮红,可能是局部的结膜炎所致;如双侧均潮红,除可见于眼病外,多标示全身的循环状态。弥漫性潮红常见于各种热性病及某些器官、系统的广泛性炎症过程,如小血管充盈特别明显而呈树枝状,则称树枝状充血,多为血液循环或心机能障碍的结果。
2.苍白
结膜色淡,甚至呈灰白色,是各型贫血的特征。如病程发展迅速而伴有急性失血的全身及其他器官、系统的相应症状变化,可考虑大创伤、内出血或偶见于内脏破裂(如肝、脾破裂)。如慢性经过的逐渐苍白并有全身营养衰竭的体征,则多为慢性营养不良或消耗性疾病(如衰竭症,慢性传染病或寄生虫病)。由于大量红细胞被破坏而形成的溶血性贫血(如焦虫症时),则在苍白的同时常带有不同程度的黄染。
3.发绀
即可视粘膜呈蓝紫色。系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或形成大量变性血红蛋白的结果。一般引起发绀的常见病因是:
1)因高度吸入性呼吸困难(如上呼吸道的高度狭窄时)或肺呼吸面积的显著减少(如各型肺炎、胸膜炎时)而引起动脉血氧未饱和度增加,即肺部氧和作用的不足。
2)血流过缓(淤血)或过少(缺血)而使血液经过体循环的毛细血管时,过量的血红蛋白被还原,称外周性紫绀。多见于全身性淤血,特别是心脏机能障碍时(如心脏衰弱与心力衰竭)。不同病因引起的发绀,在结膜呈蓝紫色的同时,应具有不同的其他临床症状,应注意全面检查、综合分析。
4.黄疸
结膜被黄染,在巩膜处较为明显而且易于发现。粘膜黄疸是胆色素代谢障碍的结果。引起黄疸的常见病因是:
1)因肝实质的病变,致使肝细胞发炎、变性或坏死,并有毛细胆管的淤滞、与破坏,造成胆汁色素混入血液或血液中的胆红素增多,称为实质性黄疸。可见于实质性肝炎,肝变性以及引起肝实质发炎、变性的某些传染病及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
2)因胆管被结石、异物、寄生虫所阻塞或被其周围的肿物压迫,引起胆汁的淤滞、胆管破裂,造成胆汁色素混入血液而发生粘膜黄染,称为阻塞性黄疸。可见于胆结石、肝片吸虫病、胆道蛔虫等;此外,当小肠粘膜发炎、肿胀时,由于胆管开口被阻,可有轻度的粘膜黄染现象。
3)因红细胞被大量破坏,使胆色素蓄积并增多而形成黄疸,称溶血性黄疸,如当犬焦虫病,此时由于红细胞被大量破坏而同时造成机体的贫血所致。
(五)体温、脉搏、呼吸的检查
1.体温检查
通常用肛门表测定肛门内温度,方法是将肛门表水银柱甩至35℃以下,用酒精棉球消毒后缓慢插入肛门内,3~5分钟后取出。宠物兴奋、紧张、运动等,可使体温暂时性轻度增高,因此在测温前半小时要保持宠物安静、停止活动、不喂水或食品,更不能刺激其吠叫,以免影响体温。成年犬正常体温为38.7℃左右,幼犬为38.5~39.5℃,通常晚上高,早晨低,日差在0.2~0.5℃。猫的正常体温为38.0~39.5℃。体温升高1℃以内叫微热,升高1~2℃为中热,升高2~3℃或更高为高热。
2.呼吸数的测定
呼吸数根据宠物胸腹部的起伏动作测定,一起一伏为一次呼吸。也可将手背放在宠物鼻孔前方,感觉呼出的气流,呼出一次气流为一次呼吸。在冬季还可直接观察呼出的气流。一般记数1分钟的呼吸数。成年犬的呼吸数为10~15次/分,幼犬为14~32次/分;猫的呼吸数为15~32次/分,平均为26次/分。吸气时间约是呼气时间的两倍。同时注意呼吸式,健康成年犬呈胸式呼吸,幼犬为胸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提示胸部器官有病,如肺炎、心包炎、肋骨骨折、胸膜炎等。
呼吸数受很多因素影响,如宠物的种类、性别、年龄、营养、气温、湿度、海拔高度,还有运动及外界环境等。所以健康宠物的呼吸数的变动范围就很大。
呼吸数增多见于发热性疾病,各种肺病、心脏病、贫血、大失血、胃扩张、肋骨骨折及腹膜炎等。呼吸数减少多见于中毒病、重度代谢紊乱、上呼吸道狭窄、尿毒症和某些脑病(脑炎、脑肿瘤、脑水肿)等。
3.脉搏次数测定
检查脉搏需在安静状态下进行,否则脉搏数偏高。
检查方法:通常在后肢股内侧的股动脉处,检查者站在宠物的侧后方,一手握后肢,一手伸入股内侧,以手指肚轻压动脉检查之。检查脉搏要注意脉数、脉性和脉搏的节律。健康犬的节律,成年犬68 ~80次/分,幼犬为80~120次/分; 成年猫为120~140/分,幼猫为160次/分。犬正常时,常出现与呼吸同步的周期性心律不齐。
脉搏数的病理变化:脉搏增数多见于热性病、贫血及心脏衰弱等,脉搏减少主要见于某些脑病及中毒病,脉搏明显减少提示预后不良。
对于幼龄宠物,体温、脉搏数、呼吸数是极易变动的,主要原因在于幼龄宠物的各系统发育尚不完全,所以临床检查时一定要注意,排除各种非疾病因素,以免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