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为由肉毒梭菌的外毒素(肉毒毒素)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性中毒性疾病。病的特征是出现运动中枢神经麻痹和延脑麻痹的症状,死亡率极高。在犬、猫中时有发生。
[病原] 本菌为革兰氏染色阳性的粗大杆菌,两端钝圆,多散在,偶见有成对或短链排列,无荚膜,周身有4~8根鞭毛、运动力弱。有芽胞且位于一端,呈卵圆形略大于菌体,尤如网球拍状。为腐物寄生菌。
本菌为严格厌氧菌,在28~37℃生长良好,但在温度25~31℃和pH7.8~8.2时最易产生毒素。在含有血液或葡萄糖或肝组织的培养基中生长更好,在葡萄糖血液琼脂上长成细小、扁平、颗粒状、中央凹陷、边缘不整带丝状菌落,且易融合,有溶血圈。在葡萄糖肉渣肉汤中肉渣被A、B、F型菌消化而呈黑色,且有腐败恶臭味,上清液含有外毒素。
本菌分A~F6个型,在肉汤中A、B、F3型呈混浊,底部有粉状或颗粒状沉淀; 而C、D、E型则呈清亮,有絮片状生长粘于管壁; A、B、E、F型能溶化吕氏血清斜面,而C、D型不溶化;A、B、F型能消化肉块使之变黑,有腐败恶臭,而C、D、E 3型则否。本菌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果糖,产酸产气; 能迅速液化明胶,能分解凝固血清和卵白,产生硫化氢,不形成靛基质。
本菌能产生毒力强大的(毒性比氰化钾大1万倍)外毒素(一种特殊蛋白质、由19种氨基酸组成),具有耐热(80℃30分钟、100℃ 10分钟破坏),耐酸和抵抗蛋白酶的特性。根据毒素的抗原性将肉毒梭菌分为A、B、C、D、E、F等6个型,其中C型又分Cα和Cβ两个亚型,各型菌产生相应的致病性相同而抗原性不同的毒素,且只能被其相应型抗毒素所中和。
本菌繁殖体在80℃ 30分钟、100℃ 10分钟即杀死,但芽胞经煮沸6小时,干热185℃ 5~10分钟、高压115℃ 20~30分钟才能杀死。
肉毒梭菌存在于污染的土壤、污泥、粪便和皮毛、垫料中,遇适宜环境即繁殖产生毒素而致病。不同型毒素对不同动物的致病力也不同,引起犬、猫等动物发病的多是存在于腐肉及以食腐肉为主的非脊椎动物体内的C型及D型毒素。
[流行病学] 本病存在于世界各地。犬、猫都易感,猫的发病率要比犬高。自然病例多数由于摄食腐败的动物性饲料或污染毒素的饲料和水而经消化道传染发病。由于污染环境中的芽胞生存久长,故极易在污染饲料中发芽繁殖产生大量毒素,使动物食之发病。由于本病是毒素引发,所以一般在动物消化道内的肉毒梭菌及其芽胞对动物并无危害。
本病的发生与动物年龄、性别和季节无大关系,但与饲料中毒素量、吃入量多少以及污染饲料的温度环境有关,毒素污染严重的可引起群发,吃入多的病情重笃,死亡率极高。
[临床症状] 潜伏期4~24小时,长的数天,这要取决于毒素型和食入量。多为突然发病,体温不高。初期出现进行性、对称性肢体麻痹,通常从后肢向前肢延伸,进而发生麻痹,但尾巴仍能摇动。患犬反射机能下降,肌肉松弛,但神志清醒。继而出现呼吸困难、卧地不起呈瘫痪状,流涎,头下垂,大小便失禁等一系列麻痹症状,最后窒息死亡。
[剖检变化] 肉毒梭菌毒素主要侵害神经与肌肉接合点,故在剖检上无特殊病变。常见到的病变有: 咽喉、会厌部粘膜上有出血点,并覆有一层粘液性物。胃肠粘膜有时有卡他性炎性病变,并有小出血点。心内外膜也有出血点。有的出现肺充(淤)血、水肿。神经系统一般见不到肉眼病变。
[诊断] 根据临床特征、流行病学调查和剖检无特征性病变等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时的实验室检查主要是毒素检测。
(1)病料采取与检查程序 采取可疑的垫料、饲料、死动物、污泥等样品用于细菌分离,采取病犬的胃肠内容物、尸体、血清等病料做肉毒梭菌毒素检测。实验室检查程序见图3-3-7。
图3-3-7 肉毒梭菌毒素中毒实验室检查程序
(2)分离培养 取可疑样品(饲料、垫料、动物死尸等)煮沸1小时以杀死非芽胞菌,接种血液琼脂进行厌氧培养,可见到典型菌落;也可接种肉渣培养基后加热80℃ 20分钟,然后37℃培养24小时,涂片染色镜检,可见到典型的菌。
(3)涂片镜检 取怀疑有肉毒梭菌污染的饲料、死动物尸体组织等直接涂片染色镜检,或将样品做煮沸1小时处理后接种培养,然后再涂片镜检,均可见到革兰氏染色阳性菌。
(4)动物毒素试验 取可疑饲料、病死动物尸体组织、患犬的胃肠内容物和血清,加入倍量灭菌生理盐水(或蒸馏水)研制成悬液,置室温1~2小时后离心或滤过,取上清液或滤液分成2份,1份100℃加热30分钟做对照,另1份不加热灭活做毒素试验,各取0.2~0.5ml皮下或腹腔注射小鼠(也可用豚鼠或猫),若试验组鼠在1~2天死亡而对照鼠存活,则表明检料样品中含有毒素。用豚鼠试验的剂量为1~2ml,观察3~4天发病死亡。
也可取发病犬、猫的血清注射小鼠,如发病死亡,同样可做出确诊。
还可取分离培养液、接种小鼠等实验动物,试验组与100℃加热30分钟对照组同样可以获得结果。
如取加热处理与未处理的病料滤液、血清或分离培养液各0.1~0.2ml,分别注射于鸽(鸡)两侧眼睑皮下,在注射后0.5~2小时未加热处理眼睑出现麻痹、闭合,而处理眼睑则正常; 未处理组的鸽(鸡)也可在10多个小时后死亡,判定毒素为阳性。
(5)毒素定型 取肉毒梭菌毒素分型抗毒素(标准阳性血清)分别与分离培养液或病料上清液、滤液经感做处理后接种小鼠等实验动物,进行保护力试验,以确定毒素型。
[治疗] 在早期用多价或C型(犬、猫多属C型肉毒梭菌毒素中毒)抗毒素治疗效果很好,通常肌肉或静脉注射2~5ml。但对晚期病例的疗效就不佳。
对因食入可疑饲料而中毒的病例,则可采取洗胃、灌肠或服用泻剂等疗法,以及强心、补液等对症治疗,以缓解病况。
[预防措施] 首先要做好日常的环境卫生,清除周围的动物死尸,填平死水池塘和洼地。其次禁喂变质和可疑的饲料,动物性饲料要煮熟后喂。对污染地区的动物应每年用多价或C型肉毒梭菌甲醛灭活疫苗做预防免疫接种,也可用甲醛灭活的明矾沉淀类毒素预防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