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七、诺卡氏菌病
    来源:辈宠网

本病是由诺卡氏菌属 (原放线菌属) 中最常见的病原菌星形诺卡氏菌引起的一种多种动物感染的疾病总称。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病的特征是在肺、淋巴结、乳房、脑和皮肤、实质脏器等组织形成脓肿。本病在世界各地存在,我国也不例外,在犬、猫中也有发生。

[病原] 犬、猫诺卡氏菌病的病原是星形诺卡氏菌。本菌为革兰氏染色阳性杆菌,有时有分枝,有时分枝菌丝缠结或呈长丝,不形成荚膜和芽胞,无运动性,有较弱的抗酸性。为需氧菌,培养温度为28~30℃,能在血液琼脂和沙氏琼脂上生长,长成隆起、堆积、重叠的颗粒性菌落,边缘不规则,常产生黄橙色色素。

本菌能发酵果糖、葡萄糖、糊精、甘露糖产酸,还原硝酸盐,产生尿素酶,过氧化氢酶反应阳性,氧化酶反应阴性。本菌不耐热,一般消毒药可杀死。

[流行病学] 病菌属土壤腐物寄生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犬、猫、牛、马、羊、鸡和人均易感,常通过伤口和呼吸侵入。犬、猫多由尖牙、骨刺、芒刺、杂物刺等污染刺伤经黏膜、皮肤伤口感染。犬的发病率比猫高,农村地区比城市高,散放的比圈养的高,猎犬、警犬比伴侣犬高。各种年龄犬、猫均感染,发情季节发病多。

[症状] 本病在病菌感染后既能在创伤局部发病,也可经淋巴和血行扩散到全身,这与动物免疫功能、抵抗力相关。

(1) 皮肤型。多发生于四肢,在损伤感染处出现脓性肉芽肿、蜂窝织炎、结节性溃疡及排脓瘘管,脓肿、瘘管中的脓汁内含有菌丝丛。

(2) 胸型。犬和猫均发生,由吸入感染,主要出现胸膜炎病状,体温升高,呼吸困难,胸腔有脓性渗出物而成为脓胸。

(3) 全身型。犬多发生,伴有高热、咳嗽、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乃至废绝,呼吸困难,流鼻液,有的出现神经症状,类似犬瘟热。

[剖检变化] 特征性的病变是损伤皮肤局部、肺、胸膜、肝、脾、肾等器官组织出现脓肿、蜂窝织炎、瘘管、脓胸、结节性坏死溃疡。脓汁中可见到菌丝丛,血相中出现嗜中性白细胞和巨噬细胞增多的化脓性炎性变化。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特征可以做出诊断或初步诊断,但确诊还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

(1) 涂片镜检。取脓汁、渗出物涂片后用革兰氏法或抗酸性染色法染色,镜检可见到革兰氏阳性和抗酸性的杆状或分枝状或断裂菌丝状菌。

(2) 分离培养。取脓汁、渗出物和病变组织接种沙氏培养基、普通营养琼脂,于28~30℃培养,可见到典型菌落,也可做涂片镜检和生化特性鉴定。

(3) 动物接种。取脓汁和纯培养物腹腔接种小鼠,待发病或死亡后采取病料做涂片或分离培养。

[治疗] 治疗上首选的药物是磺胺类药物, 剂量要足, 疗程要长, 复方磺胺甲基异唑、磺胺二甲基嘧啶等的疗效较好。磺胺二甲基嘧啶,每千克体重24mg,每日口服3次; 磺胺嘧啶,每千克体重40mg,每日口服3次;还可用磺胺增效剂、磺胺和青霉素联合治疗,最初青霉素剂量可用每千克体重10万~20万u。通常疗程需6个月以上,治愈率皮肤型可达80%,胸型可达50%,全身型可达10%。

[预防] 尚无有效的免疫制剂用于本病的预防。关键在于防止发生创伤和及时处理创伤等综合性防治措施。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