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九、莱姆病
    来源:辈宠网

本病又称莱姆包柔体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以动物关节肿胀、跛行、四肢运动障阻、皮肤病变和人游走性慢性红斑、儿童关节炎与慢性神经系统综合征为特征的经蜱传播的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病。本病已先后在美、欧、大洋、非和亚洲地区发现,并有继续蔓延扩大之势。在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现以来,已在10多个省证实存在,其危害性应引起重视。

[病原] 伯氏疏螺旋体 (Borrelia burgdorferi,Bb) 又称伯氏蜱疏螺旋体,属螺旋体类螺旋体属。菌体的螺旋疏而粗,螺旋密度不规则。培养比较困难。

本菌呈近似弯曲螺旋状,鞭毛少,具有扭曲、翻转运动特征,姬姆萨染色良好,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在暗视野或相差显微镜下可直接见到菌体及运动性。为厌氧、微需氧菌,在含有5-氟脲嘧啶和卡那霉素 (8mg/ml) 的BSKZ培养基上可分离培养,也可在加有1.3%琼脂糖的固体BSK培养基上长成菌落,也可在液体BSKZ培养基中生长,在33℃培养最佳。本菌也可在鸡胚卵黄囊、尿囊腔或尿囊膜上生长; 能在菌的传播媒介蜱体内生长繁殖,蜱是主要的自然宿主。

本菌具有特别耐受高温和干燥的特性,但对各种理化因素的抵抗力不强。对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等敏感,加入0.06~3.0μg/ml即有抑制作用; 但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和新霉素在8~16mg/ml浓度时仍能生长,故可将其加入培养基中作为分离培养的选择培养基。

本菌能发酵葡萄糖产酸,其抗原较其他疏螺旋体稳定。

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已在几十个国家、地区中发现。在我国自1985年在黑龙江地区首先被发现以来,已在近30个省区证实,自然宿主包括人、马、牛、羊、犬、猫、鹿、浣熊、野兔、狼、狐、山狗和多种小型啮齿动物。

[流行病学] 多种野生的、家养的、鼠类等动物和人均易感,蜱是主要的自然宿主和传播媒介,并与野生动物、鼠类、家养动物循环传染形成广泛的疫源。本病主要由带菌蜱等吸血昆虫通过叮咬吸血传染,感染动物可通过排泄物向外排菌,从而又成为传染源。蜱类中,美国主要是达明硬蜱,欧洲是鼠籽硬蜱,亚洲是全钩硬蜱。在我国,东北地区主要是全钩硬蜱,而长角血蜱、三棘血蜱和嗜群血蜱则是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主要传播媒介,福建林区为粒形硬蜱,内蒙古的森林草蜱也带菌。无疑,输血、注射工具等也是本病另一个重要的传播媒介,在我国更应引起重视。

本病的发生、流行多在蜱 (蚊、螺) 等大量滋生、活动的炎热季节,6~9月往往形成发病高峰和流行高峰。

[症状] 感染动物发病后的症状基本相同。犬主要表现发热,体温升高到39℃以上; 精神萎靡,嗜睡; 厌食,食欲减退; 关节发炎、肿胀,四肢发硬,跛行,行动、触压肢关节有疼痛感; 局部淋巴结肿胀。有的出现眼病和神经症状,但更多的病例发生肾功能损伤,如出现蛋白尿、圆柱尿、血尿和脓尿等症状。有些病犬还出现心肌炎症状。通常犬四肢蜱叮咬部有明显的毛发脱落、皮肤坏死剥落。

病猫的临床症状与犬相似,如发热、沉郁、食欲减少或废食、关节肿胀、跛行等。孕猫发生流产。

[剖检变化] 尸体消瘦,被毛脱落,皮肤坏死剥落,体表淋巴结肿大、出血。心肌炎病变,如心肌变性、坏死; 肾小球肾炎和间质性肾炎等病变。关节炎病变,如关节腔积液,有渗出物。有的胸腹腔有积液和纤维蛋白附着。

[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 (蜱的分布、流行季节)、临床和剖检特征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则有赖于实验室检查作出。

(1) 病料采取与实验室检查程序。采取患病动物的病灶组织 (渗出物、组织块)、血液、尿液、渗出液、脑脊液和蜱等做病料。检查程序见图3-3-9。

图3-3-9 莱姆病实验室检查程序

(2) 病理组织学检查。取肾、肺、关节部等病变组织,按常规处理切片、染色、镜检,可见到肾含有中等量的嗜酸性细胞管型,坏死细胞管型,膜增生性肾小球炎与上皮变性; 肺出现大单核细胞、嗜中性细胞和嗜酸性细胞形成的间质性肺炎; 肠出现浆细胞浸润; 滑膜见有大量绒毛增生和淋巴细胞、嗜中性细胞及嗜酸性细胞灶。

(3) 直接镜检。取病料或培养物做涂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可见到阴性菌体,姬姆萨染色后镜检可见着色的菌体。取病料或培养物做悬滴标本,在暗视野或相差显微镜下可见到运动的菌体。

(4) 分离培养。取病料接种加有5-氟脲嘧啶和8mg/ml卡那霉素的BSKZ选择培养基上,置34~37℃下培养2周以上,取样做直接镜检,可见到着色或运动的细菌。

(5) 血清学检查。敏感性较强,检出较高的血清学方法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抗原为提纯的菌鞭毛蛋白。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多用于检查关节炎和神经症状病例,可检测出关节液和脑脊髓液中很高的抗体滴度。现已有快速诊断试纸诊断此病。

此外,多聚酶链 (PCR) 技术在检测菌体抗原上具有灵敏、特异性强等优点。

[治疗] 治疗上尚无特效疗法,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和头孢三嗪等的疗效较好。

[预防] 在病的预防上,重点是做好灭蜱等吸血昆虫的工作,化学与生物 (欧洲黄蜂) 防治的效果均较好; 同时要做好灭鼠工作和医疗器具的消毒工作; 对疫区要坚持定期检疫,淘汰阳性犬、猫,并进行彻底消毒。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用于免疫预防。国内外的研究动态是:①全菌体灭活苗,美国已有利用化学灭活的兽用疫苗获准用于犬,间隔2~3周接种两次,免疫期可达5个月以上,以后每年免疫1次。②全菌体弱毒活菌,Sadziene等利用强毒株进行体外传代而育成一株无毒力的鞭毛缺失突变株制成弱毒活菌,从105菌数接种小鼠可产生保护性抗体而获免疫,且抗体效价明显高于灭活疫苗。③亚单位疫苗,研究表明在Bb菌体蛋白中保护性亚单位抗原主要是OspA、OspB、OspC、OspF和ObpA等,其中OspA为强免疫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高效价保护性抗体。亚单位疫苗已在北美人体上应用,保护率达70%~92%,疫苗安全有效。④DNA疫苗,Stover等 (1993) 将编码BbOspA蛋白基因体外连接到卡介苗(BCG),构建成重组BCG-OspA,从10bcfu鼻腔黏膜接种小鼠后能持续抗OspA特异性抗体,并可抵抗同种强毒攻击,对DNA疫苗的前景十分乐观。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