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三、隐球菌病
    来源:辈宠网

本病是由新型隐球菌(酵母)引起的一种多种动物感染的深部真菌病,主要侵害犬、猫的皮肤、肺、消化道和中枢神经。广泛分布于全世界,我国也存在。

[病原] 新型隐球菌又称新型隐球酵母,属真菌门、半知菌亚门、芽生菌纲、隐球酵母属。是动物和人的一种条件致病菌。菌在自然界为腐生菌。菌体为圆形或卵圆形孢子,外有一层透光的厚荚膜而非致病菌则无荚膜。孢子不出芽或出芽,多为边芽生殖,孢子内含有一个大的脂肪颗粒和多量小颗粒(图3-4-3)。本菌在葡萄糖蛋白胨琼脂上于25~37℃培养(非致病性菌在37℃不生长)2~5天长成乳白色粘稠的菌落,并形成类淀粉样物。菌落呈不规则圆形,表面有蜡样光泽,以后菌落变厚色转为橘黄色,少数液化。镜检可见圆形孢子,多数有芽,孢子有荚膜,无真菌丝,但可见到芽管。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形成菌环,不形成菌膜。本菌不发酵葡萄糖、麦芽糖、蔗糖和乳糖。

图3-4-3 新型隐球菌

1.芽生孢子 2.荚膜 3.子细胞

(引自《医学真菌鉴定初编》,孙鹤龄主编)

[流行病学] 在兽医方面马、牛、犬、猫等感染发病,人也能感染发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土壤、污水、腐烂果菜、植物、鸽粪、牛奶中均存在,是主要的疫源。本病主要通过污染的空气、饲料、饮水和用具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等途径侵入动物机体引起感染并损害肺、消化道、神经系统和皮肤等而发病。病的发生往往与机体抵抗力低下,体况不佳及各种应激因素的作用直接有关; 此外,由此也可引起内源性发病,因为在健康动物的皮肤、咽喉、胃肠道往往带菌,一旦抵抗力下降,或大剂量、长时期使用抗生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或者与其他疾病混合、继发感染时也会发生。

猫的发病率比犬高,公猫的发病率更高。但动物与动物间或动物与人间,尚未见有互相直接传染的公开报道。

[临床症状] 在犬全身皮肤都易感染,在猫则头部皮肤多发生。主要于头部出现丘疹、结节、脓肿,破溃后流出脓血; 在眼可发生颗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和视神经炎,出现角膜混浊,有的失明。

肺型病例,在犬、猫出现咳嗽,呼吸促迫甚至困难,有啰音,甚至出现体温升高等全身症状;在猫主要侵害上部呼吸道,鼻孔流出脓性鼻液,严重的鼻液内混有血液,鼻孔污秽,鼻梁肿胀发硬,有的有溃疡灶,颔下淋巴结肿大。

神经型病例,出现共济失调、转圈、后躯麻痹、失明和嗅觉丧失等神经病状,主要损害中枢神经。有的病例则出骨骼损害病状。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不能做出诊断,实验室检查后可做出确诊。

(1)病料采取 通常采取鼻液、脓汁、溃疡病灶渗出物和骨髓等作为检查病料。

(2)涂片镜检 取病料作墨汁涂片,镜检可见典型的厚荚膜孢子; 取用氢氧化钾液处理病料涂片,镜检时仅可见芽生孢子,不见厚荚膜。

(3)分离培养 取病料接种葡萄糖蛋白胨琼脂37℃培养,可长出典型的菌落。

(4)动物接种 取病料(匀浆)悬液,接种小鼠腹腔或尾静脉,常在2~8天死亡。剖检后取病料涂片镜检,可见到菌体。

[治疗与预防] 两性霉素B的疗效比较理想,首次用量为每千克体重0.5mg,加于5%葡萄糖液中静脉注射,如无副作用,以后隔日1次,剂量为每千克体重1mg,但累计量不得超过8mg。也可与5-氟胞嘧啶合用,用时两性霉素B剂量减半,5-氟胞嘧啶每天每千克体重150mg,分4次口服,疗效很好。在皮肤感染时,可同时做局部手术治疗。

在预防方面,重点是做好平时饲养管理,卫生防疫和认真消毒等工作,病死尸体要焚烧,防止污染土壤。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