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孢子虫病是一种临床上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原虫病,属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病原] 本病原是小隐孢子虫和鼠隐孢子虫。隐孢子虫的卵囊呈圆形,极小,无孢子囊,内含4个裸露的子孢子,其他部分由很多颗粒组成。小隐孢子虫卵直径在6μm以下,鼠隐孢子虫卵囊直径为6~8μm。
[生活史及流行病学] 犬、猫是通过食入被厚壁卵囊污染的饲料和饮水而感染隐孢子虫病的。厚卵囊进入体内后,寄生于胃肠道或呼吸道的上皮细胞内(细胞质外),在此进行无性生殖(裂体生殖),释放子孢子,发育为含有6~8个裂殖子的Ⅰ型裂殖体。Ⅰ型裂殖体又侵入上皮细胞进行裂体生殖,一部分再循环发育于Ⅰ型裂殖体,另一部分发育为含有4个裂殖子的Ⅱ型裂殖体。Ⅱ型裂殖体不能进行无性生殖,进行有性生殖阶段,生成配子,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最后进行孢子生殖,由合子发育为卵囊。卵囊有厚壁和薄壁两种,80%为厚壁卵囊,随粪便排出体外成为传染源。20%薄壁卵囊自细胞逸出后,很快破裂释放子孢子,重新侵入邻近肠上皮细胞重复感染,成为自身感染卵囊。
隐孢子虫宿主范围极广,鱼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都可寄生,经口感染,可直接或间接传播。卵囊抵抗力很强,卫生状况差、体质差的犬、猫很容易发病。
[症状] 临床上主要表现急性水样腹泻,排便次数很多,同时还会出现食欲不振、呕吐、消瘦等症状。抵抗力弱的犬、猫临床症状明显且严重,免疫机能正常的临床表现不明显,并能自然恢复。多数隐孢子虫病犬、猫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小肠和盲肠增厚、扩张。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持续性水样腹泻等典型临床症状和抗生素、抗腹泻药治疗无效的情况可初诊,确诊必须粪便中检出隐孢子虫卵囊。临床上可选用蔗糖漂浮法、福尔马林醋酸沉淀法、直接涂片法来检查粪便中卵囊。石炭酸品红液背景染色方法如下:取新鲜腹泻粪便加等量石炭酸品红液在玻片上充分混合,制成薄涂片,室温下空气晾干,加显微镜用的油浸镜用油在涂片上,加盖玻片,用明视野显微镜高倍下观察,隐孢子虫卵囊明亮、折光,其他全部是黑的。
[治疗] 本病尚无特效药,国内外报道拉沙里菌素钠、奎宁、林可霉素、螺旋霉素有一定疗效。该病治疗中,对症和支持疗法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预防] 搞好犬、猫卫生和环境卫生,提高抗病能力。注意人要避免直接接触病料,环境杀虫用甲醛或氨熏烟消毒法可杀灭卵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