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虫病是钩虫寄生于犬、猫小肠引起的以贫血、消化紊乱和营养不良为主要症状的寄生虫病。
[病原] 病原种类很多,感染犬、猫的钩虫有犬钩虫、巴西钩虫、锡兰钩虫和狭头钩虫等,但最常见的是犬钩虫和狭头钩虫。
犬钩虫为淡黄色,呈线状,头端稍向背侧弯曲,口囊很发达,口囊前缘腹部两侧有3对锐利的钩状齿。雄虫长10~12mm,雌虫长14~16mm。虫卵为浅褐色,呈钝椭圆形,大小为56~75μm×37~47μm,新排出来的含有8个卵细胞。
狭头钩虫为淡黄白色,两端稍细,口弯向背面,口囊发达,前腹缘两侧各有一片半月状切板。雄虫长5~8.5mm,雌虫长7~10mm,虫卵形状与犬钩虫相似,大小为65~80μm×40~50μm。
[生活史及流行病学] 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后,在适当的条件下 (20~30℃),经12~30小时孵化出幼虫,幼虫再经1周左右蜕化为感染性幼虫。犬、猫吞食感染性幼虫进入体内,停在肠内,逐渐发育至成虫。感染性幼虫还可穿过皮肤、黏膜进入犬、猫外周血管,随血液循环到达心、肺,再沿支气管、气管和咽喉移行至口腔,再咽下,最后停在肠内,发育为成虫。
犬、猫通常经口感染或经皮肤和口腔黏膜而感染,也可经胎盘和乳汁感染。全国各地都有发生。
[症状] 消瘦、衰弱、贫血、结膜苍白,排带有腐臭气味黏液性血便,呈柏油状,经皮肤感染的会发生皮炎。轻度感染的犬、猫不表现临床症状。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进行初诊。用饱和盐水浮集法检查粪便,发现钩虫虫卵即可确诊。
[治疗] 对症状轻的可直接用下列药物驱虫:
①盐酸左旋咪唑10mg/kg体重,口服。
②丙硫苯咪唑50mg/kg体重,口服,连用3日。
③甲苯咪唑 (安乐士) 100mg,每日2次,连用3日。
④阿苯哒唑 (肠虫清) 400mg,口服,连用3日。
⑤盐酸丁咪唑0.22ml/kg体重,皮下注射。
⑥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0.25mg/kg体重,皮下注射。
对贫血严重的犬必须输血、输液,待症状缓和后再驱虫。
[预防] 可参照犬蛔虫病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