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地那龙线虫病是由麦地那龙线虫的成虫寄生于犬的皮下组织引起的疾病,临床主要特征为局部皮肤出现红斑、水肿、水疱和溃疡。本病为人畜共患病,主要流行于热带地区,我国也有发生本病的报道。
[病原] 麦地那龙线虫的成虫虫体细长,呈圆柱形。口呈三角形,其周围有外环乳头8个,内环乳头6个。雌虫体长70~120mm,雄虫体长40mm。雌虫的子宫里含有大量幼虫,属于胎生繁殖的寄生虫。
[生活史] 麦地那龙线虫的中间宿主是剑水蚤,终末宿主是犬,还可感染马、牛、狼、灵长类等动物和人。犬吞食带有感染性幼虫的剑水蚤后感染,幼虫在宿主消化道游离出来,移行到皮下组织定居,发育为成虫。雌虫从皮下组织内把头伸向皮肤,当与水接触时,雌虫的前端伸出体外,虫体破裂,幼虫从子宫内逸出,进入水中。幼虫被水中的剑水蚤吞食后,在其体内发育为感染性幼虫。
[症状] 犬一般在感染43日后,虫体移行到皮下组织开始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呕吐、腹泻和荨麻疹,寄生部位的皮肤出现红斑、水疱和溃疡。水疱液为黄色,内含有炎性细胞和幼虫。虫体死亡时,其崩解物被组织吸收而出现中毒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精神萎顿和昏迷。如继发细菌感染则症状加重。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在皮肤溃疡处发现虫体或在水疱液中检出幼虫,即可确诊。
[治疗]
①根治方法: 局麻后手术摘除虫体。
②药物驱虫: 可应用甲苯咪唑、丙硫咪唑、左旋咪唑、灭滴灵或伊维菌素驱虫。
③配合抗生素治疗,防止继发感染。
[预防] 在流行地区,注意不要让犬到河流、湖水和池塘中洗澡和游戏,发现感染应及早治疗,避免污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