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丝虫病是由类丝虫科类丝虫属的几种类丝虫寄生于犬的气管、支气管黏膜下或肺脏引起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顽固性咳嗽。
[病原] 本病病原体有欧氏类丝虫、褐氏类丝虫和乳类丝虫,其中欧氏类丝虫寄生于犬的气管和支气管,褐氏类丝虫寄生于肺实质部,乳类丝虫寄生于细支气管和肺实质部,后两种很少见。欧氏类丝虫雄虫体长5.6~7.0mm,尾端钝圆,交合伞退化,有两根较短的交合刺。雌虫体长9~15mm,雌虫较粗,阴门开口于肛门附近。虫卵大小为80μm×50μm,卵壳薄,属卵胎生寄生虫。幼虫长232~266μm,尾部呈 “S”状。
[生活史及流行病学] 类丝虫属是直接发育,不需要中间宿主。其虫卵在宿主体内发育为第一期幼虫,随唾液和粪便排出体外后很快成为感染性幼虫。通过粪便污染和母犬舔抚幼犬而造成感染。然后,幼虫通过淋巴液和门静脉移行到肺,再移行到支气管,常寄生于气管分叉处。本病易感染6周龄以内的幼犬。
[症状] 虫体寄生在气管和支气管黏膜或黏膜下层,刺激组织形成灰白色或粉红色结节,直径为1mm以下,虫体寄生于息肉样结节中。结节发展很慢,实验感染92日后的结节直径为2mm,到252日时仅增加到6mm。严重感染时,气管分叉处有许多炎性渗出物。
本病主要感染幼犬,多呈慢性经过,有时可能引起死亡。主要临床症状为顽固性咳嗽、呼吸困难、食欲缺乏、消瘦、贫血等。幼犬致死率可高达75%。
[诊断] 用内窥镜检查支气管或化验痰液,发现幼虫即可确诊。检查粪便也可发现幼虫,但检出率不高,必须仔细检查。另外,雌虫产卵是间断性的,必须进行多次检查。即使粪便检查为阴性,仍不能排除本病。
[治疗] 丙硫苯咪唑25mg/kg体重,连服5日,停药2周后再用药1次。
[预防] 严格执行卫生消毒措施,保持犬舍干燥卫生。母犬在产前应进行驱虫,对新引进的犬要隔离检查,确认健康后方可并入犬群中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