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四、蚤感染症
    来源:辈宠网

蚤感染症又称为蚤病,是由体外寄生性吸血昆虫蚤及其排泄物刺激引起的皮肤疾病。本病的临床特点为急性散在性皮炎和慢性非特异性皮炎并伴有剧烈瘙痒。本病呈世界性分布,潮湿及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多发。

[病原] 蚤俗称跳蚤,属寄生性吸血昆虫。寄生于犬、猫常见的病原蚤有犬栉首蚤和猫栉首蚤,前者只限于犬和野生犬科动物,后者则寄生于犬、猫及其他多种温血动物,有时也可寄生于人体。

蚤体细长无翅,两侧扁平,体长1~3mm,体表有较厚的几丁质外皮,呈深褐色或黄褐色。头小,与胸部紧密相连,有刺吸式口器,触角粗短,分3节平卧于触角沟内。胸小,足大而粗壮有力,活动性强。腹部由10节组成,通常只见前7节,后3节退变为外生殖器。

[生活史及流行病学] 成年蚤的大部分时间在宿主身上度过,在宿主身上或地上产卵,1只雌蚤可产卵200~400个。蚤卵经过1~2周孵化为幼虫,幼虫经2周左右发育成熟后,粘附在食物碎屑上化为蛹,再经5日左右蜕化为成虫。蚤的整个生活周期约为36日。

[症状] 成年蚤以血液为食,在其叮咬吸血时,具有毒性的唾液及排泄物刺激,引起急性散在性皮炎和慢性非特异性皮炎,并伴有剧烈的瘙痒。患病犬、猫表现为烦躁不安,啃咬、搔抓和摩擦患部。在耳廓、肩甲、臀部或腿部附近出现急性散在性皮炎,有的则在后背部和阴部发生慢性非特异性皮炎。病初患部出现丘疹、红斑、病程延长时则出现脱毛、落屑、痂皮、皮肤增厚和色素沉着等症状。严重感染的病犬、猫则出现贫血、消瘦,并在其被毛间可见到白色有光泽的蚤卵,背部被毛的根部有煤焦油样颗粒 (蚤的排泄物)。

[诊断] 发现犬、猫瘙痒不安时,应进行仔细检查,尤其要检查头部、背中线附近、臀部和尾尖部,如发现蚤、蚤卵或排泄物,即可确诊。

[治疗]

(1) 除虫菊酯或75%鱼藤酮粉撒布于患病犬、猫体表,以杀灭身上的蚤。

(2) 对于皮炎和瘙痒症状严重的病例,可用扑尔敏等抗过敏药物以缓解症状,并应用抗生素进行局部和全身治疗,以防止并发或继发感染。

(3) 伊维菌素0.2mg/kg体重,皮下注射。也可内服阿维菌素。赛拉菌素 (大宠爱) 滴剂外用。

(4) 对周围环境可用0.5%~1%来苏尔或1%~2%敌百虫溶液喷雾。对垫褥等用具要经常更换,清洗,置于阳光下曝晒和定期消毒,以及时杀灭蚤的幼虫。

(5) 戴防治蚤项圈。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