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的变性、萎缩,可引起公犬、猫精子形成障碍。
[病因] 种公犬、猫的饲养、管理、使用和卫生保健条件,对生殖器官变性的发展,精子的形成障碍起着重要的因素,例如: 公犬发生伴有高热的全身性疾病(犬瘟热、布氏杆菌病、结核病、脓毒症等)和自家中毒(肝病和肾病等)或化学毒物中毒;长期饲喂腐败霉烂的饲料; 长期限制使用碘制剂、砷制剂和硝酸制剂等,可使睾丸胚上皮变性;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对精子形成也会产生有害的影响; 当局部病理过程破坏阴囊的温度调节机能时,也可使睾丸变性,如静脉曲张,精索血管血栓,腹股沟阴囊疝,鞘膜腔蓄积渗出物、漏出物或血液,以及水肿、阴囊皮炎和湿疹等。
[症状] 睾丸变性、萎缩,是呈现慢性经过。其病理特点,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变性阶段,即细精管胚上皮变性,变性可发生于睾丸的局部或整个睾丸。若发生局部性变性时,临床显症不明显,往往不易被发现;若发生弥漫性变性时,开始是精子的形成受到抑制,而后是精子形成障碍。在精液内除了可发现精子数量减少外,还可发现有大量未成熟的精子和死精子,以及个别的圆形单核或多核细胞,这种精液受胎力很低。在精子形成障碍这个时期,睾丸仍保持其正常大小,表面光滑和可移动性,但精细胞的胚上皮消失,睾丸逐渐丧失其弹性,质变软。
其次是变性萎缩阶段,即变性进入胚上皮的更深层,在精细管腔隙内,不仅有精子细胞裂解,而且还有初级精母细胞裂解。与变性发生的同时,睾丸实质发生萎缩,精子形成停止,精细管腔隙变大,在壁上可发现有单个的初级母细胞和精原细胞等。在睾丸变性萎缩时,公犬的精液呈水样,没有精子,或仅有少量的畸形细胞和死细胞,此时,患犬的睾丸体积明显变小,变实。
最后是结缔组织化阶段,即为睾丸变性萎缩的结果,睾丸实质被纤维结缔组织所取代。不仅在精细管周围有纤维结缔组织,而且在睾丸间质也有纤维结缔组织,精细管腔变窄,睾丸间质细胞数量减少等。在睾丸结缔组织化时,公犬除了睾丸内没有精子外,睾酮数量显著减少。实验室和临床检查时没有精子或精子数减少,睾丸萎缩而明显硬固。公犬的性反射和第二性征逐渐消退。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精液检查结果可做出诊断。
[预后] 根据病因和病理过程的发展阶段而异。如果公犬、猫精子形成抑制和障碍,仅仅是由于饲养管理条件不良或因阴囊水肿、皮炎和湿疹等引起的,经过适当治疗,精子形成是有可能恢复正常。但大多数公犬睾丸变性与萎缩,预后不良。
[治疗]
(1)首先应改善公犬、猫的饲养管理条件,特别要供应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E。日粮中加鱼肝油、胡萝卜等;
(2)如果饲料中维生素不足时,可肌肉注射维生素A浓缩剂,每日3~5u和维生素E浓缩剂,每周0.01~0.02g;
(3)为了改善睾丸实质的营养,最好进行2~3次静脉注射0.25%普鲁卡因溶液,每次间隔48小时,每次5~15ml。
对于丧失精子形成机能的公犬、猫已无治疗价值,应予淘汰,或进行睾丸摘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