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崩症是作用于肾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和释放减少,或肾小管对抗利尿激素的反应性降低,使尿在肾小管中不能被浓缩,故临床特点为突出的多饮、多尿和尿比重降低。依其病因不同,本病可分为丘脑-垂体后叶性尿崩症和肾性尿崩症两种。临床上多见于老年犬、猫,与性别无关。
[病因] 当脑部的垂体神经部、漏斗柄、下丘脑、视上神经核受到压迫或破坏时,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和释放减少所致。肾性尿崩症见于肾髓质纤维化的疾病。
[症状] 主要表现为大量饮水,多尿。由肿瘤引起的呈渐进性,由外伤或髓膜炎引起的为突发性症状。患病犬、猫频尿和夜间排尿。与其他疾病相比,本病的多饮多尿非常明显,排尿量可达80~30mg/kg体重以上。尿比重明显降低,多为1.010以下。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慢性多尿多饮,持续低比重尿,并与尿失禁和频尿相区别,可以诊断。
鉴别诊断上,要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和肝功能障碍的精神性多尿症相鉴别。鉴别方法有禁水试验和注射抗利尿激素两种。
(1)禁水试验 使病犬、猫的膀胱排空后,测定体重,停止给水和饲料3~8小时,每隔1小时称量犬、猫体重,并测定排泄的尿和膀胱内潴留尿的比重(渗透压),当体重减少3%~6%时停止试验。若尿不浓缩而体重急剧下降,则为阳性。
(2)抗利尿激素试验 体重15kg的犬投予后叶加压素1.3μg,体重15kg以上的犬投予2.7μg,猫的用量为0.1/μg,肌肉注射。停止给水和饲料,然后每隔60~90分钟测定犬、猫体重和尿量(排泄尿和膀胱尿),给予前次称量体重减少量的水,再测尿量和尿比重。本试验至少要进行7小时。观察两种试验所需的时间,可类症鉴别。
[治疗] 对丘脑-垂体性尿崩症的犬、猫,可用单宁酸后叶加压素0.02~0.1u/kg体重,根据犬、猫体重的大小,隔2~3日肌肉注射1次。若摄水量不减少,可增加药量。肾性尿崩症注射ADH无效,可口服氯磺丙脲3mg/kg体重,每日1次。此药具有促进ADH形成和增加肾脏对ADH感受性的作用,但要注意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