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缺乏症主要发生于牛、羊、鹿等反刍动物,犬、猫也有发生。而对铜过量或称铜中毒最敏感的是羔羊,其次为绵羊、山羊、犊牛和牛,单胃动物对铜过量耐受性较大,犬、猫发生铜中毒者虽较少,但也时有报道。
铜在动物体内分布浓度最高的器官是肝脏和脑,其次为肾脏、心脏和被毛,再次为骨骼和肌肉。铜主要是通过影响铁的代谢而参与造血活动; 铜还参与构成细胞色素C、酪氨酸酶、抗坏血酸氧化酶、尿酸酶和半乳糖酶等的合成,从而影响机体的物质代谢;铜参与色素代谢;铜与动物繁殖的关系密切; 缺铜或铜过多,都可产生大脑及脑干的病变。
[病因] 原发性铜缺乏主要是因为宠物日粮中长期缺乏铜,一般认为,饲料干物质含铜量低于3mg/kg可以引发铜缺乏症。继发性铜缺乏则是因为饲料中含钼过多,干扰了动物对铜的吸收,除了钼,硫、铅、铬、银、锌、镍、锰等也是铜的拮抗物。
急性铜中毒多因一次性注射或内服大剂量可溶性铜而引起,如给犬大量硫酸铜溶液催吐时易引发本病。慢性铜中毒主要是饲料中长期含铜量过高,另外,有些犬可能因遗传基因缺陷,产生类似人的遗传病 (Wilson病) 样的铜中毒。
[症状]
(1) 铜缺乏症犬、猫虽然不缺铁,但也表现出贫血症状。因缺铜造成含铜酶活性降低,导致骨骼胶原的强度下降,发生骨骼疾患,表现为骨骼弯曲、关节肿大,跛行,四肢易骨折。深色被毛的宠物,缺铜时易造成毛色变淡、变白,尤以眼睛周围为甚,状似戴白边眼镜,故有 “铜眼镜”之称。
(2) 铜过多症也能引起贫血,这是由于铜和铁在小肠中吸收互相竞争的结果。急性铜中毒犬、猫可出现呕吐,粪及呕吐物中含绿色或蓝色黏液,呼吸加快,脉搏频数。后期体温下降,虚脱,休克,严重者在数小时内死亡。犬、猫慢性铜过多症时,呼吸困难,昏睡,可视黏膜苍白或黄染,肝脏萎缩,体重下降,腹水增多。
[诊断] 根据病史调查和临床症状不难建立铜代谢病的诊断。要注意对铜缺乏症与维生素D缺乏症和钙缺乏症的鉴别。测定血铜有助于确诊,血铜含量低于0.7 μg/ml,可诊断为铜缺乏症。测定血浆铜蓝蛋白活性,可为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血浆铜蓝蛋白的正常量为45~100mg/L。
[治疗] 铜缺乏症时,一般选用经济实用的硫酸铜口服,将硫酸铜按1%的比例加入食盐中,再将此铜盐按正常量混于食物中喂饲,有明显疗效。
铜中毒时,为了使血浆中游离铜迅速与白蛋白结合,促进铜排出体外,可使用钼酸铵每只成犬50~100mg混于饲料中喂饲,连用1周,对慢性铜中毒有效。还可肌肉注射20%硫代硫酸钠0.2ml/kg体重,每日1次,连用1周。如能应用2,3,2-四胺 (2,3,2-tetramine) 15mg/kg体重,分两次服用,疗效更好。对急性铜中毒要立即停止供给铜剂,如铜盐仍存胃内,应及早用0.2%~0.3%黄血盐溶液洗胃,配合应用盐类泻剂、重金属解毒剂 (如依地酸钙钠)、补液补碱疗法、激素疗法 (如可的松等),能增强疗效。
[预防] 为预防铜代谢病,应注意对日粮中铜含量进行检测,防止铜含量过高或过低。防止饲料单一, 如长期以肝脏喂饲犬、猫, 易发生慢性铜中毒。对于产于英格兰的贝灵顿㹴, 因其遗传缺陷,肝脏易蓄积铜而引起铜中毒,故绝对不能饲喂含铜量过高的食物。